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庄林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4-17 09:33蹇忠新
绿色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资金投入

摘 要:村庄林业是村民们自发地在房前屋后及周边栽植起来的树林,这些林木容易管护,但是种植散、适地适树性差、防病虫害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在引导村民发展村庄林业过程中,可以提供推荐适合当地的优良树种,对难以种植的地块提供补助资金,并对树木防病防虫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使村庄林业形成规模经济,产生巨大的效益。

关键词:村庄林业;资金投入;技术指导;以奖代补

收稿日期:2009-03-08

作者简介:蹇忠新(1963—),男,仡佬族,助理工程师,现任贵州省道真县上坝乡林业站站长,从事经济果树林木的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3-0039-02

1 村庄林业的概念与意义

村庄林业,就是在百姓聚居地区以及周围边缘地带,自发造林而生长成的林木资源。它与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造林有着很大的共性。其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政府部门的组织和规划,没有林业单位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从整地、苗木栽植到成林的整个过程全部由村民自发完成。

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能为保障农牧业生产建立生态屏障,能提供人们以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能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广阔空间,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这符合群众心理和愿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林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村庄林业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村庄林业实践的可行性

2.1 立地条件的优越性

一般而言,人们长期居住的地域,不论乡镇、村组,还是县、市政府所在地,其地形、地貌、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周边地区要稍好一些。这样的自然条件,在给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植树造林创造了良好条件。借助这样的自然条件,加之村民具有发展生产、不断追求更大经济利益的需求,只要投入手足之劳,找个地方栽上树,便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可以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2.2 林地及林木资源权属的默认性

村庄林业的造林地块主要是宅基地周围、经营性土地(如果园、菜园)等。就这些土地本身而言,有的所有权已经明确,比如菜园、果园等,而有的土地的所有权可能就不清晰。由于地域的相连和经营的惯性思维,宅基地、菜园、果园等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就自发地在其周围的闲置区域进行简单的林业活动。至此这些地块的土地属性就自然变更成为林地,土地使用权似乎也就有了排他性,其它村民们也自然而然地默认了土地的属性、使用权和林木资源的所有权。

2.3 林木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与生态工程造林对林木资源的管理相比,村庄林业中的管理无疑要奏效得多。林木成活、成林、成材相对容易,畜毁和人为破坏情况相对较少,成材林木很少被盗砍、滥伐,村民更易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特别是房前屋后林木资源的管理,几乎是坐享其成。即使是在村庄附近造林,由于村民们出入路过的机会多,林木资源同样可得到有效管理。

3 发展村庄林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主观方面导致的片面性

村庄林业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村民的主观行动,他们缺少相关的林业技术知识,又没有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因而在实践中,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客观条件,自己想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很少顾及适地适树和树木的株行距。这样,林木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林地设计和树种配置缺少科学性,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病虫害,受到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

3.2 难以形成规模化

村庄林业的地块多为零星、稀疏的小块林地,集中程度低,土地面积有限,个人植树造林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也有局限,所用土地属性和使用权属也缺乏应有的明确性。受这些因素影响,村庄林业没有工程造林那么强的组织性、计划性、科学性。在现实中,村民建设的村庄林业,往往只治理相对容易的地块,不关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目标,因此难以达到生态治理的目标。

4 发展村庄林业的措施

4.1 广泛宣传,增加百姓对林业政策的了解

通过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材料、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消除百姓思想上的疑虑和认识上的不足,增强他们投入林业、发展林业的信心,使村庄林业建设和发展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同时,提高他们对林业经济、生态、社会和景观效益的认识,增强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4.2 科学规划,切实维护造林户的合法利益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巩固和提高百姓投入村庄林业、发展村庄林业的关键。一方面,为农民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耐心指导,让他们转变思维观念,提高认识,意识到植树造林也讲科学,里面也有技术。这样在充分考虑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林业生态和社会效益等融于一体,综合开发;另一方面,及时确定林地属性和权属,把“谁造谁有”的方针真正贯穿到实际生产中,避免造林户或老百姓对林业政策的曲解,甚至出现投入林业力度减少或信心不足的现象。

4.3 筹措资金,实现村庄林业建设多元化投入

在村庄林业发展实践中,避重就轻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立地条件相对好的地块基本能够被自发治理,即使是尚未得到治理,也可由法人机构或是法人代表通过发包、招投标等形式落实建设责任人,实现限期绿化的目标。而一些治理难度相对大或面积比较大或集中化程度不太高的地块,农民不愿意投入治理,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通过国家工程造林投入、地方财政补贴、捆绑实施项目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实现村庄林业建设多元化投入,确保发展村庄林业得到支持资金。

4.4 加强管护,确保林业建设成果不被破坏

大多数村民植树造林是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作为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抓住这一特点,发挥政府职能,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派专门人员,切实管护好林业建设成果,并在造林和管护过程中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林木采伐指标捆绑下放等措施,鼓足造林户的干劲,增强专管机构或专门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林业建设成果不被破坏,逐步建立起林业主管部门和造林户密切配合、协调共进的互动机制,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金投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投入
浅谈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当前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社会化途径研究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路桥施工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