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成长簿记

2009-04-16 08:05
网络传播 2009年12期
关键词:马季网络文学文学

白 烨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现实的文学存在,已不可阻遏和不可回避。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论及当下文坛‘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文学或主流文学,以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图书运作或市场文学,以网络信息为平台的网络文学或新媒体文学。

无论是从1995年的“水木清华”网站建立BBS算起,还是由随后的“榕树下”文学网站的登场亮相算起,依托于互联网、生成于文化、文学网站的网络文学,迄今已有10年多的发展历史了。但是,有关网络文学发生与发展的整体考察与走势跟踪,在文学批评与研究领域里却难得一见。究其原因,一是具体从事网络文学的人们比较缺乏宏观把握与理性梳理的功力,二是主流文学批评领域里的人们又对网络文学缺乏切实的了解,甚至缺乏应有的热情。因此,在这样两不相顾的情形之下,有关网络文学的宏观考察与深度审视,就这样被搁置起来了。身处主流文坛又长期关注网络文学的马季,给我们及时弥补了这个不应有的空缺,他积多年来对于网络文学的观察与追踪,并从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相衔接的视角,撰著了这部《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12月版),向人们报告了网络文学的生成与发展,现状与前景,矛盾与问题,把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坛新生板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都更为清晰而突出地显豁了出来。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性与互补性

我觉得最引人注目或很值得称道的,是作者马季在这部论著里所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的学理态度与双向交叉的研究视角。他没有带着什么既定的看法,也没有预设什么先验的立场,只是从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旁观者的角度,去搜集信息,爬梳资讯,在占有比较充分的资料和了解全面的情况之后,再来条分缕析和论述阐说;而他的视角,也选取在了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交叉点上,多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的角度,讲其异同性、互补性,这样的一个姿态和视角,就使得这本论著在述中带论,论中见史之中,具有了多重的价值与多样的功用。

其一,它对网络文学形成过程的追根究底和探颐索隐,使得这部论著首先构成了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忠实纪录。网络文学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开首第一章里,作者马季就给人们详切描述了它的生成之起始和成长之沿革:它最早是在海外留学生网站和台湾网络写作的影响之下,由一些文学频道、文学网站逐步演化而来,一些门户网站的网络文学评奖,以及一些主流作家的不断介入,都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有力作用;而它自身,又经历了由“自我游戏”到“大众参与”的过渡,走过了“蒙面交心”和“自我表现”的阶段,又由一拨又一拨的网络写手的探索与打造,日渐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兴文学形式与文学领域。通过这样一个具体而微的追溯和以点带面的叙述,网络文学颇不寻常的发展历史便清晰而鲜明地呈现了出来。这样的一个网络文学简史,对于网络文学领域的人们回顾过去,反思自身,对于网络文学之外的人们走近网络文学,了解基本状况,都很有切实的助益。

网络文学的内外动因及成长中瓶颈

其二,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和兴盛,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网络文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复合性的构成与综合性的原因。从互联网的受众上说,网民们一直成几何数字的大幅发展,而其中的文学网民也势必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天地;从传播形式上说,网络的无疆界性与互动性,使网络文学传播迅即而广大,使它比传统文学更具影响力与诱惑力;从写作和写手的角度说,网络文学的“无门槛”与“自发性”,既切合了文学创作“我手写我心”的要义,又比传统文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而网络文学的文本,因为依托于网络技术,又具有多媒体演示、超文本链接等特点,而这又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拟的。在对这些网络文学内外动因与成因的挖掘中,网络文学自身的种种特点一一显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也一目了然。这在根本上也进而表明,网络文学实际上是科技与文学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从这样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应运而生,适时而来。

其三,是作者在论著中,还如实袒露了自己对于网络文学存在问题的种种思索。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个新兴板块,它还处于成长过程之中,行进在完善的路途之中,因而,它自身难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自然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这一方面,马季也说长论短,洞若观火,在论著的许多章节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问题所在。比如,创作题材的相对狭窄,90%的作品都属于类型化写作;还有网络文学在借助传统出版手段以扩大影响的同时,又面临一个在迁就和适应传统出版与传统文学中失去自身特点的危险;而在创作与批评的不够平衡上,问题尤其严重。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关乎网络文学自身的健康发展,委实值得从事网络文学和关心网络文学的人们切实加以关注。

网络文学是新世纪民族文化新的标志形态

在《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一书之外,近年来的马季还在一些报刊就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现状,前景与走向等,发表了不少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对网络文学的生成与生长有着较为长期的追踪与比较系统的了解,他的这些意见在众声喧哗之中,就显得特别的深中肯綮,相当的豁入耳目。

比如,他的《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4月16日)一文,因为视野的宏阔与眼光的深邃,着意从社会与时代的巨大演变的场景与背景中来观察网络文学,把网络文学看成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变革的有机部分”,“是民族文化心理变迁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换句话说,网络文学是新世纪民族文化新的标志形态,”因而由此得出的有关其现实意义的几点看法,就显得独到而全面。他认为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其一,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的时代意义已经不是传统文学所能替代的,它具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其二,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其三,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其四,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做出的自然反应,比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作品还涉及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若干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网络文学的缺点与不足是人们所经常谈论的,看法也大致接近,但网络文学的优势与长处在那里,不同的人们看法相当纷纭,彼此差异也很大。相较之下,马季在这一方面的看法既很中肯,又自成系统。他在《追求“每个人都能成艺术家”的梦想——盘点走过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新兴网络文学》(载于《新民晚报》2009年5月17日)的文章中,就网络文学的优长概括如下:一,网络文学使作家的产生机制发生了变化。网络作家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对产生新的文学空间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二,网络文学展现了“写作”与“生存”的新型关系。网络作家的“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他们具有“在生存中写作”的非功利性;而传统作家则是“在写作中生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写作吃饭。网络文学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能成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现实的文学存在,已不可阻遏和不可回避。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论及当下文坛“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文学或主流文学,以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图书运作或市场文学,以网络信息为平台的网络文学或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情形,现在更是毋庸置疑。目前的网络文学不仅与传统文学分离、并立,而且还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情形,大有在未来的发展中后来居上的势头。但总的来说,有关这一新兴文学板块的状况与内情,我们因为关注不够,了解无多,使它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没有形成必要的互动和良性的互补。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意义上,我比较看重马季有关网络文学发展的评论著述与研究心得,并希望这只是我们高度关注和加强研讨网络文学的一个前奏与序幕。

猜你喜欢
马季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大师风范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