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朝霞中的歌唱 (外一首)

2009-04-13 10:00
昭通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昭通书写历史

沈 力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

五千年的风雨兼程

五千年的沧桑巨变

五千年的兴衰成败

五千年已成沧海桑田

五千年我们踏歌而行

咽喉西蜀

锁钥南滇

10万年前

那个蛮荒的“昭通人”披着树叶

将一枚啃果子的智牙

遗留在昭通北郊过山洞的黄土里

带着智慧和梦想

从古“南丝绸之路”一路走来

驻足“云南北大门”

落叶生根,安营扎寨

以一个古人的风姿

谋划着10万年后的韬略

将先祖的智慧和勇敢的种子

播种在古“朱提”、“乌蒙”大地之上

繁衍部落,孕育民族宗教

城郭邑居,耕凿蚕织

磨制石器,经略文章

超脱了巫术、占卜、祭祀、宗教、信仰

从神鬼精怪螭魅魍魉九流三教中走来

带来先进的农耕文明

“教民务农”教化子民

在“五尺道”“南夷道”上开凿文明

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

革命先驱刘平楷

共产主义先驱李国柱

护国名将张开儒

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

当代英雄徐洪刚

国学大师姜亮夫

著名学者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谢饮涧

汲取中原文化

成就了“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

昭通——这块古朴神奇的土地

雄才俊杰,英雄辈出

滇、夜郎、巴蜀、荆楚文化在这里交融

灿烂的青铜文化

白铜的发明

闻名全国的朱提银

儒学的兴起和传播

寰宇稀世海内第一石,汉孟孝琚碑在这里闪耀

碑图、碑石、碑文共同描绘生动的中原文化史

“夷汉部曲”写实的晋霍承嗣壁画墓

唐袁滋题记摩崖开路置驿

正是那一百二十二字

书写了历史的博大与久远

“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

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阙

正载籍之误,留袁书之迹”

晚清咸同年间的动乱

又一次断送了昭通的大好前程

文化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走了一个轮回

历史上的繁华似锦

变成了贫穷落后的边缘地带

1949年至2009年

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六十年的春夏秋冬

一个甲子的轮回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荣与辱,兴与衰

每一个十年,书写一段历史

不可磨灭的记忆

三十年前,一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全世界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这个声音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

昭通人书写了自已的历史

见证了沧桑巨变

六十年后的画卷翻开了豪情万丈

六十年后的诗篇书写一首首壮美史诗

六十年后的红歌震彻云霄

六十年,书写了一个响亮而神圣的名字,那就

是——昭通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像雨后的彩虹,腾云驾

大山包、黄莲河、铜锣坝、小草坝四片彩色的丝

绘制蓝色的天空,撑起生态的绿色屏障

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面清澈的水镜

必将清洗着历史的贫穷与愚昧

开启光彩夺目辉煌灿烂的明天

水富港,这条长江上的第一港

沿江堆满了黄金

第三亚欧大陆桥不再是梦想

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和资本流

在昭通的山山水水掀起了一阵阵滔天巨浪

彩云之南的乌蒙山

人杰地灵的乌蒙山

夕阳下,看一看

那秦时的五尺道

摸一摸

那唐时的石门关

吻一吻

千顷池畔农耕文明

躺着僰人的床望月

枕着千年的梦沉思

踩着马帮的足印踏歌起舞

临着袁滋摩崖行走江山

磅礴的乌蒙山下

历史的云烟已消散

那一段沧桑留青史

黑颈鹤展翅舞动蓝天白云

澎湃的金沙江上

正在书写着高峡平湖的壮丽凯歌

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热土

埋藏着煤化工的巨大能量

标示着昭通的大繁荣,昭通的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号角已经吹响

脚步已经扎根

勤劳智慧的昭通人

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

铸就明日昭通未来

昭通——这个强健的乌蒙汉子

正迈开矫健的步伐

阔步走向金色的太阳

开拓自信的昭通人民

正在修筑起飞前夜的最后一条跑道

正展开双臂

迎接乌蒙大地的新辉煌

谁能导演一场历史

五千年的岁月洗礼

五千年的浩瀚如烟

浓缩成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留下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

成就一曲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

历史这条波澜壮阔的河流

奔腾不息,滚滚向前,永不干涸

它饱经风霜,却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

五千年的流光传承了中华民族

传承了黄皮肤黑眼睛

传承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光

在历史的天空下

先祖的脚步走过了五千年

五千年的先祖成为历史的过客

风化为

黄色的土壤

历史的尘埃

文明的精灵

智慧的光芒

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承载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

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一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金戈铁马的雄浑豪迈

在圣人先哲的笔下挥舞

书写着历史

改写着历史

让历史像女人一样唯美

像花儿一样绽放

像笑容一样可掬

像故事一样动人

像生命一样坚强

像雷呜一样震撼

像闪电一样光芒

一段历史,就是一段声音

一段岁月,就是一页故事

一场古戏,就是一首古歌

岁月蹉跎,留不住历史的脚步

却可以留住历史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呼唤着人类的良知

呼唤着五千年的泱泱大中国

呼唤着十三亿热血沸腾的炎黄儿女

呼唤着不要忘记六十年前的国耻仇恨

六十年前的深重苦难

六十年前的不屈呐喊

六十年前万万千千的冤魂

这痛心疾首的场面历历在目

六十年前雨点般的子弹

还留在老百姓的胸膛

没有生锈

用血与泪洗礼着

闪闪发亮

它提醒着人们

战场上留下的一片焦灰

历史所走过的印迹

被蹂躏的大好河山

英雄支撑着的支离破碎

他用他的血肉帮我们绘出了这段历史

他用他的血肉绘画优美未来

诠释了一个时代

一个城市曾经的美丽

和它雍容大度的精神

历史的包袱如此沉重

没有人会选择忘记历史

历史却会记住人类

人们在坚守和宽容之间做选择

人们宽容一场战争遗迹的存在

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

是谁导演了这场历史

谁能导演一场历史

【责任编辑 赵清俊】

猜你喜欢
昭通书写历史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新历史
昨天
书写春天的“草”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