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庄

2009-04-13 10:00
昭通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李庄古镇

孔 菊

源于对那种古朴原始没有人为痕迹的古镇的钟爱,自驾车来到李庄。

没有跟团,只因想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好好地去欣赏去品读李庄。真心想看一个地方,不喜欢走马观花,不喜欢一群游客你追我赶地跟着导游匆匆忙忙地跑着景点,最后所获认知,却也只限于导游背得滚瓜烂熟的那一套套千篇一律一个味儿的介绍。

其实,一年前就有到李庄的念想,只是,不想大假来,却又一直没有机会在其它时间来,没想到我会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来这里,并且,居然要第一次在异乡古镇过中秋节,好特别的感觉偷偷激荡着我。因为是大假,来的游客很多,各个地方的人都有,这也超出了我的预想,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古镇,怕是没有多少人会喜爱的,也许,只有和我一样有着浓浓念旧情结的人才会对它情有独钟。临近傍晚到达李庄,通往古镇的大路两旁早已泊满了车辆,几乎没了车位,看车的人说晚上10点以前是不允许车子进入古镇的,因为古镇容纳不下那么多车子,即便是晚上要住在里面的,也得等到8点以后才能再出来开进去,天一亮还得开出来停。此等热闹着实让我吃惊,莫非这镇实在了得,吸引那么多游客,要不就是寻古探幽的人越来越多了,也难怪,城市生活的繁杂和喧嚣,使许多人都渴望到一个隐僻的地方,享受一种宁静休闲,一种自然放松。

路的两旁,植被不错,空气清爽,有许多疯长的野草和零星的野花,更有很茁壮的“将军草”,让我想起儿时玩的“打将军”游戏,随手扯了来边走边打着玩。我心悠然,李庄镇外,何处不是风景呢!?看似长长的一截路,不一会就走完了。一大片宽敞平坦的江面即刻呈现在眼前,暮色苍茫,烟波浩渺,像谁给江的上空罩了大大的一副纱帐 ,有点“烟笼寒水”水浣纱的味道,只是不知江水是否寒凉,而夕阳则不胜朗照,半隐半藏在薄雾间,害羞似的想要游人几乎忘却它的存在。近处缓平的江岸一直延伸到江底,间或有些大小不一的碎石嵌在沙地里,沙滩上稀疏地长满不知名的野草,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起舞,对面那些山峦已是模糊得影影绰绰,神神秘秘。有人在江底滩边拍照,风飞发舞,衣袂飘飘,一副飘逸灵动的风景画面。不敢多停留,这么多的人,得先去找个舒服点的住宿,然后,再慢慢观赏。

在我还在迟疑着想多看两家比较比较时,几个骑自行车的游客,竟然毫不犹豫地迅速定下了那家私人客栈。继续朝前行去,临江路上的宾馆客栈几乎全部满客。老实说,来李庄我不喜欢住宾馆的感觉,在古镇嘛,就要体现个古味,现代建筑的宾馆和居住在城市有什么区别呢?岂不没了来古镇的意义(好像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哟)。穿越了几条古街,合意的客栈很是难觅,也是几乎住满了客人,终于寻到一户店家,俭朴、干净,青灰瓦房木板墙壁木板楼梯木板门木镂空窗木销子,窗外还挂着木雕花灯笼,还算可以。躺在床上,对面人家的房檐雕梁,木镂空窗,灯笼,长长的一排一目了然映现在我打开的有一壁宽的窗门间,像看电影一样。半坐起,轻低眼即可看到青石板的街面,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了。暮色下温润的空气,空气中流动的人声,一种亲切陌生的触碰,一种久违遥远的境遇。若不是这户人家卫生间里安装有管道热水器,我几乎要以为自己已经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抑或是八十年代初期了。

简朴未装修的商店里有着同样简朴而常见的普通日用品;摆放着一台电视机和几张痕迹斑驳陈旧无漆的方茶桌的茶室里,三五一群地聚集着当地那些衣着普通得几乎让你无有一丝印象的茶客;有专门经营酒的店铺,店面上一个挨着一个摆着满是红布封盖着口的大大的过半人高的大酒坛,装着古镇人自己酿造的酒;印着简单字样的普通白纸包装着当地的特产白糕,还有塑料袋装的炒花生,叶子包的黄粑等一些镇上出名的土特产沿街都有人家摆着卖。背街小巷或宽敞或狭窄的庭院,大多是一底一楼层高底矮的房屋,高个的人绝对伸手可触屋顶。不经意间就游到了同济大学旧址,进去一看,房是人非,全是住户人家,抬头仰望有两处翘檐屋顶上长满了青苔和小草的塔式古建筑,高出所有房屋,在暮暮天色的映衬下,像古老的木雕,摇摇欲坠而又苍凉挺拔。穿梭在迷宫一样绕来绕去的天井与巷道里,努力去搜寻那些陈年旧事,那些故事里的人们,可是,无论怎样想象都无法重现古镇过往的流年。有门窗已渐次透出昏黄的灯光,才惊觉天已大黑了。一间旧旧的简陋的屋里,有一白发的老人穿着月白色的衫子,正精神地做着什么活儿。走出巷口,已是站在最先走过的古镇另外一条街上,夜色浓浓,灯盏琉璃,恍如梦幻,先前进来的江边大道入口离这里竟然还要绕过两条街。小店里,路边摊子都有小吃,香气弥漫,引得游人蠢蠢欲动,价格不贵,味道不错,四川的小吃真是便宜又好吃,吃了还想吃。

小镇人们大多淳朴、守信,不奸诈,不哄骗,你交了房钱就算定了房,不开收条发票。不管你出去游玩多久再回来,别人比你出高房钱,你什么东西都还没有放进去的那间客房,还是给你留着,不会水涨船高乱涨价,也不会互相争夺抢生意。邻里之间,只要看到有一家和你说过可以吃住,倘若你再去旁边人家问,绝对没有一户人家会喊你去他家,更不会告诉你他家是多少价格。那种和睦,融洽,是城市里防盗门一关就基本不来往的邻居间很难见到的了。晚上,把车开到客栈门口,正担心安全问题,店家和邻居都告诉我们尽管放心,从来没有客人的车子出过事情,李庄连小偷小摸都几乎没有。更奇怪的是我们买了花露水来,店家也说根本用不着,因为,晚上没有一个蚊子,江边小镇会没有蚊子,看着没有玻璃,敞空着的木栏窗门,还真有点让人难于置信。果然,一夜无蚊,安然睡到天明。

是为了让我们感受李庄也如江南古镇一样温情连绵么?迷迷糊糊中,凌晨起,淅淅沥沥地雨声就不绝于耳。天蒙蒙亮,披衣临窗而坐,但见温柔的雨水早把瓦片洗得青幽幽的了,雨丝从瓦沟拉出一条条银线,颤微微地滑向青石板的地面,倒开出一朵朵小小的喇叭花,小花们旋转着晶莹剔透的舞裙轻轻躺倒下去摩挲着青石板,很快就藏入一大片的洇湿里,找不出了。想到伞下游玩,也别有风味,倒也怡然自得。

席子巷一带是李庄最古老最原始的建筑,建于清初,还似乎完全是明代的建筑风格,线条明快简洁,像轻轻勾勒出的素描。席子巷因过去每家每户加工销售席子而得名,很有特色的是每户人家都有齐腰高的半门,俗称腰门,站在巷道两对门差不多伸手就可以拉着对方,狭长的巷子两边的屋檐,勾勒出一线儿天,光亮一泻而下,仿佛从亮瓦里透出来样,有些朦胧如朗照的月光,天阴时尤其如此。看到有人家摆放出书和“古董”,不须遮盖,才发现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那些书古今都有,多是文革年代和介绍李庄风土人情的,还有70年代独有的那种方方的小画书,以及很早的红头文件之类的,全都旧旧的泛着暗黄,透着那个年代特殊的气息,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许多东西。走出席子巷接着又进入一个又一个巷子,这些巷都各有特色和风格,依稀记得羊街的两边没有店面,很长一段都是青砖围墙,显得尤其幽深僻静,墙里的人家或是庭院就愈加神秘不可知了。相同的是每条街巷多用土木、青瓦建房,条形方形石板铺路,小巷历经风雨沧桑岁月剥蚀,斑驳脱落,凸凹不平,古韵古味更加浓厚。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这样一个小小古镇,竟然容纳过同济大学迁入、人文科学研究所迁入、中央博物馆文物迁入、中国营造学社迁入,聚集过很多教授名流、莘莘学子,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就是其中之一。李庄名胜古迹交错叠出,张家祠、李家大院、奎星阁、惠光寺、旋螺殿、主师殿……还有许多记不清楚,没了解透的。在李庄,白天、夜晚游遍了镇里所有街街巷巷,吃过了李庄白肉、白糕,小吃,临要走,发觉对于李庄是没法在游玩观看时就一下读全的。走近李庄,这样的感觉真是恰倒好处,我终究只是一匆匆游客,关于李庄的介绍叙说街上不是有那么多的书么?有兴者,谁都可以细读细研,勿需我再赘述,也非我能述好。

猜你喜欢
李庄古镇
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开机
唐天授三年武曌异体字戎州碑考释
李庄抗战文化与旅游开发
浅析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
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路径研究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