中美关系应跨越零和博弈

2009-04-01 15:00
环球时报 2009-04-01
关键词:中美关系大国峰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与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在伦敦峰会前第一次握手,据信这是G20峰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中美两个大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的紧密合作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能否更快地摆脱困境。

但令人遗憾的是,关键时刻,大洋彼岸却传来了一阵阵“中美争权”的嘈杂声。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上题为“中国是新美国吗”的文章称:“世界被要求从美国模式转变到中国模式”。《耶鲁全球化》3月30日的文章不无挑拨地写道,“中国以带有倾向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方式解读国际法,在一系列问题上发出信号(有时甚至是好战的):它打算以其新生的力量重塑国际体系。崛起的中国希望改变游戏的规则。”最新一期《新闻周刊》甚至打出了“北京修理被娇惯的美国”的标题。

这些颇带渲染色彩的话语在G20峰会前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再一次暴露出,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有些人的不舒服感在不断加重,一有机会就会冒出来。这样的舆论氛围与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显然是不合拍的。

正如著名美国哲学家布鲁姆在《美国的封闭精神》一书中所概括的,美国就像一个老师,它毫不怀疑自己在帮助学生们实现人性的回归,但是,中国这个学生的成功超越了他的想像,最终“教育学生”的心愿会变成一种封闭的理念,然后转为强烈的偏见。

美国的这种偏见也在中国民间激起了“共振效应”。当前,中国民间,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美国的怀疑在不断加深,诸如“中国不高兴”之类的情绪表达明显升温。两国民间情绪的对撞将会给未来两国关系的走向带来不利的影响。

要走出这种“刺激-反应-再刺激-再反应”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就必须摆正心态,摒弃偏见,正确地理解中国的力量与中国的崛起。

中国现在不是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者,将来也不会是。中国既不会是第二个美国,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苏联。崛起的中国一直都在耐心而充满善意地与世界打交道,一直都在小心翼翼地寻找一种能够让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推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改革。

美国终将会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努力中意识到,中国不会重走以往大国崛起的老路。既然中国的崛起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那么,美国就应当学着适应这一变化,不要再用过去的老眼光看中国。只有给予中国更大的、必要的发展空间,中美关系才能够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更多地、更习惯于聆听中国的声音,才能够有更平等的对话与沟通。任何想制约中国、遏制中国,甚至想破坏中国发展的想法、作法,对中国不利,对美国也不利。正如约翰·米勒-怀特新著《中美关系新战略》所说,“只有跨越零和博弈,中美才能走向双赢”。

认清大势,不要被情绪化的舆论所干扰,对中美两国都是挑战。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发展阶段如此截然不同的大国能和平共处。中国的和平崛起,乃至21世纪的世界和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中美两国的这种和平共处。▲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大国峰会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