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要传位给谁?

2009-04-07 03:24
百家讲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扶苏蒙恬家事

宋 辉

2009年1期《秦始皇是不是要传位给长子扶苏》一文中,作者方方认为秦始皇本意并不想传位给扶苏,而是要传给胡亥。对此,我不敢苟同,秦始皇当时绝对是要传位给扶苏!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成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伏俨曰:‘主乘舆路车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方方作者认为始皇写遗诏给扶苏不是要传位,而仅仅是一封家书,自然不用公开。但有一点作者却忽略了:皇帝有私事吗?众所周知,在中国,皇帝无家事!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因此,不管秦始皇如何看待遗诏,在帝国的立场上,那就是一封通行全国的诏令。

明代靖难之役后,方孝孺与明成祖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明史·方孝孺传》)

明成祖对于靖难之役的解释为“此朕家事”,然而这并未平息历代文士对这次叛逆的口诛笔伐,因为在传统士人眼里,皇帝是没有家事的。因此,方方作者在文中说秦始皇的遗诏只是给扶苏的家书,显然是不合情理、无法成立的。

而“与丧会成阳而葬”仅仅是让扶苏回咸阳参加葬礼吗?显然不是。虽然始皇最喜爱幼子胡亥,但也并没有明确表示过不喜欢扶苏。如照文中所言,那封所谓的家书只是因众子中只有扶苏不在咸阳才写的,试问,有这个必要吗?既然不喜欢他,又何必亲自下遗诏要他回咸阳参加丧礼。但是,始皇偏偏就给扶苏留下了这一封唯一的遗诏,可见他对扶苏的重视,让他“使监兵上郡”也可说是对扶苏能力的一种历练。

综上所述,始皇临终前写下的这封遗诏,绝不会是简单的一封家书,让扶苏回咸阳治丧,言下之意就是要扶苏继承皇位。

而文中经常说到“立储”、“继位”,刻意要将立储与继位联系起来,但皇位并不是非要被立为储君才能继承的。始皇一生没有立储,由哪一位皇子继位是他一纸诏书就能决定的事,由公子直接继位,跳过“立为储君”这一程序也未尝不可。

至于文中所提嫡庶长幼之分,说不能确定扶苏是嫡子,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始皇有无立后都是悬案,自然不能明确众子有嫡庶之分。既然始皇没有立后,那众公子只要分长幼就行了。始皇既然没有留下遗诏明确由谁继位,那么由长子扶苏继位也是天经地义的。

《史记·陈涉世家》中载:“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由此可见,陈胜、吴广在起义时很自然地打出公子扶苏的旗号,主要原因是当时天下公认由公子扶苏即位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秦始皇有没有传位给胡亥的可能呢?

文中举例说《资治通鉴》、《史记》中均记载始皇最爱少子胡亥,让其与他一起出巡,目的是让他实习政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认为不可能。

首先,最喜欢胡亥,未必就一定要传位给他。如曹操最喜欢曹植,但最后传位给了曹丕。

其次,这里所引述的记载都说是“请从”,可见随驾应是胡亥主动要求的,而不是秦始皇特意安排的。

再次,《资治通鉴》中载:“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赵高与蒙毅素有私怨,这话无非是除去蒙毅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因此不能说明始皇立储就是要立贤,不立嫡长。再者,即使真要立贤,从陈胜、吴广起义打着扶苏的旗号来看,扶苏是人心所向,乃可造之材,且不见他有不良之举,始皇一生行事果断,绝不会偏偏在立储上犯糊涂。

最后,《史记·李斯列传》中载:“(始皇)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威阳而葬。”扶苏长年随蒙恬戍边在外,和蒙恬的关系肯定不错,如果始皇决心传位给胡亥,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自然会跟着鸡犬升天,那么,把北方30万戍边精兵交给赵高的死对头蒙恬,不是在给胡亥继位制造障碍吗?若始皇有心传位给胡亥,为什么在给扶苏下遗诏的同时,不另派将领顶替蒙恬呢?

所以,始皇并没有传位给胡亥的意思,其本意就是要长子扶苏继承皇位。

编辑/蔡元元

猜你喜欢
扶苏蒙恬家事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调查研究
呜咽呜咽泉
那个不爱茉莉的扶苏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把家事做好
述说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声名狼藉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