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小老婆引发的蝴蝶效应

2009-04-14 04:37聂作平
百家讲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号房准考证李自成

聂作平

1979年12月29日,气象学家洛仑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演讲时宣称: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几天后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一论断被人们称为“蝴蝶效应”,它常常用来说明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之间有着意想不到的关系,也用来说明微小的细节也会带来巨大的变故。

如果用蝴蝶效应来分析明王朝的灭亡,那么,这个立国两百余年、曾经威震东方世界的大帝国的灭亡竟然和一个高级官员讨小老婆有关。

这个官员叫毛羽健,湖北公安人,在京城任御史(监察部的高级官员)。从历史留下来的记录看,他基本还算一个敢于说话、比较正直的人,但却有一个大毛病:惧内(怕老婆)。

那时候,讨小老婆是文人士大夫常有的事情,毛羽健想得牙痒痒,却碍于“河东狮”,提都不敢提,面对如花似玉的侍女们从来都做出柳下惠再世的样子。有一年,毛羽健好不容易把老婆哄回老家去探亲,老婆前脚刚走,他马上就偷偷纳了一房小妾。哪想到,这事最终还是被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婆知道了。老婆大为恼怒,星夜赶往北京。正当毛御史和小老婆爱得兴高采烈时,老婆大人从天而降,傻了眼的毛御史除了讨饶,再没任何办法。

毛御史的老婆之所以这么快就从家乡赶到北京大发“雌”威,和她充分利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驿站系统不无关系。用史书上的话来说,叫做“乘传而至”。

在古代,驿站兼有政府招待所、国家邮局和信息传递中心的职能。正是通过密密麻麻的驿站,帝国中枢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公文来往、官员们的交通往返才能得到及时而必要的保证。

可气的是,毛御史的老婆竟然仗着御史夫人的身份,利用驿站不远千里从老家赶到北京争风吃醋,令毛御史又悲痛又郁闷。惧内的毛御史不敢跟老婆较真儿,只能把一腔怒气迁怒于驿站系统。为此,作为监察百官、专事向皇上提合理化建议的高级官员,毛羽健特地向崇祯上了一道奏章,奏章里他极言驿站之害,要求撤掉全国的驿站。另一个叫刘懋的给事中也跟着附和,认为如果裁撤驿站,不但能禁止官员们揩国家的油,还能因裁掉驿站工作人员而节省数十万两银子的财政支出。

节俭成性的崇祯听了之后怦然心动,于是一道圣旨飞出紫禁城:全国的驿站统统停办,所有驿站工作人员一律不再聘用。受裁撤驿站影响最大的要数陕西。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总结说:“秦、晋土瘠,无田可耕,又其民饶臂力,贫无赖者,藉水陆舟车奔走自给,至是遂无所得食。未几,秦中迭饥,斗米千钱,民不聊生,草根树皮剥削殆尽……又失驿站生订,所在溃兵煽之,遂相聚为盗,而全陕无宁土矣。”

无以谋生的驿站下岗人员中,有一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自成。李自成家里几代人一直以养马为生,家境中等,是故李自成小时候和侄儿李过一起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父亲死后,因家道中落,李自成不得不到一个姓艾的地主家放羊。成年后,李自成到甘肃当边兵,后来又回到陕西做驿卒。驿卒虽然不见得是桩美差,但至少要比那些朝不保夕的农民好。如果不是朝廷突然宣布裁撤驿站,可以想象,李自成多半会在这个养养马、送送信,为来往官员们搬搬行李的岗位上干一辈子。

然而,世道变了,李自成没法再在驿站混下去,要想活命,他就得另谋生路,而这所谓的另谋生路,对于一个生逢乱世的粗豪汉子来讲,只有杀人越货才是最简单、最直接可行的。于是,前驿卒李自成这位原本老实巴交的陕西农民,因缘际会便成了引发龙卷风的蝴蝶,成了大明帝国的掘墓人。当他率领农民军把北京城团团包围时,当初下令裁撤驿站,从而让他失业的崇祯走投无路,只好上吊自杀。

这个故事说明:有时候,讨小老婆是危险的,它有可能成就一两只蝴蝶,而这小小的蝴蝶,有可能会引发一场龙卷风暴。

编辑/蔡元元

科考也有“准考证”

林仕谋

大凡考试,考生都必须持贴有本人相片的准考证,以便监考官验明真相。然而在还没有发明摄影技术的古代,准考证上的主要依据则是“相貌册”,“册”上写着考生的相貌特征。

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由于考场规则不健全,管理较为混乱,有的考生便挖空心思舞弊骗取功名,这种现象到后来愈演愈烈。清道光帝时,为防范舞弊现象,每到秋天考试时,设在各省的乡试试场上就派出几十名乃至上百名兵勇,列坐于能俯视号房(即考场)的高楼上监考。号房一般为单间,号房之间互不相通,只有发现号房中有人舞弊时,兵勇才可入内将那些舞弊者绳之以法。朝中的视学官们为了杜绝舞弊,想出了凭“相貌册”(即准考证)方可入号房的方法。

但相貌册上只是简易地勾勒出考生的相貌,另外用文字描述考生的相貌特征而已。由于对相貌册上文字的理解,常常莫衷一是,闹过不少笑话。如当时在朝中任视学官的胡希吕,到江苏巡视考务时,就闹出了笑话。胡视学认为把好“相貌册”的检验关对严肃考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检验中,大凡考生中有“须”而相貌簿里填“微须”的考生,一律认为是冒名顶替,不准入号房。

在考试当中,胡视学还逐一复查,结果一个脸有“微须”的考生被驱逐,考生不服,与胡视学据理力争。“微须”考生说“大人为巡考官,竟不知‘微字有‘细小、‘轻微、‘衰落、‘精深奥妙等多种含义……”不等“微须”考生说完,胡视学大怒,训斥道,“汝读书竟不知‘微作‘无解耶9”“微须”考生不慌不忙应道,“依您之见,那孔子曾微服外出,该解释为孔子把衣裤脱个精光而外出,倘若如此成何体统?而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微服私访又该作何解释呢?”

胡视学被驳得哑口无言,特别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若照自己的释法,后果不堪设想……慑于此,胡视学急忙下令重新检验“相貌册”,取消“以微为无”的逐考生令。

编辑/赵雪梅

猜你喜欢
号房准考证李自成
识破盗贼
“N号房”事件: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住在哪间房
从心理传记学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构想
“能吏”的“魄力”
“忘带全班准考证”倒逼准考证实现无纸化
短暂的辉煌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教训再思考
蚂蚁破案
临考三字经 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