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恒:迎接网络传播时代

2009-04-16 08:05
网络传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公民素养文化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网络传播时代在胡锦涛总书记这段话里讲得非常清楚,互联网界已经把他的话当做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座右铭。我今天主要是从“传播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元素之一、互联网——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网络传播、网络时代的公民文化素养”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传播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元素之一

首先我认为传播是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元素,人际沟通是文化发展的起因和结果,人类文明围绕人际沟通方式而发展进步的。结绳、石头上刻字、象形文字、刻图案等,都是为了记录思想,与后人分享。

语言文字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所有的媒体技术的伟大发明,如造纸,活字印刷,电话电报,等等,无不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到更高阶段的里程碑。

信息环境是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要素。研究人的神经系统在早期幼儿期间发育的专家,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0-3岁的孩子,他是否有一个开放的环境,不断有东西来刺激他,对他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在我们人的大脑进化中有很重要的作用,UNESCO曾定义“文化(Literacy)”为:能够读和写。在19世纪的时候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能够读书、写字。但现在不够了,伴随着沟通技术的进步,“有文化者”永远是与“沟通”连在一起的。“文化,是一种能力建设,既不断学习以达到自己目标的能力,丰富知识和挖掘潜力,并全面参与社会交往,与社会相沟通的能力。”所以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活在贫乏的信息环境中的人民都必然要远远落后于世界。

互联网是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

互联网是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它是在电报、电话、无线电和计算机发明的基础上才有的突破,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的革命。可是,互联网与历史上其它科技发明很不相同。第一,互联网并不是由于某一个科学的先发现就紧随其后的。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然后就有了原子弹。互联网不是这样的,创新思想是互联网起源的真正原因,而这个创新的思想就是关于人际沟通方式的创新思路。要在人际沟通方面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也就是传播理论,这方面有创新,才产生了互联网。互联网的思想先驱和奠基人是一个跨心理学和计算机这两个领域的科学家。

互联网与其它科技创新所不同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互联网本身结构的原因,它是一个“智慧在边缘”的网络,也就是说它的创新发生在应用上。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创新,是发生在工程科技与社会应用的交界面上,它和传播、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说做好了一个网络你用就行了,而是网络在应用当中得到发展的。

第三个不同的是,它不像电能,电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互联网不只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影响社会,而是直接参与了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从而变革我们人类的生活。

从互联网媒体来说,“全球网络”思想的奠基人和先驱就是J,C,R,Licklider,Licklider 1962年描述的网络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已经相当的接近,他认为当全球范围内这些都用计算机来工作和思想的这些人都互相链接起来的时候,他们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地点来沟通和交换信息的时候,这世界将发生巨变。这就是Licklider的一个传播理论的创建,当时美国的国防部就有这样的眼光,他把这样一个心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于一身的人任命为美国国防部ARPA信息技术研究计划的首任领导,互联网便由此起步。

互联网从传统电信网走向一个开放的网络,他有若干个基本核心的创新,它的创始人之一Robe~Kahn决定开发一个适合于开放架构的计算机通信协议,于是,他邀请了VintCerf合作设计这一协议。他们的合作产生了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志,从此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这些科学家发明互联网时都才20多岁。2004年他们获得了图灵奖,这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什么使互联网迅速延伸全球?第一、它的架构是开放的,它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就能加入。只要技术协议符合即可。它是网中之网,网间之网。第二,所有的网络用户都是网络的创造者,所以全世界千万人的创造才能,因为互联网平台而得以释放。你可以随心所欲,想什么就做什么。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权被发明者放弃了,全都成为网上的开放资源,这一点曾经在中国还有些误解,觉得互联网是美国人创造的,我们会不会给美国人交专利费,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开放的。这使得互联网能够迅速延伸全球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万维网WWW,开始是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TimBerners-Lee,为自己工作的需要,研究的一个软件,结果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像Yahoo,创始人David Filo和Jerry Yang两个年轻人为了在网上收集篮球明星的资料,开发了分类和编辑网上资料的技术,随之创建可定制数据库,雅虎由此诞生。

再比如Google、P2P、YouTube,等等。这些都是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来了一个影响全球的大创造。

Web 2.0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它的创始人Tim OReilly,他利用web2.0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聚合那些由不同个体创造的分散式微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本来容易被忽视的内容转而拥有了全新的价值。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创作模式和消费理念,也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里程碑。所以互联网在不断创新中自我塑身,形成了能力空前的传播平台。

电话是一对一的,广播,电视是一对多的。Web 1.0是多对多,网页只是一个浏览界面。到了Web 2,0的时候,才有了现在的传播媒体,也就是多对多,用户参与创作,网站,读者和作者形成联合发布体系。网页是创作和全球发布的平台,不再只是浏览和冲浪。从此模糊了受众与制作者的界限,这就是网络新媒体的里程碑。

网络传播

现在有太多的全球话题,经济全球化,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移民,反恐,金融危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等,任何一个国家独自不可能解决。这些全球的话题就是生产国际新闻的驱动器。几十亿人要从世界各个角落提供消息,对这些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

移动电话和互联网都属于参与技术,在Web2,0时代,这样的技术在全球普及,与对于国际新闻和新闻参与性的客观需求相结合,必然产生出亿万

新闻制造者:“公民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一个新的传播业正在悄然兴起。它以全新的方式制造和传播消息和新闻,跨越国界,全球共享。

所以有人说,一个国际传播的黄金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由于数字技术在新闻的制作方法,分发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带来的变革,出版已变成简单易行的事情,大量出版物堆积在书店无人问津,是比“被盗版”更使作者伤心头疼的事情。这就直接或间接地造就了全新的传播环境,造成新闻供求关系的换位。新闻由短缺资源变为异常丰富的资源,而眼球,即人们的关注,才是最短缺的资源。这是网络传播时代的一大特点。公民媒体的迅速扩张更强化了新闻资源的极大丰富。

网上的专业媒体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力。世界著名的媒体集团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我们也一样,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等,“大的,在网上还是大”。就是在网络传播时代,巨头主导的趋势没有改变。

社会(公民)媒体是WEB 2,0时代的一个代表。它提供网络用户唾手可得的自选,自编,自印,互动,搜索,总之完整的传播系统和创新信息环境。博客,视频博客,微博客,SNS,RSS,podcasting,专业化搜索引擎,wiki系统,社区网络,专业网络,总之,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具和服务,构成了全新的,社会媒体的生产和发布环境。

网络传播模糊了新闻发布者和受众的边界。社会媒体在全球爆炸式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新闻发布权力绝对集中的传统格局,这对管理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探讨新技术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的“iBrain”一书作者,加州大学神经科学与人类行为学教授GarySmall,认为新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可能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研究表明,经常使用互联网所造成的智力激惹,会使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认知的发生和处理等大脑活动的过程变得更有效率。

我们的性格特征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我们的“新生代”明显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更喜欢独立思考,不会轻易被人愚弄和欺骗,他们更善于表达,交往,沟通,对其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感知更为敏感,更勇于担当和采取行动。5,12汶川大地震时,80后和90后都有很好的表现,

在网络治理方面,西方往往是孤立的强调接入网络的自由和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我总是说,这个自由我们是要的,但是它不是孤立的,它要和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的成长,以及政府对其依法监管水平的提高这三个因素同步发展,我们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网络。

我觉得网络实名制可以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如果我不犯法,谁都无权去查询我是谁,一旦我犯了法,查询实名的权力只有法律拥有。我国社会所需要的保障公民合法的言论自由,并且有利于加强公民责任意识的后台实名制,必须以政府依法行政为前提,不能随意抓人。所以我认为建设和谐网络社会,政府是主导,行业要自律,公民重素养,媒体扛大旗。

网络传播在我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传媒产业走向世界,时不我待。高度集中的内容审查制度日益遭到严峻挑战。无论如何加强防控,也不可能完全消灭不同的声音。封堵技术和反封堵之间的竞赛永无止境,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从长远看,可能正是一付治本的“药方”。和谐的前提是存在多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国民的主体有成熟的理性思维,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能力行驶公民权,遇事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网络时代的公民文化素养

媒体文化素养跟教育有关系,所以我很关心它,它指的是“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有文化的人”的最低要求是脱离文盲状态,能读,会写,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一步。也是最初级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媒体二字,表达的是信息从制作存储到传播以及被接受和理解的全过程,是“信息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中介”。

在信息时代,只是能读,会写,已经不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机遇,不足以成为有竞争力的社会公民。信息时代公民的文化素养要素:首先是要有使用现代媒体工具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你有了好照相机,能不能及时拍到好照片,能不能把这幅好照片尽快地发到你想要的地方去。再比如微博客,非常快,一秒钟之内达到六七千人,现在有些国家很重视微博客,每天至少要写上几条介绍他们政府的主导性意见从徽博客平台发出去。这就是说媒体人首先要会使用这些现代工具。其次是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和批判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第三是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你在网上随便公布人家的私生活,这不仅不道德,而且还违法。

网络传播时代使每一个网络用户都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话语权,拥有了通过网络直接影响社会,甚至影响国家形象的巨大能量;同时网络也为传播低俗文化,违法违规和侵犯公民权利的信息提供了空前的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同步提高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公民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大幅度提升,在法律不能完全覆盖的角落,不可避免会发生危害社会,有损公民利益的恶行。公民社会的成熟,不仅只限于参与,还需要有教育。

信息时代要求公民具有相对成熟的辩证思维能力,才能在积极参与和分享时代机遇的同时,正确理解和接受媒体信息,善于保护自己和儿童。我国在学校教育中对于IcT技术注入资源较多,但对于信息爆炸时代公众的辩证思维能力建设,以及社会交往沟通中法理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大力加强。公民媒体文化素养的薄弱,对我国信息化新媒体发展的制约和不利影响,将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欧洲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们专门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报告,欧盟为了能抓住IcT提供的信息社会机遇,认为必须使自己的人民具有使用及参与新媒体环境的能力,能成为积极行动的,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其关键在于媒体文化在欧洲的普及。于是,在欧洲人民中推进媒体文化建设,被提到了信息时代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成为整个欧洲一个战略性,综合性的目标。

媒体文化素养是国际研究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将媒体文化素养的问题看作是建设先进的信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有些国家制定了完整的计划,逐步推进提高公民的媒体文化素养。

我觉得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飞跃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强大的传统(平面)媒体的团队身旁,出现了新的力量:网络媒体,他们的声音正和谐交融于我国传播事业之中,合奏出美妙乐章。网络信息社会必将在我国传播事业身上加盖鲜明的时代标记,而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将长期比翼双飞,互相补充,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受到各国重视的公民媒体文化建设,对于建设一个拥有高素质社会公民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我国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

(潘天翠根据录音整理、编辑)

猜你喜欢
公民素养文化
论公民美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谁远谁近?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