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2009-04-13 10:00葛惠云
文教资料 2009年3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葛惠云 刘 玲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挑战,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地位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同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浪潮,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充斥着学术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培养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受到严重的冲击。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使命,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通常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属于社会意识,但又不是完全包含于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的每种社会形态中,往往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首先是反映现存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及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其次是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反映已经被消灭或者正在被消灭的生产关系;最后是反映现在社会中正在成长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受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影响。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性质。意识形态又是相对独立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形态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政治功能有利于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团结等作用。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减少费用,有利于决策的有效执行,同时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减少人力成本。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协调、整合社会矛盾、宣传等方面。它可以使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当代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

1.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全球化是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全球扩张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使得资本无限增值。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向全球输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观,这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网络快速发展。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各种理论、观念相互碰撞,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认知世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不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大学生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甚至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当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多元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大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思想遭到了排挤和弱化。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所消弱。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指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及正确的方向,为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面临问题时提供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2.社会思潮的变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西方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失败,认为中国要早日融入“西方文明”中。一时间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终结论充斥着学术界。西方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对我国进行“西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调控,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化,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福利个人化,鼓吹福利由国家转向个人。新自由主义推崇的理论成为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理论武器,它的实质是代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在当前,我们应防止西方国家理论上的和平演变,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社会思潮的变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影响了我国政治体制建设。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宣传场所,西方的意识形态企图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向大学生传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等,企图占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高校大学生,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面对这样的现状,要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宣传,从而增强社会的稳定。

3.社会转型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分化都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对高校的大学生产生影响,社会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展现出自主性、随意性。一部分人的主导思想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许多人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这种现实社会中的反映,使一些大学生容易形成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的价值选择,把物质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尤其是当前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直接鲜明的重要影响,大众传媒大力宣传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对大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享乐主义和商品拜物教的倾向。在这一情况下,就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

面临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三、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面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应对,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可以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认识。高校是进行先进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主要群体,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不能借以思想解放等理由,散布各种错误思潮误导学生。要保证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应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

网络社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人们的交往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宣传、价值取向的宣传等。由于网络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要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网络传播的法律规范,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对于在网上散布谣言宣传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的行为,应对其责任人进行处罚,通过法律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加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在网络上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强健网络阵地,加强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舆论宣传。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管,有效地防止各种不利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总之,我们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引导大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2][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吴怀友.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