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成长坐标下的轨迹

2009-04-03 01:18康洪彬
人力资源 2009年3期
关键词:职场职业

康洪彬

段兆德:职场女性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不妨通过读书、看电视或电影、睡觉、寻找亲人陪伴、逛街购物以及按摩或做SPA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王卫华:女性从认识自己到塑造自己,做一个与成功有约的人,需要对职业生涯不断地规划-调整-再期划-再调整的循环设计。

刘海梅:在职业选择中勇气很重要。只要抱着“一切皆有可能”的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终会实现的。

王玉霞:尽管金融危机时整体就业有所冲击,但女性自身优势可能比男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几个月前,我们的目光还在眺望大洋彼岸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看着那些曾经叱咤职场的西方精英们陷入降薪、失业的漩涡而苦苦挣扎之时,没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一晃儿的工夫,位于东亚的职场人就感受到金融危机的震荡。

在劫未必难逃

大千世界每天都要发生很多事情,每件事可从正反两方面看,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视角去面对。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个老妇人,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鞋,小女儿卖伞,如果遇到天阴下雨,老妇人就发愁,大女儿的鞋卖不出去了,可是晴天时她又发愁,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了。所以她每天都很烦恼,受她的影响,两个女儿心情也很糟糕,生意自然就做不好。有一天,老妇人遇到一位智者。智者开导她说,您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下雨的时候想,小女儿的伞可以卖出去了:晴天的时候想,大女儿的鞋可以卖出去了。老妇人照着智者的话去做了,果然她的心情豁然开朗,无论天气阴晴,她都很高兴,两个女儿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遇到智者。当下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裁员潮和就业难,给一些职场人带来了不小的恐慌。通常认为,职场男性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但调查显示,此次金融危机带给女性的恐惧感比男性更多些,而且因相关压力对她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影响。

“心理资本不足是职场女性产生压力和焦虑的主要原因。”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段兆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心理资本是指员工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贮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这里主要指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方面因素。女性对安全感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在职场上亦是如此。因金融危机产生恐惧感的职场女性,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她们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担心陷入企业裁员的漩涡。而且这种消极心态使她们看不到将来的希望,进而激发不出原动力,甚至摧毁了她们的自信心。这种心理反应和行为是职场女性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有可能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家庭造成更大的损害。

目前,一些职场女性为规避企业裁员,把结婚,生子计划提到日程上来。据某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职场女性表示会考虑甚至愿意在金融危机时期生宝宝规避被裁员风险。“这在一定特殊时期内,能够起到缓解个人心理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方法都属于回避式的减压方式,也就是说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这些方法实施不顺利,或者失去了本身的解压功能,有可能带来新的压力,并且与原来的压力附加叠合,造成更大的心理危机。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压力更容易使女性出现生理疾病。”段兆德如是说。

职场女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放松心情。段兆德告诉记者,从易普斯咨询近期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感觉到有压力时,半数以上的女性所采用的放松方式主要有听歌或听音乐(67.9%)、读书(64.2%)、锻炼或散步(56.9%)、睡觉(57.9%)、看电视或电影(54.3%)、逛街/购物(54.3%)。另外,女性缓解压力的方式比男性更健康,主要体现为女性在利用读书、看电视或电影、睡觉、寻找亲人的陪伴、逛街/购物以及按摩或做SPA等方式缓解压力的使用率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利用玩游戏、吸烟和饮酒的方式缓解压力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女性。他建议,在特殊时期,职场女性越要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拿什么拯救信心

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发布的《世界就业趋势》年度报告称,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转为就业危机,到2009年年底,全世界可能会失去5100万个工作机会。预测分析,新增加的失业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东亚是全球情况最好的地区,失业率为3.8%。

面对这场危机,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也给女性就业带来了更太的压力。

“在这个特殊时期,职场女性要客观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确立多渠道就业新观念,平稳渡过职业瓶颈期。”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王卫华分析认为,从体力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时代,为女性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女性的敏感、细腻、灵活、韧性、关爱、注意力及第六感觉,都充分地发挥在职场上。但女性依赖性强,感性思维活跃,抗压性和承受能力较弱的特点也制约女性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女性自身优势迎接挑战。首先要评估当前的职业环境,从社会整体,行业整体层面上去考虑职业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如知识、经验和职业素养等,不要拘泥于周围的小圈子。对暂时失去工作的女性来说,可以选择充电学习,知识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北京宏景世纪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玉霞乐观地告诉记者,尽管金融危机对整体就业有所冲击,但女性自身优势可能比男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女性特有的勤奋、坚韧、耐心以及沟通能力、亲和力、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近几年来,我国女性的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计算机、软件、通讯等高新技术行业,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我从事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工作已经有10多年了,大家普遍认为互联网、软件行业,女性不占优势,但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知识体系、思维模式上较男性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女性一样成为IT业的佼佼者。我们公司在研发、销售、服务、管理等岗位有很多优秀的女性。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裁员大多是策略性裁员,而非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信心永远都是战胜困难、稳坐职场的有利保障。

据悉,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来,女性就业比例没有太大变化,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2%被砍掉的工作岗位是由男性承担的。原因是受经济衰退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建筑业等,都是男性就业比例高的行业。而女性居多的教育、医疗保健等行业对经济的变化则没有那么敏感。

适时调整职业方向

如果雷曼兄弟变成雷曼姐妹,雷曼公司由女人经营而非男人,那么金融危机还会发生吗?这是国外一则有趣的报道。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男人制造的灾难,要是有更多的女性决策者,这场危机完全可以避免。遗憾的是,在这个除了男人就是女人的地球上,尚没有哪一家机构调查统计过,因男性造成的失误给社会和自身带来多少损失。

但令人欣慰的是,男人的失误也给女人打破职业瓶颈提供了机会。冰岛的金融系统垮掉后,政府已经委任两位女性担任两大国家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而在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指定玛丽·夏皮罗担任证交会主席,颠覆了美国证交会成立70多年以来没有女性主席的历史。

“无论何时,职场女性都要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更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王卫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女性从认识自己到塑造自己,做一个与成功有约的人,需要对职业生涯不断地规划一调整一再规划一再调整的循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静态的计划,而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不仅是一个目标选择,更是一个方法体系。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几年前适合自己的岗位,慢慢发现不太适应了,这是进步或退步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重新选择工作环境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在一谭死水中枯萎、凋谢。

王卫华认为,职业发展目标应当根据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来规划。明确我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拥有什么。我想要什么就是自身的价值观、动机和兴趣;我能做什么是指个人的能力和兴趣:我拥有什么,包括自身体条件、职业方向与能力、家庭、财务状况和人际关系。另外,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健康、有活力;二要有成就感、有创造力;三要有安全感、有信心,四要成为子女的典范。

优秀女性是修炼出来的,思想和习惯练就出的女性魅力,或许鼻子不一定能闻出,眼睛不一定能看见,但是每一位接触你的人可以体察出来。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刘海梅认为,当女性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一个新的职业时,一定要考虑在女性较多的行业和职业上选择,入门会相对容易。女性从事市场推广、公关、文秘、幼教、护理、人力资源、传媒等职业,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HR、会计等职业中的女性比例高于软件工程师,服务、教育行业的女性人员也多于建筑、高科技等行业。

刘海梅告诉记者,在职业选择中勇气很重要。从我自身的职业转换经历来看,每一次重大职业转换,我都很幸运地得到朋友和上司的帮助。有他们的解惑和指点,使得我在职场上的发展还比较顺利。从初入职场做计算机管理员开始,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做一名技术人员,虽然当时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但我知道目前的状态是错的,于是就积极寻求改变。后来又做过经济研究,再次“试错”,直至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在找对了职业发展方向之后,你会看到发展速度骤增的现象。工作10多年来,我几乎没有中断过学习,如在职读的MBA、在职的博士,我还经常利用假期参加其他培训班,比如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叙事治疗等。

职业目标是需要不断摸索和修订的。只要抱着“一切皆有可能”的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通过勤奋努力,既定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猜你喜欢
职场职业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90后的职场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