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消费就在我们身边

2009-04-08 09:36章月娥
祝您健康 2009年3期
关键词:员外心理咨询消费

章月娥

大多数人都认为商品应该是具体的。像书本、铅笔、食品,等等。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心理消费。以付出金钱或者代价为手段,以获得心理平衡为目的的消费就叫心理消费。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心理消费则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千差万别的,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心理消费的千差万别。不过,按照心理需求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纯心理消费和伴随心理消费。纯心理消费以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为目的,如心理诊所、心理咨询网站等。而伴随心理消费则是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同时能够满足他的其他欲望,也叫间接心理消费。如人们购买商品时,同时也会有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求新、求实、求美、求情、求名等心理,也许是几个心理活动的并存。

大家所熟悉的心理诊所、心理咨询网站,就是一种纯心理消费。人们去心理诊所或进行心理咨询只是为了解开心中之结,使自己得到解脱,使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平衡。人们付钱给医生或花钱上网,在这里,心理就成了一种交换品,成为一种商品。

现在,这种纯心理消费在国外,像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正在盛行,而在中国也开始流行起来。在中国,心理诊所倒是不常见,只有在大城市里才有,而心理咨询网站却如雨后春笋,一天天地增加起来,几个大网站。像163、sohu、yoohu等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而且绝大多数是免费的。

有关心理咨询收费的问题,国人尚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支持,看到收费就放弃了心理咨询,宁愿在自己的心之塔里,自己碾磨自己。心理咨询同样是一种消费,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可能看着高兴,穿着也高兴,这是物质消费,而心理咨询呢?心理咨询是一种精神消费,如果心理咨询能使你拥有一个好的心态,能使你拥有健康的心灵,那么,它所带给你的价值是远远超过你的一件漂亮衣服的。也许你拥有100件漂亮衣服,可是你仍然开心不起来,但是你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就可能使你对自我有个全新的认识,你的困惑也就可能有了出口。

显而易见,心理咨询是一种消费,可以称为“心理按摩”、“心理美容”,接受心理咨询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

当人们有心理障碍而无法越过时,或有心理死结而无法解开时,就会非常苦闷、烦恼。春秋名士管仲说道:“忧郁生疾,疾困乃死。”身心一体,紧密相连,心理与身体一样,也需要调节。

当你紧张、焦躁、愤怒时,当你委屈、不满、沮丧、抑郁时,当你志得意满、四顾无敌时,当你悲痛欲绝而又欲哭无泪时,请你来心理诊所放松减压吧!在当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不少人出现了病态心理。如:

入室并发症:在门窗紧闭、空气污染严重的办公楼内工作,会使工作者头晕,头痛,目眩,乏力,心情烦恼,甚至恶心欲吐,食欲不振等。

高压锅并发症:患此症的人经常不分办公事务的轻重,样样都以高压处理,实际上这是怕输的心理在作怪。

节假日并发症:平日埋头苦干,伏案工作,可是一到休假,或一旦失去工作机会,便丧失信心,闷得发慌,休息到第3天便会出现情绪不安,失眠或者胃疼等症状。

在生活中,一些消费者通过追逐高档名牌、进口或者时髦商品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并获得一种心理满足,这就是伴随心理消费。

人们在节假日,特别是传统的节日里,购买大量的商品,也是一种伴随心理消费。

春节,是我国(尤其是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除夕之夜都要吃丰盛的团圆饭,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会着盛装给亲友拜年;正月十五吃元宵,舞狮子,看花灯。除了春节外,我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及庆祝方法,如: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赏菊,等等。每到这些节日,消费市场都要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消费高峰。节日里的商品销售量要比平日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时,有些东西对人们来说可有可无,但许多人会在心里想:“人家都买了,热热闹闹,我怎么能不买呢?”就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在除夕之夜买了一条红头绳送给他的女儿一样,花钱不多,可买的是女儿的开心、幸福的感觉。又何乐而不为?

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伴随心理消费。人们买东西,并不是全都为了它们的使用价值,还包括一些心理因素在内,说白了,这就是自尊心、虚荣心等心理在起作用。但人们认为这种钱花得很值得。花的是金钱,而买来的却是开心、幸福的感觉。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体验、不断适应、不断调整的过程,时时注意自身的心理锻炼和调整,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更为重要。你需要积极、和谐的心理,获得别人的亲近,使你的生活更美好,这就需要必要的心理消费。

有一则故事:古时,一对靠捡破烂为生的夫妻,每天回到家后,就在门口的院子里拉弦唱歌,唱到月正当空时,他们才进房睡觉,日子过得非常逍遥自在。他们对面住了一位很有钱的员外,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盘,算算哪家的租金还没收,哪家还欠账,每天总是很烦。他非常羡慕甚至妒嫉对面的夫妻。伙计听了就对员外说:“只要你给我一贯钱,我把钱送到他家,保证他们明天就不会快乐。”员外果真把钱交给伙计,当伙计把钱送到穷人家时,这对夫妻拿到钱真的很烦恼。那天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了,老怕钱会丢掉。隔天一早他们把钱带出门,整条街绕来绕去不知要做什么好,想做小生意不甘愿,要做大生意钱又不够。晚上,这对夫妻走到员外家说:“员外啊!我看我把钱还给你好了。我宁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捡破烂,也比有了这些钱轻松啊!”这时候,员外突然恍然大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呢?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量力而行,这样的人生,自然是轻松而快乐的!

钱财身外物,适当而巧妙进行心理消费,才能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赢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正所谓功夫在诗外,我们更提倡一种在生活中的调节之道。宋代欧阳修说:“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可以用旅游的方式来调节心情。战国周庄说:“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可以用读书、买书的方式来自悦。《增广贤文》提到:“在家则断养花节,出门则饱览山水。”如老舍一样,花点钱养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呀。或者租个场地,与朋友切磋一下;或者包个小间,与知己清谈一番。

其实,心理消费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里,不要看得太神秘,但也不要无意识。因为,当你是带着一种调节、开朗的心情去娱乐的时候,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猜你喜欢
员外心理咨询消费
县官对“员外”忌惮为哪般?
国内消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秋夜寄邱员外
段员外选媳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新消费ABC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