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大学生职涯规划体系构建

2009-04-03 01:18
人力资源 2009年3期
关键词:辅导规划家庭

余 璇

女大学生的个人职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们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定位。金融风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在进行职涯规划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指导,女大学生存在不少认识偏颇之处,在就业环境和自身心态的双重挤压下陷入误区。目前在我国,关于女大学生职涯规划的问题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解决机制。女大学生职涯规划体系的构建呼唤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只有以良好的职涯规划体系做后盾,女大学生才能在初涉职场之时打好有准备之仗。

女大学生职涯规划误区分析

1、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女大学生会有意识地用传统的性别角色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使职业规划不能超越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长期以来,舆论强调女性应同时扮演好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要求女性首先是贤妻良母,然后才是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女性如果为了事业而忽略家庭,就会遭受来自家庭和舆论的双重指责。当事业与家庭之间出现矛盾时,舆论压力通常促使女性放弃事业而成全家庭。社会对女性的这种双重角色期待和以家庭为重的评价标准给女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了她们的职业规划心理。

2、职业期望值不当

由于对就业市场了解不够客观、全面,女大学生在进行职涯规划时不能正确衡量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导致职业期望值偏高或偏低。这部分女生要么好高骛远,漫无目的地追求高薪酬、高福利的工作,要么盲目自卑,不能充分认识个体的优势而一味夸大自身不足,滋生出害羞、忧郁、失望等负面情绪,影响职业选择。过高或过低的职业期望值会使女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产生一系列不适应感,令她们对未来感到失望,对自己失去信心。

3、职业方向不明

不少女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把握不清,对自己喜欢做什么(兴趣、价值观等)、能够做什么(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等)、适合做什么(性格、气质、智商、情商等)、擅长做什么(语言表达、逻辑推理、数字运算等)都缺乏明确的认知。为了亲身体验职场,积累“工作经验”,女大学生在课余从事各种兼职工作(如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做路标,她们的社会实践往往遍地开花,多有“量”的积累而鲜有“质”的提高。

4、职业进取心不足

女大学生对家庭和社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性,她们的“等”“靠”心理严重,在进行职涯规划时缺乏主动性。一些女大学生缺少现代知识女性应有的自立自强精神,内心深处存有“夫贵妻荣”的藤蔓意识和依附心理。“工作好不如嫁得好”成为一部分女生不言自明的共识,女大学生临毕业“不忙工作忙征婚”的新闻在近一时期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那些愿意迈出求职步伐的女生又钟情于工作的稳定和安逸,以便为未来的家庭生活留出较大的空间,其进取心和发展意识不足。

5、价值取向趋于扭曲

作为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群体,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直引人注目。尽管出于自强的心理,女大学生肯于为自己的才能而奋斗,但内心深处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听从来自家庭、朋友等多方面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常常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功利”和“安乐”心理的催生因素。此外,女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常常感到社会现实与自己规划的理想模型差距很大,她们长期以来在学校里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定势思维、行为规范都因此受到了撞击,使她们产生不适感。

九步构建女大学生职涯规划体系

合理构建女大学生职涯规划体系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关怀女性的人文氛围

在我国,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劳动就业权利的原则早已在《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有明确体现,但这些法律在可操作性上还存在不足,在细节方面仍有可供完善的空间。比如,对于女性从业者达到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立法给予它们一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从而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女性就业,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制度,对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实行弹性工作制,其间以国家补偿的形式消除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全社会应努力为女性营造一个更公平的就业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她们与男性一同施展才干,推动社会进步。

2、开设针对职涯的“女性课程”

“女性课程”是针对女性受教育者的特殊生理、心理和社会际遇特点而设置的。女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女大学生自身对这个问题也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女生的就业意识模糊,谋职技巧更是欠缺,很难适应就业市场的环境。高校开设“女性课程”有助于从校园起步加强女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她们培养自己的终身职业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3、加大心理辅导工作的力度

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恋爱等几个方面,高校可以针对这几个重点问题开展对女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个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到辅导过程之中。心理辅导可以对女大学生在职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给予及时的疏导,防止她们走入误区。

4、推进自我认知测评建设

自我认知是女大学生职涯规划的第一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自我认知测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目前,国内的测评工具大多从国外引进,翻译的质量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这些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均大打折扣。因此,开发研制以我国文化为背景,以女大学生为常模的高信度、高效度、本土化的测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5、建立健全职业信息咨询渠道

女大学生在寻求自己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认识与熟悉外在的工作环境。高校要积极致力于各种信息渠道的建设,以帮助女大学生们迅速、准确地获得第一手的社会发展信息资料,使她们准确把握职业理想的方向。信息咨询渠道的建设包括两个部分:主渠道建设,如报纸、网站、布告栏、招聘会、课堂、座谈会等的组织和完善;非主渠道建设,如中介机构、校友会、社会团体、实习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协助和配合。

6、加强职涯规划咨询建设

由于女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只有笼统、模糊的感性认识,她们对职涯规划的理解难免存在不足之处,高校只有加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女大学生的职涯规划需求。职业咨询辅导可以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立在就业指导机构或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了个别咨询外,高校也可以针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

7、建立电子化跟踪档案

学生的成长轨迹往往暗示着他们的职业走向。高校应分年级、分专业为全校学生建立电子化的跟踪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经历及优缺点等,根据职涯规划教育的进程,对学生的档案进行补充,以便导师、辅导员依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其做出合理的职涯规划。

8、建立职涯规划评估体系

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高校可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进行评估。学校可依据评估结果对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予以校正性的引导,使其得到及时的补救和完善。

9、构建女大学生成才的支持系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人格特征、家庭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女性成就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许多成功女性的经历告诉我们,来自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对促进女大学生成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女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营造更为平等、宽松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辅导规划家庭
家庭“煮”夫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