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李嘉诚的老人车间等

2009-04-03 01:18
人力资源 2009年3期
关键词:塑胶李嘉诚牧师

李嘉诚的老人车间

李嘉诚发迹于生产塑胶花的长江工业总公司,而后转向房地产等产业,终成华人首富。在塑胶花已经日落西山之时,李嘉诚仍在寸土如金的长江大厦保留了一个小小的车间生产塑胶花,而且生产者都是些老人,效率甚为低下。此事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不解,有一天李嘉诚对此给出了答案,

“这些员工在我的企业里干了那么多年,是他们创造了塑胶花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我的事业。现在他们老了,除了熟悉塑胶花的生产工艺外别无所长。我若停止生产,将他们推出门去,他们的境遇将会如何?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我们就该承担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不忘自己事业成功的来路,不忘老员工曾经做出的贡献,即使违反生意规律也要让“功臣”们安度晚年,这是感恩之心的体现,映身着面向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人本企业文化的风采。如此的观念和做法,自然能激励员工官觉地以主大翁姿态来工作。李嘉诚的经营成功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启示]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云关道好还。不有忘本忘因者终要受报应的说法其道理对企业管理同样适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无不把感恩作为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企业唯有以感恩之心善待每一位人才,才能赢得人才的信任和感动,换来人才对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知恩图报的奉献。

惩罚未必有效

伦敦是世界上街道拥堵最严重的城市。2003年伦敦政府采纳了一个建议对机动车收取拥堵费。车辆上路当天或者之前交费每辆车8英镑,第二天交费每辆车10英镑,两天之内不交拥堵费的车主,将收到100英镑的罚单。起初的一段时间,伦敦街道拥堵的状况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拥堵现象又出现反弹。不久,伦敦街道的拥堵程度达到了最大化,行车速度只能在8英里/时以下,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得等待2.7分钟。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收取拥堵费之前,许多私家车主觉得城市的拥堵也有自己的责任,不自觉地产生了负罪感,从而有意无意地减少驾车出行的时间。可是当他们交了拥堵费之后,就以为自己为错误付出了代价,驾车出行便理直气壮,没有了负罪感,导致拥堵现象日益加重。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犯下的错误,我们总是以惩罚的方式来改变对方,但这并不—定能疏到良好的效果。

[启示]惩罚的目的在于依外在的强制力量来约束和转变人的心态,使人趋向自律。达不到这一点,惩罚的威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为此就需要相应的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配合,这种配合作用是单纯的奖惩制度所无法取代的。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将必要的奖惩激励制度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员工正确认识和理解奖惩制度的意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原则,自觉自律地按规章制度办事。

该不该说话

从前,一位僧人有一个徒弟好睡懒觉。有一天日上三竿,徒弟还赖在床上,于是僧人在屋外对他大叫:

“你还睡,连乌龟都爬到池塘外边晒太阳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时寺院外正好有个人想要抓些乌龟给母亲煲汤进补,他听到僧人的话后马上赶到寺院旁边的池塘,果然发现有许多乌龟正趴在太阳底下。他抓了几只乌龟煲了汤,随后还带了些乌龟汤给僧人,以感谢其话语的提示。僧人以慈悲为怀,回绝了他。因自己一句话而致几只乌龟于死地,僧人深感愧疚。“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僧人因此发誓不再说话。

不久后的一天,这位僧人坐在寺院门前,看见一位盲人朝着池塘走了过去。他刚想叫盲人不要再往前走,忽然记起了自己的誓言。是说还是不说呢々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盲人已经一脚踏空掉到池塘里面去了,而且再也没有上来。这件事又让僧人难过了很久·往日说话导致杀生,今日闭口却误了人命,今后究竟是说话还是不说话,应该何时说话呢,僧人为此陷入了沉思。

[启示]孔夫子曾指出:该说不说是失人,不该说而说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也不失言。这个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对企业员工来说,一味保持沉默或喋喋不休都是不对的,应当学会用心管住自己的嘴巴,根据所处语境做出判断:该说真话则说,不该说则闭口,不能说则回避。凡事思而后说,用真心说关爱语、诚实语、柔软语、和合语,言词达意,恰到好处。领导批评下属也要给人留面子,众人前赞美,私下里批评,先赞美后批评。切忌不负责任地说三道四,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好恶,信口开河。一句不当的话一经出口,传播出去就可能给他人造成误解或伤害,甚至招致对方的愤怒和报复。这不但会令说话者的人际关系紧张,也给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将临终反省提前三五十年

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此时一位牧师来到他身边,他开始向牧师忏悔。布店老板说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他在20岁时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他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他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牧师,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能重新选择人生,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

牧师很体谅布店老板的心情,尽心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自己也很有启发。这位牧师就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他威望极高,在90岁高龄的一生中,曾有1万多次在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他曾想把这些人的临终忏悔编辑成书,但记载这些忏悔的60多本日记却因里昂大地震而毁于一旦。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启示]人们往往是快到临终时才对一生做出反省,但为时已晚——除非你能让时光倒流,重新抉择人生。这显然不可能,但有一种方式同样可使我们收到“时光倒流”的效果,那就是进行模拟思想实验,利用思想的力量来超越时空。对广大中青年人才来说,将“临终反省”提前30或50年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实验——将他人的临终反省当成自己的反省,以此为借鉴来反思人生,以获得对人生本质更明智、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随便拿生命和良心去冒险,避免重犯别人曾忏悔过的人生错误。同时,我们也可依照自己现有的人生轨迹进行超前思维,推想自己临终时可能会有哪些后悔之事,从而及时重新规划人生,设法弥补曾犯下的过失,并未雨绸缪、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失误。这种做法,有助于我们理性、科学地规划人生之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生的遗憾,即便不能成为伟人,也会拥有更多机会成为对社会有更多贡献、使自己获得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自我囚禁的章鱼

一只章鱼的体重可以达到30多公斤,而这样一个大块头却没有脊椎,因此它们的身体非常柔软,一柔软到甚至可以穿过一个硬币大小的洞。章鱼在谋生上最擅长、最有效的本领,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埋伏起来,等到过往的鱼虾走近就发动突然袭击,咬断它们的头部,再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顿。章鱼这一罕见的本领,使其成为海洋世界里最为阴狼凶残的一种生物。

然而,优点在另一方面往往也会成为缺点。章鱼好钻贝壳等空心器物的癖好也变成了它们自我囚禁的枷锁,一渔民正是利用这,特性来捕捉差鱼的,渔民们用绳子把一个个小瓶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瓶子后,依往日的习性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于是,海洋里战无不胜的章鱼便心甘情愿地成为瓶子里的囚徒,渔民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捕获。可以说,把章鱼囚禁起来的并非渔民的瓶子,而是章鱼自己。是章鱼凭借着隐藏自己的非凡本领,驾驭自己向着最窄最小的道路挺进——哪怕那是一条最为黑暗的死胡同。

[启示]谋生的非凡本领反而成为自我囚禁的枷锁,章鱼的悲剧值得我们借鉴。现实中有些人才正是倚仗自己擅长的本领,将自己的思想束缚起来,犯了像章鱼那样的错误。比如,一些创业者只知道利用自己在资金、销售等方面一定的优势,而未能充分考量技术、市场、客户等因素就贸然向占有优势的大公司挑战,明知此路难通还要拼命去钻死胡同,结果不久公司就难以为继。还有一些人才,因受以往知识结构和经验的限制,总是习惯于向过时的产品或业务的“瓶子”里钻,缺乏适应市场形势的新观念、新思路,以致经营之路愈走愈窄。人才要在广阔的市场海洋里求生存和发展,应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那样全面发展、勇于创新;不能学章鱼,让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过去的“经验”把自己囚禁起来。

猜你喜欢
塑胶李嘉诚牧师
谁是真牧师
The enhanced aerosol deposition by bipolar corona discharge arrays
塑胶进化
美丽的塑胶操场
想起李嘉诚的快乐
改性超细碳酸钙及其在水性塑胶涂料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Ⅰ
牧师与会友
人手发热塑胶锯
劝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