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教学社海外拓展探索

2009-04-02 08:31缪立平
出版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分社华语本土化

缪立平

华语教学出版社隶属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中国知名的专业出版汉语教材的出版社之一。为了抓住全球汉语热的契机,其制定了“五个国家设立分社、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的“5+1”海外拓展计划。今年3月华语教学出版社走出了海外计划的第一步,在英国正式注册成立了伦敦分社,并于4月伦敦书展上举行了挂牌仪式。

为此,记者有幸采访到华语教学社的社长王君校,请他谈谈出版社海外拓展的宝贵经验。

出版参考:出版社成功迈出了海外计划的第一步,目前伦敦分社的情况怎样?下一步的运作模式有什么构想?

王君校:华语教学出版社伦敦分社成立后在英国招聘编辑、发行人才,增强出版能力;扩充英国本土作者资源,吸收更多的英国大学汉语教师、中学汉语教师成为出版社的签约作者;加强与英国教育机构合作,尤其是与英国孔子学院、英国考试局、英国中学考试委员会、英国汉语教师协会的合作,使今后出版的教材更加符合英国市场的需要。另外,为了节约成本,国内将负责教材的印务工作。

分社计划两年内打造出一套适合英国中学学习汉语的新教材。未来还将出版英国小学、中学、大学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汉语教材,配合各种辅导读物。

出版参考: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呼声中,为什么华语教学出版社能够走出国门?

王君校:华语教学社能走出国门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集团外文书刊的“本土化”战略更为华语教学出版社海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1年,集团提出了外文书刊“本土化”运作的战略构想。首先是外文期刊进行了本土化运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外文期刊出版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等问题,发行量和影响力大大提高,还积累了丰富的本土化运作经验。另外,集团分别在1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5家海外机构,华语教学出版社可以通过这些海外机构比较容易地获取当地国家关于汉语教学的市场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海外拓展计划。

尽管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但是,由于学习汉语的人群是不同语种、不同阅读习惯、不同课时设计、不同年龄等原因,国内现有的近2000多种汉语教材不同程度上存在低水平重复、不符合国外当地实际情况等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采用“本土化”的方式进行图书出版,把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和发行前移到对象国,与当地教师及教育机构合作,才能出版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教材。因此,华语教学出版社在发展战略制定上十分明确,要“走出去”,实施图书“本土化”运作。

出版参考:为什么会选择英国伦敦做为海外战略的第一步?

王君校:这说起来话长了。为了实施本土化运作,从2006年开始积极进行各种尝试,出版了很多以当地出版社名义出版的汉语教学图书。

而与海外出版机构合作最多、最深入的是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在代理发行华语教学出版社图书及国内其他汉语教材的同时,深入调查了全英国各大学、中学等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和教材需求市场,与英国汉语教师协会建立了联系,大量的一线汉语教师成为出版社的作者群体,同时了解了教材发行渠道情况。近两年,英国常青图书有限公司为华语教学出版社提供了7种汉语教材稿件,在国内进行编辑和印刷出版后,海运发回英国销售,出版者名义是以“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出版”,这样“本土出版”有利于图书进入英国主渠道。

目前,不仅国内出版社凭借多年的专业品牌占据优势的市场地位进入英国汉语教学市场,Pearson、Hodder等本土出版社凭借与英国考试局的合作关系及出版其他语种图书的渠道将汉语教材作为补充和市场培育品种,新加坡Cengage Learning、Mcmillan也加入其中。出于竞争的考虑,华语教学出版社必须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抢先一步实施本土化运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出版参考:《环球汉语》项目和伦敦分社之间有什么關系吗?如果都从加快出版社国际化路程,“走出去”的角度出发,您认为这两种模式在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上,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王君校:《环球汉语》和伦敦分社都是“走出去”的一种形式,目的都是要解决教材针对性问题,做到外宣“三贴近”。区别在于环球汉语是与耶鲁大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语言教学经验、熟悉市场、了解习惯及发行深入学校等优势,在出版社对一个市场不很了解的情况下,不能冒然成立分社,采取环球汉语的合作模式是很好的选择。当对一个市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就具备了成立分社的前提条件。伦敦分社成立之前,华教社与英国公司进行了两年多的合作,做好了准备。可以说合作出版是成立分社的前奏曲。

猜你喜欢
分社华语本土化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法新社进入朝鲜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