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12地震看我国应对突发性旅游危机之措施

2009-04-21 06:44
消费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措施

宋 娟

[摘 要]旅游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行业,很容易受外界政治、经济及自然灾害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参考,简单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应对突发性旅游危机的一般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我国旅游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危机 措施 总结与分析

一、我国应对突发性旅游危机措施简单总结与分析

(一)限制旅游活动和经营

5.12汶川地震发生当晚国家旅游局即下发了《关于停止组团前往和途径灾区旅游的紧急通知》,并向旅游者发出暂停前往和途径灾区旅游的提示。

旅游业长期以来处于政治、经济的被动地位,当它的运行对国民生命财产或其它部门的发展不利时,国家一般都会出台相关措施限制它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旅游消费属于人们的消遣享受型非必需性消费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由旅游业属于服务性第三产业的性质决定的。旅游消费的这些特征使得危机发生期间政府针对旅游采取的相关限制措施也体现了马斯诺需求层次原理。从广义上讲,国家是一个大决策主体,政府为了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安全需要,会出台非常措施限制可能会将灾难恶化的活动的发生,以维护全局利益。所以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态度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英国口蹄疫事件缘起于农业危机,由于政府解决它的方式与态度却以旅游灾难的形式告终[1]!

(二)临时成立危机应对决策小组

地震发生后,我国旅游部门立即成立了国家旅游局抗震救灾协调领导小组,总体部署与落实旅游行业抗震救灾工作,并在整体上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然而,我国现行的临时成立危机应对小组的机制已不能适应今天旅游危机管理的要求。在这个危机不断出现的时代里,人们的危机意识要不断增强,建立专门的旅游危机处理机构已不再是对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反而会成为提高旅游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再者,由于旅游业遭受的危机很多是其它部门和行业的波及性危机,是旅游业自身不能控制的,所以旅游危机管理机构要主动与其它行业部门危机管理机构建立长久联系,以及时了解掌握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潜在危机信息,为旅游业的预警、预报系统服务,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在危机来临时打有准备之战役,改变其在波及性危机面前被动承受的地位。

(三)事后拟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并发布一系列政府规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各种旅游法律规定大都以草案或暂行条例的形式发挥作用,无论在效力还是在施行范围上都不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与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程度不相协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出境客源国之一,我国旅游业将越来越受国人和世人的关注。我国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使得健全旅游法制成为必然要求,特别要加强以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为重点规范保护对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同时旅游危机处理方面的立法也应提上日程了。危机事后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往往导致滞后效应的发生,不能有效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并及时为灾难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规范准则。另外,一般临时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有效时间短、约束力不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与延续性,这对于旅游法律法规的成长和成熟意义不大。

(四)出台一些旅游产业扶持政策

5.12地震发生后,国家及四川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恢复、发展扶持政策如重灾区农家乐开业补贴、组团游景点门票半价、降低旅游车辆税费负担等优惠政策来帮助四川旅游业度过危机。在政策出台后应有效落实扶持政策,真正帮助旅游各企业单位摆脱困境。同时相关机构应积极研究制定高效的扶持政策,运用经济模型分析,比较选出综合效益比较高的政策,以达到优化资源利用及提高社会恢复发展效率的效果。

美国应对9.11事件在制定扶持政策时利用了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分析9.11事件的影响及不同扶持政策所能达到的效用。通过对不同政策所带来的促进就业量、提高GDP幅度及降低调节成本等多种指标的综合评比分析,他们得出的结果是:依据大多数标准,以航空运输部门为重点补贴对象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此次模型分析的一般性结论是:从GDP和就业量两个角度讲对在危机中损失最严重的部门进行重点直接补贴是最有效的措施,政策制定者应慎重考虑重点扶持哪些行业,因为对那些在危机中受影响不大的行业企业进行补贴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在9.11事件后,对娱乐业的补贴反而会增加失业量和调节成本就证明了这一点[2]。由此,不科学、缺乏论证的灾后扶持政策不仅不会减少调节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在制定扶持计划时要认真研究分析各种指标,选出科学高效的扶持政策。

二、在应对突发性旅游危机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做好受害旅游者的抚慰工作以树立勇于担当的社会形象

以这次汶川地震为例,在遇难人数中也包括54名游客,旅游相关部门在这个时候更要突显勇于担当的社会形象,主动帮助遇难者家属做好善后工作,任何有意逃避、推卸责任的行为都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同时自己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3]。

(二)加强区域合作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各地震受灾地区要善于抓住这次全国对受灾地区对口支援建设的机会,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积极与支援地区合作,形成资金、资源的优势互补,联合营销以扩大影响力,提高自身恢复能力。

(三)举办大型节事旅游活动恢复目的地的旅游安全形象

由于大型节事旅游活动一般具有聚焦性、联欢性更兼具亲和力的特点,对大众旅游者比较有吸引力。旅游目的地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饮食文化或地域风俗文化策划举办大型节事活动,诚邀全国各地的企业单位部门共享文化饕餮,吸引四面八方的旅游者,借此宣传、恢复目的地的旅游安全形象。

三、结语

由于各种不可预期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旅游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的旅游危机管理活动开始较晚,在应对突发性旅游危机事件时,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相信随着人们危机意识的增强和相关研究理论的成熟,我国旅游危机管理实践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与发展。

参考文献

[1]Brent W,Ritchie,Chaos, crises and disaster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J]Tourism Management, 2004, (25):672

[2]Adam Blake, M,Thea Sinclair,TOURISM CRISIS MANAGEMENT US Response to September 11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4):827-829

[3][J]oan C,Henderson,Communication in a crisis: flight SQ 006[J]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4(2003):282-285

猜你喜欢
措施
猪腹泻病防控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