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名家刘树芳及传人

2009-04-13 06:58吴峥嵘
世纪 2009年2期
关键词:试验场农事刘家

吴峥嵘

五十多年前标本名家刘树芳老先生主持剥制完成的北京动物园亚洲象标本,不少两鬓斑白的老标本剥制技师至今还记忆犹新,已经沉寂民间数十年的“北刘标本”在新世纪初终于重新“浮出水面”。

作为刘家年轻一代的传人,刘嘉晖试图循着这些前辈大师身后留下的影像碎片,踏着家族祖先曾经走过的印迹,追寻那一段段或辉煌或黯淡的往昔时光里关于家族的点点滴滴。

一、 鼎盛时光,创派兴业“清黎阁”

20世纪初叶,在西方科学文化的熏染下,举国上下出现了学习欧洲、日本振兴农业的局面。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1906年4月15日),由农工商部奏请饬拨官地在京兴办农事试验场,以“开通风气,振兴农业”;同年10月13日,出使西方诸国考察归来的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端方等人又连上三道奏折,第三道奏就提到了修建包括万牲园在内的公共设施,慈禧朱批准奏推银十万两,划拨内务府奉宸苑管辖的乐善园、继园旧址,广善寺、惠安寺及附近官地八百五十四亩,由清政府农工商部筹建农事试验场。

端方赴欧美考察宪政时,就曾命驻德参赞从汉堡动物园定购了不少野兽及禽鸟,得知京师欲建农事试验场后,决定将其转运至京,送给农工商部。这批动物包括狮、虎、象、豹、斑马、袋鼠、鸸鹋等,一共装运了五十九笼,总计百余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6月7日)当这些动物抵京后,因农事试验场尚未竣工,只得暂时寄养在附近的旧庙广善寺内,于是寺庙的佛像被全部拆弃,佛殿前安置起了铁栅栏,运来的珍禽异兽都置于其中。不久,农事试验场附设的名为“万牲园”的动物园于六月初十(7月19日)建成竣工,售票开放、接待游人,内建有兽亭3间、 兽舍40余间 、鸟室10间、水禽舍、象房等,展览动物80余种,700余只。为了养好这些动物,清政府还从德国汉堡动物园聘来两名饲养技师。此时“万牲园”中还聘请了一位名叫刘树芳的满州正蓝旗人担任动物管理员,跟随着德国技师勒克学习动物管养技术,他便是“北刘标本”家族的第一代创立者。

刘树芳,号稚泉,1892年出生在直隶宛平县的一个职员家庭,早年曾就读于清政府为旗人开设的八旗子弟学堂,国文程度不错,能写得一手极工整的小楷。他长着一张标准的旗人脸,为人十分和气。曾在“万牲园”与他共过事的夏元瑜老先生晚年在台湾回忆道:“标本名家刘树芳默默地工作了二十多年,他是我的益友,也是良师。……他只知工作,不知钻营巴结之道……我多年以来对他心仪不已。”正如夏元瑜所言的那样,刘树芳就是这么一个默默耕耘的人,他勤恳一生,也清贫一生。

随着“西学东渐”之风兴起,1907年7月京师大学堂也成立“制造博物品实习科”,特地从日本聘请教习2人及助手3人,教授学员制造博物模型、标本和图画。八旗学堂毕业后的刘树芳随即转入其简易科,跟随日本标本名家松下先生学习日式标本剥制技术。由于农事试验场尚未建成,场内没有专人制作标本,死亡的珍贵动物皆送至京师大学堂剥制。刘树芳初进实习科学习数天,“万牲园”即送来一头死猩猩,在该科日本教习免田君督先生的指导之下,他与班上的其他学生一起第一次解剖剥制了动物标本,从此走上了从事的动物标本制作之路,也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受过专门培训的标本制作技师。

农事试验场建成的这一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两次率后妃驾临巡视,在“万牲园”里游赏的时候,正巧赶上在这里工作了近一年、即将回国的德国技师勒克来找刘树芳和另一位管理员许庆常,给他们继续传授动物标本剥制技术。“老佛爷”一时兴起,便坐下来观看刘树芳制作标本。在京师大学堂接受过简单专业学习的刘树芳,经过了前些时日的演练,剥制手法已经日渐成熟。此时,一张剥下的鸟皮在他手里上下翻飞,不多会儿功夫便成了一只立在枝头栩栩如生的喜鹊。慈禧太后十分惊喜,将这件喜鹊拿在手里把玩许久,并说道:“日后园中凡有鸟兽鳞介亡毙者,尔等皆剥制标本,陈之于室,以供众人观览。”

四年之后,宣统皇帝退位,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4月,北上就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住进了农事试验场内的鬯春堂,在这里幽静的环境里进行创建国民党的工作。工作之余,他也常常会在试验场里四处走走,有几次转到了动物园,便坐下来和担任管理员的刘树芳聊聊天,或者是看看他制作的动物标本。四个月后,宋教仁将要回湖南老家省亲,刘树芳答应做只雄鹰展翅的标本,等他回来时送给他,可惜后来他被袁世凯派人刺死在上海,再也没能回到农事试验场来。袁世凯死后,人们在鬯春堂后面建立起宋教仁纪念塔,塔身用艾叶青石所建,高约二公尺,刻有“宋教仁纪念塔”六个大字,刘树芳感念故人,清明时节还常常来此凭吊。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农事试验场更名为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1916年设置动物剥制课,开动物标本制作讲习之先河。1928年,中央农事试验场改称农矿部直辖北平农事试验场,原来的咖啡馆被改为动物标本室,室内展出虎、豹、狮、兕、纹马、猩猩、纹狼、箭猪、袋鼠、鸵鸟、羚羊、獐、狍、狐、貉、海豹、花蟒及各种禽鸟,共计有700多种,皆是出自刘树芳之手,使得农事试验场的标本室在当时名噪一时。那时出版的《中央农事试验场图》、《北平指南》、《北平农事试验场图说》等,都介绍了动物标本陈列室的位置和内容。

1929年7月,农事试验场改组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还与国立北平研究院在学术方面进行合作,博物院内的设备供研究院研究用。此后,这里的野生动物标本剥制和陈列都已经颇具规模,动物标本陈列室由原来的一间发展到了四间,搬到了位于原来广善寺旧址处的农林传习所,改名为国立北平研究院生物部动物标本陈列室。此时的刘树芳已经被聘到北平研究院生物部任职,动物园死亡的动物也就自然而然地大多被送这里剥制标本,我国早期博物馆的雏形在这里出现,刘树芳具有独特风格的标本制作技艺也在这个实践活动场所日渐酝酿形成。

1934年,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三机构共同合作,由北平研究院和中法教育基金会共同出资,占用天然博物院的土地建成了一座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生物楼,为纪念法国生物学家陆谟克,该建筑命名为“陆谟克堂”,以供北平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室和标本室之用。刘树芳这时候也搬进了更为宽敞舒适、设施齐全的动物标本室,还有了自己专门用以剥制标本的工作室,他的剥制技术也已经日臻精熟,自成一家。

这个阶段刘家标本制作事业进入了鼎盛时期,制作风格技术上已经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与福州唐家“南派标本”并称的北方流派。除日常工作时制作大量标本之外,为了维持生活,于公余之暇私人制标本售卖。刘树芳于20年代中期在北京西直门小五条附近开设了“清黎阁制造标本处”,因为当时刘家老宅就在北京西直门新街口小五条。刘树芳由于技艺精湛,许多高等学府、研究机构还有不少个人都慕名而来,一时间门庭若市,来求购标本者络绎不绝。不久,他又在中华书局设置了一个“清黎阁标本”代售处。解放前,农事试验场、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北京四中、中国大学、长白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很多地方都收藏了不少刘家制作的动物标本,刘树芳也成为中国开设标本营销机构的“第一人”。

二、 花艳花残,兴衰几度“标本刘”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北京城,刘家的标本事业也随之走入低谷。

此时,已经在北京中法大学作了两年练习生的刘树芳次子刘汝溎也调到农事试验场动物园当练习生,边跟随父亲学习“北派”标本剥制技术,边担当起动物园管理员的工作。

1939年,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聘请刘树芳前去担任标本剥制技术员,他欣然答应邀请,还让自己的次子刘汝溎共同前往。让他跟随自己接受实践的历练,借此机会培养他成长为一名思想成熟、技术精湛优秀标本制作师。

1940年,刘汝溎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北京大学生物系的这些标本剥制工作,刘树芳便又回到了位于农事试验场荟芳轩的动物标本陈列室。

1943年,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实业总署以安全防护为藉口下令将农事试验场动物园内饲养的狮、豹等猛兽全部毒死。刘树芳和刘汝溎两个人含着眼泪将亲自喂养的这些狮、豹制成了惟妙惟肖、生态鲜活的标本。

1945年2月,农事试验场因日军强占而被迫关闭,刘树芳将仅有的较珍贵的13只小型动物寄存至北平的中山公园。北平研究院动物植物研究所迁往陕西武功县,所内剩下的几百件动物标本,就派了二、三名工人看管。此后的园艺试验场每况愈下,日渐凋敝,仅剩的那些牛、羊、马、鹿及禽类也多被人窃盗、宰杀殆尽。

由于北京连年战乱,刘树芳只能放弃了家族的标本产业“清黎阁”,带领全家老小迁往江苏徐州避难。刘树芳到徐州畜产管理处当了处长,刘汝溎则在徐州制茸厂工作,刘家人在艰难中维持生计。

1947年8月,关闭多年的农事试验场恢复旧观、重新开放。几处兽亭油饰一新却已无猛兽可放,只好将刘树芳过去制作的狮、豹等标本置于亭中。此时,场内也再无动物标本陈列室了。

此时的刘家已经到了开枝散叶的时候,刘树芳的二子刘汝溎在1946年的时候就已经北上来到吉林省,在吉林长白师范学院生物系当助理员。他的四子刘汝英也成为制作标本的能手,是北京动物园标本室的骨干力量。

解放以后,卫生部批示让刘汝溎留在了长春鼠疫防治所工作,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清除日军侵华滥用生物武器遗留的瘟疫灾难。刘汝溎一边清理战争遗留的毒害,一边搜集生化战争的累累罪证,制成标本永久保存,向世人昭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1950年的春天,在长春鼠疫防治所待了大半年的刘汝溎,渐渐熟悉了在这里工作着的人们。和他最谈得来的是那里的一位保卫科干部,他就是《林海雪原》里孙达德的原形。“孙达德”为人热情豪爽,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谈谈当年在林海雪原里发生的种种故事。有一天,刘汝溎随队到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进行野外考察,在密林丛里捡到一只死去不久的大鵟,他便连夜剥下皮张,制成姿态生动的标本,带回来送给了孙达德留个纪念。孙达德看到这件礼物又惊又喜,还是那种惯有的爽朗,毫不掩饰地大声夸耀道:“汝溎,你可真行,这不是‘座山雕嘛,这下它可猖狂不起来了”。刘汝溎听完他的话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1951年,北京动物园的亚洲象水土不服死了,园方把剥制标本的重任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刘家,请刘树芳“重出江湖”主持这项工作。刘树芳接受这个任务时激动不已,因为他即将要完成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件巨型剥制标本。为了这件标本,一家人商量了许多种方案,最后决定用废铁制作出一只巨大的假体,然后刘树芳、刘汝溎和刘汝英每人拿根粗大的木棍,一点一点挑起来往上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这只大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大家面前,并且通过废物利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费用。

年事渐高的刘树芳一心想着“北刘标本”能够枝繁叶茂、发扬光大,从1945年开始,他就先后到吉林长白师范学院生物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担任讲师,把自己一手创制的北派标本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学子。1952年6月的一个夏夜,正在北京动物园办公室里给学生们编写授课讲义的北派标本宗师刘树芳,因为突发脑溢血而溘然长逝,桌上还留着写了一半的讲课稿,那一年他正满60岁。

刘树芳匆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还来不及把自己耗尽一生心血创立的“北刘标本”的技艺精华写成文字留存给世人。可是刘汝英深深了解父亲,他继续代替父亲守望在北京动物园这间熟悉的标本室里。

1957年,刘汝溎全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北京,调到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研究所担任标本技师工作。此后,刘汝溎的技艺日渐精进,他不仅仍旧保持着解放前野外考察的习惯,还超越了北刘家族一直以来单一制作动物标本的传统,开始涉足医学标本的制作。

刘树芳远去之后的“北刘标本”世家,就由刘汝溎和刘汝英两人撑持了起来。十多年间,兄弟两人一个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研究所从事着标本剥制工作,一个在北京动物园主持着标本室的工作,他们秉承着父亲认真务实的人生态度默默地为新中国的标本事业贡献着力量。

1962年的一天,北京动物园里精心饲养着的一头老白马“寿终正寝”,这匹马的身世非同寻常,它是毛泽东当年转战南北时的坐骑。它虽然个头不大,但力气大、速度快又灵活,性格温顺老实,跑起来也平稳。当年,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众多战马中选中它陪伴自己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一路上,十分爱惜自己的这匹小青马,遇到难走的山路宁愿下马步行,甚至有一次马掌掉了,他生怕磨坏马蹄,坚持徒步行军。小青马也颇通人性,懂得保护主人,一次行军途中,它走到一处山崖下就不肯前行,任凭警卫员拍打也一动不动,正在此时,敌机轰鸣着呼啸而过,因为山崖的掩护,一行人马才都没被发现。1949年3月党中央进驻北平之后,就将小青马交给北京动物园悉心喂养,年复一年,随着牙口增大,小青马毛色渐渐变白,成为了现在这匹“老白马”。

这匹小青马作为声名卓著的军功马,对如何处理它的身后之事,毛泽东十分重视。这时候身在动物园的刘汝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制作白马标本的首选人物。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光荣的任务,同许多同事一起废寝忘食地工作,很快就将这件宛若生时的白马标本制作完成了。身居中南海的毛泽东,看到工作人员送来的标本照片,不禁感慨:“它和当年在陕北时一摸一样。”后来,延安革命纪念馆派专人来到北京将小青马标本运回延安,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展出。

为深受人民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标本,这可以说是北刘家族有史以来最高的荣誉了。作为普通的新中国公民,在那个年代里能够受到毛泽东的称赞是许多人一生的光荣与梦想。然而,此时正站在家族事业顶峰的刘氏兄弟,谁也没有料到不出几年以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正在等待着他们。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标本室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也不再平静,红卫兵小将们气势汹汹地冲击北京动物园标本室、流行病研究所标本室,纠斗北派标本的两大传人刘汝英和刘汝溎,不仅高喊“打倒技术权威”的口号,还给他们安上了“崇洋媚外、里通外国”的“莫须有”罪名。刘汝英被赶到北京动物园监督劳动,他找到机会回到标本室,发现父亲刘树芳和自己制作的标本全部被人用黑墨汁涂去了姓名,悲愤至极。1970年7月30日,刚刚年过40岁的刘汝英再也经受不起痛苦折磨,含恨自尽,“北刘标本”一代大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遽然长逝了。

弟弟死后,刘汝溎心情黯淡,作为“清黎阁”的第二代传人,他始终没忘记身上把“北刘标本”传承下去的责任,不仅早年就悉心培养了自己唯一的女儿刘雁学习北派标本制作技术,而且还和自己的父亲、弟弟等将刘家技艺传授给牟培刚、王金刚、陈家贤等弟子,使得刘氏标本在技艺祖国各处生根开花,发扬广大。心中念念不忘父亲嘱托的他在高龄之时亲手把自己毕生摸索的刘氏家族绝技全部传授给了自己的长孙刘嘉晖,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北刘标本凝结着你太爷、爷爷和你四爷,还有许多刘家人近百年的心血,学会以后不要忘了先辈的创业之苦,有朝一日把‘清黎阁的祖宗牌匾重新挂起来,让刘家的标本事业复兴起来,也算是不负先人啊!”

1990年2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刘家硕果仅存的“北刘标本”艺术大师刘汝溎老先生,在住院期间突发心肌梗塞悄然离世。

如今,“北刘”第四代传人刘嘉晖又重新登记注册成立了“北京清黎阁标本有限公司”,还在互联网上建设了“中国北刘标本世家”的网站,以一种现代企业形式延续了祖先创始的京城老号“清黎阁制作标本处”。

标本刘家的技艺是将保护、饲养、繁殖野生动物和标本制作融为一体,擅长制作中国及一些世界范围的哺乳动物标本。在制作手法上习惯采用的是“假体法”,在标本结构的准确性、坚固性以及在造型上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鸟类标本制作上,“北派”以写实为基,注重鸟类的常态,鸟类标本胸部比较饱满,往往姿态雅俗各异,富有灵气,多在博物馆和展览馆出现。如今,这些烙刻着“清黎阁”风格的北刘标本制作技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非物质宝贵遗产之一。

(作者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殷之俊

猜你喜欢
试验场农事刘家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农事
插秧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本田重建加利福尼亚试车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试验场:家风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