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腐防变理论与实践探究

2009-04-13 10:00
文教资料 2009年35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官僚主义

熊 辉

摘要:贪污腐败思想与行为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顽疾,影响着党群关系,牵涉到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反腐斗争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兴衰存亡。本文阐述了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腐防变的理论和实践,以期对当前的廉政建设和经济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腐防变理论和实践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讲话中强调,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党的纪律,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持惩治腐败强劲势头,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这是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传递反腐倡廉新信号,并给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进一步展开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就反腐防变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思想,相信对于深入持久地开展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将会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实践价值。

一、反腐防变工作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能否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能否打败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觉察到这一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毛泽东认为,党内腐败行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行为,党内腐败分子是“喝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血的资产阶级分子”,因为党内腐败,使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变形,削弱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心,伤害了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如果对腐败现象视而不见,不抓阶级斗争,“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那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要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因此反腐败斗争,实质上是“一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大战”。“战争”的成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存死亡。40多年前,当腐败现象初露倪端时,毛泽东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聪敏、睿智的远见卓识,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腐败关系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他提出这一理论极具深远意义。他指导党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享乐主义和腐化思想对革命队伍的腐蚀,消除了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整个党风和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

二、反腐败要有坚强的决心和伟大的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党内少数意志薄弱的人,开始滋生了居功自傲,贪图享乐,贪污腐化等消极腐败现象。毛泽东对这些背离七届二中全会“防腐败”方针的不良倾向。是非常敏感和警惕的。一有苗头,他就向全党敲响警钟。这突出的表现在毛泽东对建国初期“三反”斗争的领导工作中。

毛泽东在领导“三反”运动几个月中,亲自审阅了中央部门,各地方党委和军内各单位给中央的数以百计的报告,并起草了一百多个批语和电报,他指示各级党委:“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看做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重要,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号召坦白和检举,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到枪毙一大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

毛泽东领导的“三反”斗争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宝贵的经验,是真正的做到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从严治党。据统计,党中央与1951年底发动的这场扶正祛邪的“三反”运动中,全国县以上党政机关参加“三反”运动的人数约383万余人(未包括军队的数字)。经核实,贪污1000万元(旧币,1万元折合新人民币1元,下同)以上者共有10万余人,贪污总金额达6万亿元。对有严重贪污罪行的罪犯,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无期徒刑的67人,死刑的42人,死缓的9人。在这些典型案例中,惩治最严、影响最大的要数当时轰动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一案。当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同志考虑到刘、张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要求薄一波同志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当薄一波如实地向毛主席转达了黄敬的意见后,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实践证明,毛泽东和党中央所采取的这些从严治党、敢于碰硬的有力措施,不仅丝毫没有损害党的光辉形象,反而极大地教育了全党,起到了振聋发聩、杀一儆百的良好效果。它用实际行动向社会昭示,中国共产党决不会做李白成,我们党绝不会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

三、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身教重于言教。防止和反对腐败现象,不但要立法,把它纳入制度和法制轨道,而且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自身及其家属廉洁奉公、廉政、勤政,决不以权谋私。建国初期,作为备受全党各族人民爱戴的领袖毛泽东,总是以人民公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关系,从而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环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49年10月,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给他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虽出自年轻人之手,但却反映和折射出毛泽东对其亲属的严格要求。信的大致内容是向三立的一位亲戚希望能在长沙谋个“厅长方面位置”。毛岸英专门就此事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我本人是伟大机器的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这种做法是与共产主义理想、毛泽东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只要我们的各级领导都能像毛泽东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及其亲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那么我党消除腐败现象就指日可待。

四、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点

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索贿受贿、权钱交易等都是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而官僚主义就是这条苦藤上的一个苦瓜。官僚主义滋生后,必然最终导致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1953年1月,毛泽东在“三反”的基础上,为党中央起

草了《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党内指示。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个大问题,就是在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反对贪污和反对浪费的斗争中”,必须“同时展开一个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这些思想清楚地表明,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是我国建国初期我党展开反腐败斗争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我党也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捕捉腐败现象的蛛丝马迹,彻底根除隐藏在我党和政府中的腐败分子。

五、反腐败斗争和经济建设关系紧密

建国初期的客观形势要求我党必须以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为中心,而事实上,我党在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斗争的目的就是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我党在建国初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同民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当时我党所开展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为促进这个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组成部分。尽管国民经济的恢复建设工作和反腐败斗争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两个不同方面,但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如果不进行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新生的人民政权就不能得到有效巩固,经济建设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回顾历史,我们看到这更有力地证明了二者的关系。当时以“三反”运动为中心的反腐败斗争开展起来以后,毛泽东就及时敏锐地指出,运动必须经过试点后再分批进行,不得妨碍春耕和经济活动,绝不能让反腐败斗争冲击和妨碍经济建设。

正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当时极其复杂的形势下辩证处理了反腐败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才既使反腐败斗争大张旗鼓,又使经济的恢复和建设轰轰烈烈,使这两条不同轨道上的斗争得以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这一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前党中央所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大有裨益的。

六、建立健全廉政机制是执政党拒腐防变的重要保证

就反腐败斗争而言,单靠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对党政干部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外,还应当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廉政机制,从而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

首先是党内监督机制。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议在全国县以上、军队团以上各级党委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党要管党”,这是毛泽东一贯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八大上,成立了以朱德为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党中央还颁布了一系列党员须知,赋予党员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的权力。

其次是群众监督制度。毛泽东反复强调权力来自于人民,注意人民的呼声,因此大力提倡建立群众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群众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监督政府的权力。二是建立和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再次是建立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鼓励群众揭露和批评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最后是民主党派监督。毛泽东领导创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制订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的发挥。每逢重大国事,毛泽东总是虚心向有丰富政治经验的党外人士请教,并积极采纳其合理性建议。

廉洁从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在自身建设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准则,在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关于反腐防变的理论和思想是全方面的,也是极为深刻的。在这些经验中,最宝贵的一条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于消除党内的腐败现象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性和巨大的决心和魄力。今天,重温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廉政建设思想,相信对我们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1991.144-145.158-159.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官僚主义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对腐败现象哲学根源的几点探析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启示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