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彩虹

2009-04-08 09:35张牧笛
课外阅读 2009年7期
关键词:童话心灵

张牧笛

即使是按照光谱的颜色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几种阅读,也无法涵盖我在阅读过程中付出的种种努力,无法准确表达和传递我精神世界的细腻、安宁和酣畅。但是,彩虹又足以象征我对世界对生命温情的理解以及由衷的热爱。

1红——经典作品

10岁那年,我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读完了《飘》。尽管是以10岁的心智,我仍能够感受到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穿透岁月,逶迤而至,以其旷古的缄默,让我幼小的心灵震撼到无语。我被这无边的红色融蚀了,四周鼓满鲜活的风暴,让我又留连忘返。哦,是的,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玄妙,深刻,既可能亘古不变,也可能稍纵即逝,我惊诧到难以呼吸。我在漫天的红光中采集智慧和幸福,这种智慧,不同于那些被刻意训练的智力和技巧,这种幸福,也不同于那些围绕着我的玩具、糖果……

从此,我在这座精神的殿堂里遨游,因悦而读,因读而悦。经典阅读是一种学养阅读,令我倍受滋养又颇费思量。每逢妙语佳句,我都习惯性地抄录下来,精彩的段落,也会用心记忆,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而现代人,也有茅盾背《红楼梦》,沈从文背《资治通鉴》,苏步青背《古文观止》的例证。

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大师们睿智深刻的文思哲语,散放着神性的光芒。他们手中一只小小的笔,牵连的却是无边无际的世界。

我的房间越来越多地挤满了书。身处的空间小了,胸怀反而开阔起来。书页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泛黄,我对它们的热爱却如同精致的银器,越擦越亮,历久弥新。

闲暇时我喜欢去拜访他们,俄罗斯原野上的屠格涅夫,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咖啡馆里的爱伦坡,咸亨酒家附近的鲁迅,湘西吊脚楼中的沈从文……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雕梁画栋,没有灯红酒绿,在几近荒寒的地方,即便只是与他们默然相对,他们内心深处激烈燃烧的篝火,也会自眼中喷薄而出,映照着我的心神。

我喜欢在日记里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再在某个宽裕的时间把它们整理成文。写作深化了我对自己内心的探察,并渐渐补充我对经典著作暂不能理解或遗漏的诸多意象。

阅读经典不能浅尝辄止,东鳞西爪。与文字相比,思考具有更率真更强大的穿透力,思考可以带来的不可捉摸的无限,因此,阅读时要感悟文章的品质和精神指向,文字的背后,往往潜藏着一些更为深刻的隐喻、揭示和警醒,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

我的思考习惯、心灵热忱、写作倾向和有限的才思,很多得益于经典的阅读。寂寞的书打破了我的寂寞,孤独的阅读滋养了我的孤独。

2橙——童话

小学时写过一篇作文——《我和童话有个约会》,写了些什么已经忘掉了,只记得握笔时的那种感觉,像沉浸在一个幸福的传说里,一旦跃然纸上,这种感觉反而落空了,只剩下快乐的木讷。

而今我想,如果我和童话有个约会,一定约在微醺的五月,那些盎然的色彩和芳香,轻振双翅,投影于我心灵的窗,一盏橙色的灯,便是温暖的追溯。

断断续续地读了很多童话。我相信童话有灵魂有气质,它们承载了我儿时的诸多感受。有时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飞了起来,心事和我一起飞,朝着不同的方向。高楼大厦变成了沙土城堡,百花园的花四下里跑,我听到了仙女的笑声,一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姑娘,坐在南瓜车上,兴奋得涨红了脸。是我么?可我明明生了翅膀在天上飞……就这样,读不完的童话书,做不完的童话梦……

城市里没有好的风景,我便坐在台阶上,听风的节奏,看云的变幻。随便一片叶子、一朵柳絮、一滴雨水飘到我的面前,我都觉得无限亲切,心里已是千声万声地喚了它们做朋友。落日钟声,水波鸟语,天和地仿佛都漂浮起来,以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我的心灵。此时此刻,我觉出了人的小,也觉出了心的大。

对于我,你不过是一个小男孩。跟另外十万个小男孩没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于你,我不过是一只狐狸,跟另外十万只狐狸没什么两样。可是,如果你把我驯化了,我们就彼此需要了。对我来说,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对你来说,我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每次读到《小王子》中的这段话,都忍不住抬起头看天,看天空深处那片橙色的光晕。这种仰视或许更接近某种意义,就像,这段文字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多的内容。是什么?我说不清。就像我和风,和尘土,和枣树间的交流,从来都是说不清的。

童话在我的心中筑建了另一个世界,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有驯良的马,活泼的狗,多情的蝴蝶,婉转的鸟,背着圆壳的蜗牛……它们温柔、快活、情意丰沛并充满了孩子气。我们一起爱这个世界,我们也彼此相爱。

3绿——诗歌

我和诗歌的结缘很偶然,大概是11岁,也可能早些或晚些,那些琐屑的诗歌往事,并无特别的激情和狂热,就是那么淡淡的,淡得像时光一样,让我无法察觉,无迹可寻,

时光是胜利者,淡淡的诗感觉也是。时光带走了流水、季节、童年……但我的感觉留了下来,和色彩、芳香、音律一起,步入我的青春。那些属于我的、长长短短的文字,像一只只水鸟,在我心灵的键盘上起起落落,将翩然翻飞的诗意定格成美的姿态。这样轻盈单纯的快乐,谁人不想?

11岁那年,我读到生命中的第一本诗集,《汪国真诗选》,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推开窗子望去,诗的视野里,每一颗种子都是春天,每一滴眼泪都是海水,每一个音符都是歌声。骤然间,我的心灵全都醉绿了,像细雨微露,清亮得让自己发愣。那文字间洋溢着的理想、热爱、奋斗和激情,不仅激发了我原始的诗性,丰盈了我懵懂的情感,也坚定了我的信仰。

后来读泰戈尔的诗,诗中东方宗教色彩的智慧、博爱、神性和美荡涤着我的灵魂。在这位伟大的诗人面前,我庆幸自己没有丧失一个孩子的视野和感动。在这个很容易就愤青的时代,感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奢侈的享受。

写诗的初期,我喜欢用词藻堆砌美,后来,我渐渐明白了,美,是天然的,所有用艺术形式展示美赞颂美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恰好感受到美。

诗歌的力量在于一种气的培养。长期浸润在诗的氛围,作文便有了气色,有了韵味;做人便有了气质,有了情操。

诗歌是一场灵魂的倾诉。一个好的写作者,必定是性情中人,有一颗诗意善感的心灵,缺乏诗意的人生,是不够舒展的,缺乏诗意的生活,是不免乏味的。

4蓝——哲学

我喜欢读素净并带点苦味的书,比如哲学。

我喜欢哲学,但充其量,它只是我的一种喜好,它给我持续的、足够的警醒、反思和历练,让我在花花绿绿的文学梦里,

不至晕头转向,不至过早的沾染功利、虚伪、自以为是的恶习,也不至透支自己的激情和天赋。

哲学像是时间的光影,沉降于我的内心,深化了我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每次直面自己的灵魂,我都能找到与这种孤独相对应的包容与接纳。在我看来,哲学就是灵魂的清道夫。人生的快乐,未必需要太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美好,其实来自于精神的洁净和心灵的崇高。

哲学不是另类,也不是清高,而是心灵升华的通道,是鲜明的精彩,也是纯净的美好。一个独自行走的灵魂,一定具有深蓝色的海的品格,也一定如大海一样,将人类的境界与宇宙的精神融合起来,趋向不可知的时间深处。

无论我读懂了多少,哲学的智慧、美感和光华,都像安详的旷野,以种植的方式生长,所有的哲思妙语,也都以山脉、田地、森林或者河流的原始状态存在,浑然一体,无止无休。

5紫——闲杂文学

我读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书,包括传记,网络文学,玄幻文学,武侠小说,漫画等等,我不知道应该把它归到哪个门派,比如,恩德的书,我始终不清楚它们该算作童话,儿童小说,幻想文学还是恩德自己所希望的成人文学。

我对这类书最容易陷入迷醉和狂热,读着它们,似乎感到微风卷起迷蒙的紫烟,铺展,漫流,沁入肺腑,给我静止的动感和修炼的意味。感动就是感动,没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

有时我把不同种类的书放在一起写阅读笔记。比如,我在《轨迹》中并列写了《青铜葵花》、《上帝的荒野》和《七月安生》三部作品。我一边写,一边探寻它们的内在要素以及相互的关联,再彼此打量,心领神会。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快意,有此积淀,文字便可以举重若轻了。

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从铺天盖地的故事中脱颖而出,一度也为我所爱。吸血鬼的性格,思想,其实与人类的文明文化以及现实世界紧密相连,路易既有鬼性,又有人性。这样一个苦苦追求美好、关爱与思索的个体,对人类来说,不过是冥界中的一个孤魂野鬼。他的悲哀就是人类的悲哀。现实中的很多人,锦衣玉食,镶金嵌银,却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方向。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大都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挣扎,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远和猜忌。

对于一个写作者,比阅读更为重要的是体味生活。一个好的阅读者,既应有深刻的思想和理论的情怀,也要有天然的情感和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阅读的根基,文学的生命。

猜你喜欢
童话心灵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童话镇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午夜童话镇
唤醒心灵
酷图爆语(6)
心灵小语
梦里的童话
自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