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三部曲出版纪实

2009-04-02 08:31刘景巍王亚嘉
出版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西路军河西责任编辑

刘景巍 王亚嘉

熟悉近代史的读者都了解,在中共历史上有一支叫做“西路军”的军队,这支由两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组成的军队,在甘肃河西走廊顽强奋战、浴血拼杀,欲急进而不能,欲速退亦不可,伏尸盈雪,流血冰裂,弹尽粮绝,惨遭失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为了忠实历史而策划

红军西路军西征河西,因其惨烈悲壮、虽败犹荣、震撼历史的特点,留给了后人深刻反思历史的巨大空間。可以说,对它的广泛宣传和深入研究,必将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具有的自信、理性和成熟,并进而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那不屈不挠极具韧性和刚性的一面。

为了出版一部可以昭示子孙后代、富有教育意义的有关西路军问题的图书,陕西人民出版社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有关西路军的研究,策划一套详细介绍西路军问题的丛书。丛书的作者选定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冯亚光研究员,冯亚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西路军研究,多次出入河西走廊采访考察,搜集大量资料。作者经过多年的写作于2001年拿出初稿,后经编辑反复修改得以定稿。《西路军·河西浴血》将这如幽灵般在天空闪烁的问号收入书中,追思那永不泯灭的悲壮与功勋。通过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通过有根有据的原始资料,展现了西路军由虎豹口渡河到祁连山失败的全过程。《西路军·生死档案》记录了西路军失败以后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亲历者的回忆记录了西路军将士命运的惨烈与悲壮。它是一部用鲜血与生命记录下来的真实档案。继《西路军·河西浴血》、《西路军·生死档案》之后,《西路军·天山风云》描述了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后与从延安派出的干部帮助建设新疆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盛世才统治的瘴烟四伏和杀戮混乱。作品既为读者检索历史、透视未来提供了一段信史,又使当年志士仁人勃发的英气和高昂的头颅,永远激荡青史、烛照天地。

三本书正是本着为读者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而创作,通过作者生动的、细腻的、客观的文字,带读者回到那个悲壮九州,将士鲜血洒西陲,浩气长存的年代……然而在三本书即将出版之时,又遇到了种种困难,克服这些困难一过就是九年。九年中,责任编辑并没有放弃对书稿的进一步编辑加工:每当作者看到有新的史料披露,必定第一时间通知责任编辑,将新的内容补充进书稿中;当责任编辑对稿件的编排有了新的想法,也会及时跟作者联系,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再将这些新的想法融入书中……就这样,九年的时间过去了。原来策划并“跟踪”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早已到了总编办任总编办主任,但是,他仍像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始终密切关注这本书的出版,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地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做着各种工作,他的这种对工作的敬业、对读者的认真负责、对书稿的不离不弃、对历史的实事求是感动着包括作者在内的“战斗在一线”的出版人。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老编辑以及新编辑的共同努力下,像孩子一样受关注的《西路军· 河西浴血》、《西路军·生死档案》、《西路军·天山风云》终于可以在阳光下与期待它的读者见面了。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感到了无限安慰……

开幕式一鸣惊人

2009年4月25日,对于《西路军· 河西浴血》、《西路军·生死档案》、《西路军·天山风云》这三本书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在济南书博会上,陕西人民出版社为这三本书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各位专家学者都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叫好称赞;关注这段历史的读者更是积极参与到与作者的互动中,争相购买新书,索要作者签名。会场上人头攒动,大家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期待着与这三本书“亲密接触”。国防大学老教授、西路军研究资深专家朱玉同志在新书发布会上说,西路军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的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西路军”可以说带了好头,为读者奉献了优秀的有关党史方面的专业性强、可读性强的图书。著名学者夏宇立同志看过此书后说,这本书的出版在党史学界将掀起又一股研究西路军问题的热潮……来自山东大学历史系的一位研究生对责编说:“这三本书出版得太有意义了。我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对这段历史尤为感兴趣。这本书可以说是弥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缺,对于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日前,这本书已经在各地新华书店跟读者见面了,相信这本耗时九年、耗费两代人心血的好书一定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段真实的历史……

猜你喜欢
西路军河西责任编辑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English Abstracts
升级版河西之战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西路军历史问题的认知转变始末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