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009-04-21 06:44周仁平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简答题教给题意

周仁平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方法目标是隐性的、长期的目标,容易被忽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它的重要地位。知识的传授即“授人以鱼”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到一个“点”,只能满足“三餐之需”,培养能力、教给方法即“授人以渔”却是让学生学会了顺应万变的技能,故能“终生之用”。我从自身长期的政治教学实践上,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解题中出现的问题上反复思考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之源。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学科试题愈来愈开放,特别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习得,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讨论。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所以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要善于自己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克服依赖心理。上课不能懒于思考,等着老师或其他同学把答案讲出来,做题更不能有抄袭现象。只有坚持独立思考,才能逐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学科意识,明确解题方向

从解开放性试题发现许多学生作答时,仅凭生活经验东拉西扯,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学生一是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不够,更主要的是不会用理论来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常发生在七年级学生身上,由于学生接触政治学科不久,缺乏运用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科意识,要求学生克服随意性,解每道题都应反向思考:这道题在考查我们什么理论呢?有此一问,学生自己便不会随便作答,就会从头脑中搜寻相关的理论知识,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

三、教给学生具体的解题技巧

除了要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理论的自觉性之外,还得加强具体解题技巧的指导。

(一)依据不同题型,使用不同解法

思想政治试题常见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辨析题、简答题、问答题、实践与探究题等,要教给学生不同题型不同的解法。其中单项选择有纯粹的单项选择和组合式的单项选择。对于前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通过比较往往就能得出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对于组合式单项选择题,我们可以从符合题意与否的正反两方面去排除。首先看有没有最能确定的符合题意的项目,如果提供答案中没有这些项目就可以排除不选;然后看有没有最能确定的不符合题意的项目,如果剩余选项中有这些项目也同样排除不选,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得出答案了。当然还有出题不慎者,有的项目每个选项中都有,那就不用考虑它了。

判断改错题给出的句子常常是书上的原话或者稍加改动的。作改动的往往是某个词语或短语,那是出题者故意设置的“陷阱”,要善于去发现。这些“陷阱”有用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如“只有”、“只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如“所有”、“全部”、“一些”……还有用相近或类似的内容置换进行蒙蔽,所以我们必须真切判断。

对于辨析题首先应作判断,这是部分学生容易忘记的。少数辨析题有两个以上的观点,我们应作分别的判断说明。这类题回答的主体部分可以参照议论文的“三段论”进行。首先“引论”——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本论”——可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最后“结论”——照应前面作出的判断。

简答题、问答题、实践与探究等材料题开放性都比较大,解题思路也差不多,都应先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即能体现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地方。找到了材料与教材的联接点,顺势牵出教材中相应的知识来作答。当然也可能要求学生做一定的归纳、补充,并且结合材料进行说明。个人觉得这个顺序很重要,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先考虑教材上是否有答案,如果没有,再自己重新组织答案,以防止答题偏差或片面。

(二)针对不同问题,使用不同答法

思想政治试题常有一些相同或相近的问法,不同的问法,往往包含不同的答题要求。“道理型”、“反映型”、“体现型”问题只需直接找出理论与材料的联接点即可。“感悟(感想)型”、“启示(教育)型”问题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有迹可寻。我们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分析材料阐明的道理,然后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做。“教训型”问题可从应该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两方面去说明。“看法型”问题要求对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首先应辨明是非,阐明立场,然后说清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怎么办型”问题首先要明确怎么办的主体是谁,然后依据指定的某一方面内容作答。

(三)留心问题中的细小要求,准确解题

问题中常有一些细小要求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导致做题错误或者不准确。如选择题中偶尔要求选出否定、反面的内容,题干上带有“不”、“没有”等词,粗心的学生往往视而不见。简答题、问答题、实践与探究题题干中常有“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这些代词,一定要明确指代的是哪些对象,还有“共同”、“分别”等词,要求学生要注意作答的范围限制,另有“至少”几个的数量要求也要尽量满足最低限制。

(四)从小题之间的关联找到突破口

问答题或实践探究题常设有几个相关的小题,而且问题往往是逐步展开的,要注意小题之间的联系,这对我们的作答将会有所提示。有时单看一个问题很难准确把握答题的方向,联系上下的问题一起思考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五)参考每道小题的分值,找出隐藏要求

考试中有些题目的要求不是很明确,但在阅卷时却有明确的标准。这就要借助小题的分值考虑了。比如列举题,有的题目表面没有要求必须列举几个,但评分上却有明确的标准,往往就是一分一个或者两分一个,所以学生应尽量列举多一些。其余的问题回答也一样,分值往往隐藏着对学生作答内容要点数目的要求,一般都是一分一点或者两分一点。

学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应针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反复强化训练,形成技能技巧,才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猜你喜欢
简答题教给题意
A Father
《论语》—为政篇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浅析高考化学简答题的应答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简答题(阅读表达题)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教老师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常见解题错因及应对策略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概述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类型及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