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草公园的兴建、发展、消失记

2009-04-21 03:59何长凤
贵阳文史 2009年2期
关键词:贵阳贵州公园

何长凤

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带,有一座水泽亭廊,古树参天,鸟语花香的公园,那真是市民绝伦的福气。在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今天,也一定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理想环境。曾经座落在贵阳市中心大十字西面,中山西路与公园路交汇处,现省教育厅、原贵阳市委办公处那一片地,就是一个贵阳的城市中心公园,名曰“梦草公园”。

可惜呀!这一公园在20世纪上半叶,就人为的消失了,筑城古稀老人还有印象,文人、官员记载不少。现把它梳理出来,以增强老人们的回忆,给成年人一个想往空间,给孩子们一个故事传说,给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梦草池——初建兴起时期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贵州省行省建立,以贵阳府为行政办事地址,就在现今的都司路一带。当时按察司的西面,是弘治十六年(1503年)按察司副使毛科(进士,浙江余姚人)的住地,旁边有一池塘。地大数亩,名曰“毛府塘”。这是筑城的一个天然休闲游玩的地方,贯城河水流灌,塘水荡漾,荷花满池,绿树成荫。还有小溪、拱桥、路径、花草、农田、民房等,十分秀丽清雅。嘉庆三十一年(1552年),贵州按察司副使谢东山(进士,四川射洪人),见此地水泽花香,幽雅寂静,宜居著书立说,便住下来。将毛府塘改名“梦草池”,取南朝谢灵运诗句“池塘生春草”,唐朝李白诗句“梦得池塘生春草”之意。主持学政,编修《嘉靖贵州通志》,撰写《嘉靖贵阳图考》、《黔中小稿》等著作。

梦草池旁有一著名紫泉,泉水清沏,四季长流,是明末清初贵州著名诗人吴中蕃的住处。他很喜欢这个地方,特地给自己取名为吴紫泉,读书习文,种树栽花,过着耕读生活。崇祯十五年(1642年),考中举人后,见清兵入关,明朝将亡,忧心忡忡,坐卧不安。这时孙可望、李定国率大西军从四川进入贵州,实行“扶明抗清”政策。并派人到广西迎接南明王朝永历帝朱由榔到贵州安龙(安笼),共抗清兵。吴中蕃看到了希望,先后出任遵义县令,重庆知府,吏部文选司郎中等职务。明亡后逃匿山林,不与清廷合作共事。时平西王吴三桂遭到朝廷削藩打击,以扶明为号召,起兵反叛清朝,派人接他到昆明,参加反清战事。后见吴三桂称帝,知道其扶明抗清是假,做皇帝是真,愤然离去。吴三桂三番五次派人来劝说、胁迫,他竟装疯作傻,将明末大学问家方以智赠送的端砚,当面砸碎拒之。同母亲一道,逃往广顺(长顺县广顺镇)龙山芦荻寨过隐居生活。吴三桂败亡后,又将端砚补合,并写《断砚草》诗集,以记其事。在《自矢》诗中表达了他的意志,“息意事躬耕,穷途豈倒行,四时常衣褐,一饭不求羹……丈夫死则已,何至易平生”。

吴中蕃离家数十年,紫泉家宅遭到清兵入城破坏,“故园频戍马,伤心梦草池”。荒园无主,被官府占用,成为梦草池风景区的组成部分。那时是古树围池,百鸟栖息,河水相济,荷花盛开,游人不绝。特别是一些官员墨客,常把这个地方作为消闲饮酒,陪客吟诗聚会之地,官府加大投资修葺扩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贵州按察使王瑛(进士,山东诸成人),对梦草池进行扩建。池周一百零八丈有奇,池径三十三丈有余,西边有园,园中凿池,临水置阁,屋宇棋布。装架峻严。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按察使奇丰额(进士,满洲正白旗清海左领人),再次进行维修扩建。在东边的岑楼,题写“云霞翠轩”四个大字,修建池中亭,题名曰“梦草亭”,曲径纡流,云烟晃荡。贵州著名诗人周桐野有名句,曰“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大可作此写照。黄元善(举人,贵州贵阳人)题联云:“两三客到飞觞醉,十万莲开带水香”。道光二年(1822年),按察使景谦(进士,浙江仁和人),对梦草池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改造,并撰写了《臬署西园记》述具事。对有碍灌木、花草生长的杂草和渣质,进行清除;对不能遮风雨、避寒署的颓房败瓦,进行修补;对淤泥闭塞的泉流、河沟,进行清源;搬走池周的乱石、朽木,使乔木快速生长,以成池边篱笆。并建造涵碧阁、惜花馆、山亭、茅亭等,供游人休息小憩。时任按察使的徐镛(进士,安徽桐城人),在《庚寅十月迁尹留别西园作》一诗中,对梦草池的风景、建筑、设施、人情交往,描绘得淋漓尽致。“梦草亭偏古,飞霞榭亦轩;陶潜门外柳,王俭幕中莲;叠石桥通水,凌波屋似船;从无蛙两部,时有鹭双拳;莱渐寒畦辟,花犹晚菊妍;老梅期后约,新笋兆先鞭;棘寺惭无状,芳园别有天;桁杨殊败意,山水目游仙;小集拈诗侣,还饶买酒钱;剧谈风人齿,久坐日移砖;拟卒优游岁,同挥大小弦;吟霜枫树里,听雪火炉边”。贵州布政使袁开第(拔贡,河北玉田人)在池心亭题联云:“六月好风花四面,一樽清话水中央”,情绪幽雅深刻。

梦草公园——发展兴盛时期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各省响应,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贵州自治学社与宪政党联合,发动新军、陆军小学等革命势力反政,逼迫贵州巡抚沈瑜庆交出政权,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贵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民国初年,都督唐继尧,为标旁自己的功绩。改梦草池为“梦草公园”,让市民游玩休憩;在原按察司署地方,设立实业司等政府机构,开发贵州实业;在旁边建立“光复楼”,以纪念贵州反政胜利。楼形上小下大,高五丈,宽二丈,有屋五层,列室五间。存放有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平定播州(今遵义地区)杨应龙叛乱,取得胜利铸造的记功钟一座。池旁还建有紫泉阁、吴中蕃祠、得月楼、听绿轩、万里桥等建筑,供游人浏览、瞻仰、休息。周围古木参天,荷花满池溢边,小桥流水潺潺,颇有美池林泉之胜景,黄元善题联:“新开茅舍留云住,小拓荷池待雨来”;巡抚林绍年(进士,福建闽县人)题联:“好邀佳客来题句,共趁春时一补花”。

民国五年(1916)春,云南、贵州率先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旧制,宣布独立,并派军队在川南、湘西进行护国战争,把北洋军打得落花流水。为纪念护国战争的胜利,在梦草公园旁修建了“蔡(松坡)、唐(继尧)公祠”三间,以纪念他们的贡献。民国十二年(1923年)公园内原有政府机构实业司等撤销,另建物品陈列所、古物馆。后又建图书馆、国学讲习所、续修贵州通志局等机构,梦草公园成了当时贵阳文化、学术活动中心。文人雅士、墨客骚人,如周封鲁、葛傯、胡世藩、胡鼎等人,常在这里赏荷花,饮酒吟诗,唱和开怀。还将这些作品编辑成《梦草吟》一卷,有作诗十八首,韵和诗十四首,共计三十二首,交由贵阳文通书局出版,发行全国各地。任可澄、杨覃生、柴晓莲、李独清等一

批贵州文史大家,在这里做学问,讲国学,研究贵州文史,写作贵州土司、疆域沿革、名胜古迹等专题论文,撰写民国《贵州通志》,编辑出版《贵州文献》,成果丰硕。

民国十三年(1934年)三月二十五日,著名的《东方杂志》,发表了于曙峦的《贵阳社会的状况》一文。其中对梦草公园进行这样的描述:“公园在城内,是唐萁赓(继尧)督黔时将旧藩署改造。里面面积不小,入口处有一座三层钟楼,叫“光复楼”,楼后花木很多。再进去有一个直径数百米的大荷池,池的周围有亭、榭、动物馆、商品存列所、博物馆、通俗阅报室、通俗讲演所、唐蔡生祠等。游人游玩要买票,每人六十文,每日进去游玩者很多”。这算是贵阳梦草公园最繁华、最鼎盛的历史时期了。

中山公园——衰落消失时期

民国十五年(1926年)夏,桐梓系军阀周西成主持黔政。将梦草公园改名为“贵阳公园”。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国民政府军队追剿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到贵州,蒋介石驻防贵阳,胁迫桐梓系军阀继承人王家烈交出军政大权,派军人吴忠信任贵州省政府委员会主席,主持黔政时,才改贵阳公园为“中山公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筑城市民不听那一套,仍呼梦草公园,有的干脆叫公园,公园路的街道名称也随之出现。这时的公园年久失修,设备陈旧破烂,屋宇倒塌,道路泥泞,官府侵占土地十分严重,公园面积越来越小。省、县政府在这里先后建了绥靖副主任公署、贵州省参议会地址、贵阳警备司令部等机构办公。这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二月二十四日,京滇公路周览会贵州分会宣传部编辑出版的《贵阳市素描》一书,有较详细的记述。书中说光复楼积年失修,当事者恐其倾圮,事先拆毁,现仅遗址尚存。绥靖公署又将公园地址划出多半,用修公署。剩下之所谓林园者,仅梦草亭、蔡唐公祠一带而已。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华北、华东大片国土沦陷日军,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西迁重庆,贵州成为抗战后方大西南战略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阳成为重庆国民政府的南大门,西南的交通枢纽。沦陷区、交战区的一大批企业事业单位迁入,人口激增,游玩中山公园的人数络绎不绝。共产党人、爱国人士、青年学生,多在光复楼遗址集会,发表演说,唱歌演剧,游行示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热闹非凡。民国三十年(1941年)七月一日,贵阳市政府建立,市政公所、省农矿厅、省公路局等单位,又继续在公园建房办公,公园面积进一步缩小,仅存梦草池,池中梦草亭了。《贵阳市指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出版)的编者进行实地考察,称池中的荷花,每到六七月之交,繁花如锦,远看四溢,人在梦草亭中,如座采莲船,泛于香海之内。梦草亭中原有刘玉山的题联仍在,联云:“红浸一池香,欣看鸿爪犹存,谁替荷花重作主?翠拖三径曲,轻念浮生若梦,我寻芳草倍思君”。陈衡山的题联犹存,联曰:“池上诗萦春草梦,水心人坐藕花风”。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八九月,《贵州民意》等报刊杂志。先后发表翁矮、朱一之等人的著名文章,要求省市政府当局,“早日设法恢复旧观,以慰民望”,“以利市民游憩”。

1950年以后,省、市人民政府需要扩大建设办公用房,贯城河整修改道,梦草池逐渐干涸,老树枯死,花草消失。梦草池、梦草公园、中山公园发展的历史到了尽头,寿终正寝,结束了给市民游玩、欢乐、愉快的艰难历程。不仅成了贵阳市民回忆、向往、传说的故事,也给市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伤感、不悦与怀念,更多是给市民以深刻的反思,不可忘记的沉痛教训: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出现、再发生了。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守明

猜你喜欢
贵阳贵州公园
在公园里玩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开车去公园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一见如故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