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中国经济大预测

2009-04-10 03:50
经营者 2009年3期
关键词:国债改革经济

30年,不仅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方向抉择,始终是经济学家思考的问题。那么,未来30年中国会怎样?我们不妨聆听一下经济学家们的声音。

1.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用大象的“温柔”合作共赢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使中国在近几年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体量很大、块头很大。因此,如果让我为中国选一个动物,我会选大象。我们要像大象一样,在将来稳稳当当,而且很善良,乐于帮助人,没有攻击性的发展下去。中国政府也需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能够在友好的环境中进行。

过去30年的发展为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做了重要准备,未来30年中国企业要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必须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今后30年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同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让周边国家还有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都能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能够繁荣和富裕起来。

2.林毅夫(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

兼首席经济学家)

解决好生产力过剩靠内需

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体中,需要与外国开展贸易,在这种状况下必然有产品从国外进口。过去我们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每年也有产品要从国外进口。但并没有人说是结构失调,主要问题还是需求不足。

其实,外需情形不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原因是中国并不像亚洲“四小龙”那样的小经济体,它们的出口占整个GDP的50%以上,经济增长完全取决于出口增长。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体,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加大内需来解决。中国未来30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各个生产领域的能力都过剩,尽管近年来投资和消费都在不断增长,但在过剩的生产能力下,仍然显得内需不足。因此解决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主要还得靠扩大内需。

3.钱颖一(著名经济学家、清华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取

30年前,可能没有人能想到中国今天会是这个样子。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很难想象30年后中国会是什么样。但有几件事情我想可以肯定:如果不出意外,中国一定会变成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肯定比现在更开放。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我们过去30年习惯了9%的增长速度,一到8%就紧张。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以后,绝大多数人都要住到城市里了,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多数人在农村的,这就是几千年来第一次中国多数人住在城里了,会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开放也会带来挑战,我们现在的开放程度相当之大。但我们也知道了,开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巨大的收益,一定会有它的成本和代价。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绕不过去的,需要我们中长期的关注和研究。

4.樊纲(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走渐进主义道路

我觉得,即使未来30年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也只是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即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国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 因为,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渐进主义道路才是中国未来30年走的道路,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改革中遇到尖锐的利益冲突,不推翻旧制度而是创造新制度,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维护既得利益,又在渐进中推进改革;二是改革有风险,采用试点的办法、再全面推开,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使风险容易控制,不影响全局;三是渐进主义实际上加快了改革的进程,不用在理论问题上争论得十分清楚,是一种“不完美主义”。

如果未来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渐进,教育作用逐步发挥,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并保持较高储蓄率,中国经济就至少还可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势头。

5.汤敏(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副

秘书长)

突破“陷阱”的包围

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金融、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三个领域存在发展上的“陷阱”,这三块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认为,在金融领域,今后人民币资本账户将逐步向外资放开,其他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对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将是一个大挑战。同时,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经济保持10年持续增长,往往会有一个大的通货膨胀出现,甚至会出现一次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必须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其次,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未来教育、卫生、住房等领域的保障投入不断加大,需要注意避免走进福利国家困境,同时又要做好社会福利保障,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三就是,目前国内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今后将越来越不明显,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两个挑战,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6.华生(北京燕京大学校长)

没有大创新,奇迹不会持续下去

中国道路的第一个30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全面改革。我认为在新开启的30年应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这是它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完成会进入中国下一个阶段,即以政治改革带动全面改革。

目前阶段主要是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而其核心除了教育、医疗卫生改革,还应该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这会改变中国现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路径,以及改变整个城市的生态。这样的思路应该要做重大调整,政府要大规模兴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是不是专门为城市人修建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而是逐渐把农民工纳入这一体系,大幅度的降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标准;大规模启动农民工的培训、教育。

应对未来30年的挑战,需要中国人凝聚智慧,进行一系列自主创新。如果没有大的制度创新,没有更大的思想解放和打破原来常规的思维方式,中国可能不能使奇迹持续下去?当然中国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初级,中国完全可以支撑今后30年的发展。

7.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

金融学终身教授)

希望源自民间消费

2008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很严重,但冷静地想想,从长远来说,这种打击也并非全是坏事,也可能成为一种机遇。在我看来,这次危机带来的正面机遇远远超过了负面的打击。比如,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在担心资源安全。但最近几个月,伴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国际油价跌了2/3。其他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下滑,这样一来,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需资源的成本大大下降,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债比重很低,比如2008年国债余额大概在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8%左右,其中还有1.6万亿元是成立中投公司时发行的特别国债。如果除掉这一块,中国国债占GDP的比重只有13%左右。相对而言,西欧国家普遍都在60%左右,而美国在本轮救市措施推出之前的国债余额是10万亿美元,占比为71%。

所以,这样的鲜明对比说明,中国进一步发行国债的空间很大。如果真的有必要的话,可以在以后遇到“危机”的时候,大量发行国债,将所得用于补贴中低等收入家庭,投入民生和福利项目,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这些措施如果得力,肯定能为中国经济奠定在未来30年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国债改革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财政部进行首次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