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印章的下落

2009-04-14 08:46
文史月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米店惜福挚友

渝 文

1999年6月,一枚海瑞印章首次在辽宁本溪市被发现。印章黄铜质,总高3.7厘米,钮高2.7厘米。印文是“抒心惜福”四个篆字,每字大小均在1平方厘米左右。印的一侧中部刻有海瑞的号“刚峰”,为隶书小字,只是不知为何“峰”字的右下部分少了一横划。在正方形印文之上,是由大、中、小三个“回”字形图案自下而上叠铸成的亚腰状提梁式钮,这类钮在宋明时期的玺坠印章中十分流行。印文功力深厚,刀法娴熟。

“抒心惜福”这种印,在印鉴学上称之为“吉祥语类印”,用于赠送亲朋好友,或自携自勉,皆赋寓意或意愿。其珍藏者名叫姚建之。

400多年前,海瑞要调任前把这枚印章赠予苏州府的一位谢氏官员。谢是他的下级和挚友。400多年后的1948年,谢氏的第16代孙谢炳昆在苏州将这枚印章赠予挚友姚建之先生。

姚建之祖籍安徽黄山,早年在家乡教书为业。1946年,他来到苏州开米店创业,一年后在苏州府前大街一口气开了4家米店。“同泰森”米店的老板谢炳昆钦佩姚建之的精明与厚道,渐渐成为挚友。1948年苏州解放前夕,谢炳昆十分紧张,对姚建之说:“老弟,我既是地主又是资本家,恐怕不会有好下场,我要逃了。”过了几天,谢炳昆果然来告别,姚建之给他备了一桌酒,两人洒泪话别。临行,谢炳昆拿出这枚海瑞印章说:“老弟,这是海大人赠予我祖上的,世代相传。我恐怕保不住了,现在送你做纪念,也算是咱们兄弟一场的情谊。这是稀世之宝,你要珍藏好。”吃完饭,他就逃走了,也没有说明去向,从此再无音讯。

姚建之的米店继续经营,并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我军慷慨献米,支援前线。后来姚建之放弃了买卖,去一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摄影,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东北经济建设,在本溪一家照像馆工作。

姚建之的老家黄山离海瑞当年任知县的淳安只有3公里,他自幼听过许多关于海瑞的传说,心里十分崇敬这位海青天。“文革”开始后,姚建之把海瑞的印章包在一个塑料袋里,悄悄埋在院里的煤堆下面。果然不出他所料,单位里开始讨论姚文元那篇批《海瑞罢官》的文章,论着论着姚建之就把矛头指向了自己那位蛮不讲理的本家,高声说:“这篇文章不对,海瑞确实是好人,历史有定论,人民有口碑!”于是,全本溪市都批判他,先是用皮鞭抽,然后戴上高帽游遍大街小巷。造反派令他下跪,他坚决不跪,于是继续用皮鞭抽。抽急了,这个安徽硬汉就大喊:“你打死我,我也不认罪。打死我,我的5个儿子会上北京告状为我申冤!”

造反派两次抄他的家,一无所获。1978年姚建之平反的那天晚上,他重新买了一个小红盒,小心翼翼地挖开煤堆,取出印章藏起来,除了老伴,连儿子们也都不知道。

1989年春天,他带着印章来到辽宁省博物馆找专家鉴定。专家说:“确属明朝文物,对明史及海瑞的篆刻书法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实物价值。”专家又问:“您有出卖的意思吗?”姚建之当时未作答复。现在,姚建之愿意拍卖这枚瑞海印章。他对记者说:“我想出让,所得款项一方面捐赠希望工程,一方面用来贴补生活。但我有两个原则:一,对方必须是收藏家,不懂文物的暴发户给多少钱,也不卖。二,对方必须是中国人,外国人给多少钱也不卖。这是咱们中国的东西,不能流到外国去。假如谢炳昆能和我联系,我们老哥俩能见上一面,我愿意完璧归赵。这比什么都重要。”

(责编 王兵)

猜你喜欢
米店惜福挚友
知福与知祸
父亲
米店三问
高米店北B1
“惜福”让人有收敛之心
挚友如酒
“惜福”的生活哲理
挚友不可少
火红的大理花
惜福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