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训练,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2009-04-03 01:18周光道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括号后进生交流

周光道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会说了,可促进会听、会看、会想、会动手操作。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

从接班第一节课的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课堂上,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今年几岁,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某某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如果声音再洪亮一些,那么就显得更精神了。”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每节课都可以结合检查复习、情境分析与认识等环节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一定要做到点评及时、准确,多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消极打击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着发言的意识,说的习惯也就逐步养成了。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

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过程。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解比例前出示复习题填空,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先让学生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说等,然后全班汇报交流。生1:“括号内应填12。我是这样想的:分母5变成20是乘以4得到的,分子3也要乘以4,因为这才符合分数的基本性质。”生2:“我想,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后项扩大4倍,比的前项也要扩大4倍,3乘4等于12,所以括号内应填12。”生3:“我是根据组成比例的条件想的,因为3比5的比值是0.6,只有12和20的比才能等于0.6,组成比例,所以括号内应填12。”师又追问:“请同学们再想想,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生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的积必须等于两外项3和20的积,同样可以求出括号内应填12。”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在数学交流中,训练学生用简明、准确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

能用简练、严密的语言表述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才能构建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在概念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将自己的观察、操作或比较后所获得的发现、体验等,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表述和交流,使所用的语言逐渐准确、精炼,获得对概念的认识与掌握,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所表达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学习“垂直”概念时,当学生通过一定的操作,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或体验到的一些属性(如“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两条线段相交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相交成直角”等)用语言通过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同伴的交互作用下,将认识逐渐逼近对象的本质属性。

第四,鼓励后进生发言。

后进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心虚胆怯,声音小,同学一笑,老师一烦,下次就更不敢举手了。为了帮助后进生学好数学,可先教他敢说话、会说话。如课前把第二天检查复习的题目提前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上课时,他们由于心中有底,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声音也比较响亮。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表扬他们:“某某同学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你进步真大!”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后进生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高了,他自己就开始学着动脑子了。演员演好戏要进人角色,学生要会解决问题,首先他要自己“进入”问题。所以,给后进生补课,可先让他念题,讲这道题的意思,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等等。说能促进想,使他“进入”题目,教师充当顾问在他不会的关键处加以点拨,在他正确处加以及时鼓励,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也获得最大限度的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下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使个体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进而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由于后进生也能积极动脑分析回答问题,便可促进中等生、优秀生的不断努力和进步。说促进了想,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形成。

综上所述,说话训练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括号后进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括号填数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入”与“人”
漏写括号闹出的笑话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