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而有“言”

2009-04-16 01:57叶赛红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昆明湖颐和园游览

叶赛红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是途径,是手段;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是语文学科的价值所在。提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是显性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是渗透,是融合,是隐性目标。语文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应该在“教什么语言”“如何教语言”“如何评价孩子的语言水平”等核心问题上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用习作的眼光来教阅读,是解决语文教学“得意而忘言”的有效办法。著名特级教师林莘便是运用这样的理念来教《颐和园》的。

一、初读课文,抓游览顺序

师:这么大的公园,这么多的景点,要想好好地游览一番,我们总要先了解一下各个景点吧!请赶快读读我们的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作者先游览了长廊,接着来到了佛香阁,最后观赏了昆明湖。

(交流后,请学生填写作者游览示意图)

师:按游览顺序写是游记的一大特点。同学们找出的这4句话,就像一条线,把各大景点连缀起来。请大家分组读这4句话,特别留意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知道了文章的游览顺序,就像沿着各个景点匆匆走了一遍,同学们现在就回去,你们答应吗?

生:不,我们还没有看清楚,还想继续观赏。

师:看来,光知道各个景点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地看看文章是怎样具体写颐和园的各大景点的。(板书:游览线路,景点描写)

[评析]学生写游览作文,往往游览路线不够清晰,缺乏条理性。为此,林老师在教《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先梳理游览顺序,让学生把介绍游览线路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还填写作者游览示意图。在画画、填填、读读中,学生明白了在写一个景点前,要先用一句话交待游览行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好戏还在后面景点细致的描写中,这又让学生明白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精读课文,感受写法

多媒体出示:

1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师:自由读这两句话,比较这两句话不同在哪里?哪种写法好?

(生自由读,许多学生冥思苦想)

生: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佛香阁是什么样的,第二句话先写样子再告诉我们那就是佛香阁。

生:这两句话中“佛香阁”的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师:你觉得哪种写得好?

生:我认为第2种写法好,课文中采用的就是这种写法。

师:能说说第2种写法好在哪里吗?

生:第2种写法先强调了佛香阁的形状、位置、颜色,因为在游览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它壮美的外观。

师:体会得好,老师非常想和同学们一齐来读。

师:抬头一看——

生(接):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师:真高啊!——

生(接):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真亮啊!——

生(接):那就是佛香阁。

师:读得真好,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在游览中,要表达内心激情或要强调重点美景时,可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可变换位置,把表达的重点放在前面。

师:这便是倒叙的作用,强调了佛香阁的壮美景色。

[评析]学生在写游记作文时,往往不能把内心感受到的美,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所以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颐和园》这篇课文之所以能把各处景色描写得如此美妙绝伦,这归结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方法来写。所以在教《颐和园》这篇游记时,要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是怎么写美的。

三、总结课文,归纳写法

师:几处景点,作者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现在请大家填写下表,归纳一下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把每个景点的特点写具体的。多媒体出示:

生1: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长廊的长和美。

生2:作者用倒装句式写出了佛香阁的壮观。

生3:作者还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昆明湖的静、绿。

师:归纳得非常好。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这几个景点时,还用了一个共同的写作方法。知道是什么吗?

生:还写了周围的景物。

师:为什么还要写周围的景物呢?

生:就像红花需要绿叶衬一样,使景物美上加美。

师:对,写游记作文,不仅要写主要景点,也要写周围的景物,这样就能做到锦上添花。这种写作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点面结合。同学们又学会了一招,高兴吗?

生:高兴。

师:在课始,我们还学了一招,记得吗?

生:在写游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用简洁的语言写明游览路线,更要对各个景点作出细致的描写。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游记作文的许多写作方法,下次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用上哦!

[评析]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十分重要。在游记文章中,星星点点地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各种写法,但比较零散,学生容易忽略其中一二。在总结时,教师肯花时间,通过让学生填表格,再次发现,再次回忆文章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写法总结,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中,为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拓展延伸,迁移写法

师:刚才,我们远看昆明湖,感受到了它的美、绿。现在让我们走进昆明湖,更细致地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图片展示,教师介绍)

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昆明湖,运用本节课学会的写作方法来写昆明湖的特点。

[评析]阅读教学要关注表达,关注写法。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领略了颐和园的美景,又在写作的世界里邀游了一番。许多学生心里跃跃欲试,早想表露一手。此时,教师让学生“现学现卖”,来写昆明湖的特点,水到渠成,正合乎学生心意,学生会写、乐写,真正达到了语言实践的目的。看来,用习作的眼光来教阅读,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单元习作教学便不会那么费心费劲了。

猜你喜欢
昆明湖颐和园游览
北京颐和园
昆明湖: 京城的生命之水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巧用比喻 选用动词
颐和园
北京发布
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