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别为了保健被“忽悠”

2009-04-22 09:15
老年世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忽悠保健食品老伴

郭 桢

□参加免费体检被骗购万元“药品”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并让两位老人第二天早晨7点30分之前到某某饭店参加活动。刘一民老人一看是专家坐诊,就和老伴商量着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活动现场。

刘一民老人告诉记者,当天来参加活动的老人约有四五十人,很多还是一个院里的邻居。活动现场只有4个中年人身着白大褂,据介绍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其余的工作人员都身着衬衫领带,都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登记完个人信息后,工作人员按着登记号的顺序给每人进行了血压、血糖和“JQ-H型心血管功能”测试。检查完,“专家”上台用投影仪给老人们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生成原因、治疗方法,并向老人推荐特效药品“欣脂宁胶囊”。然后,“专家”开始给老人们讲解各自的检查结果。其中一位“专家”在给刘一民和老伴讲解他们的病情时,告知两位老人需要降血压和血糖,而且说他介绍的药还可治疗刘一民老人的糖尿病。“专家”给两位老人开出一个疗程的药,一个疗程为一年,一共12大盒药,共需要10956元。由于老人随身没带多少现金,“专家”马上派一名工作人员打车跟老人回家取钱。刘一民和老伴从自己辛苦攒了几年的存折上取出钱交给那位工作人员,换来的只是一张所谓的收据,其实是一张“产品预购申请单”。

刘一民说,在回家取钱的过程中自己与陪同的工作人员交谈过,老人觉得一位在读的大学生是不会骗人的,也就坦然地把钱交了。

□老年人防范意识差被利用

呼和浩特市工商管理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类似事件在我市已经发生多起。2007年国庆期间,以免费体检的方式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龙菊心脑康胶囊”的活动甚至连出租场地的饭店也被骗了。他们先在酒店或饭店预定场地,交几百元押金,然后到社区给老年人发放传单声称免费体检。活动时大肆给老人们推荐“药品”,并声称买完药后以邮寄的方式赠送跑步机、按摩床等贵重的仪器。热情主动派人打车前往老人家取钱,然后卷钱逃跑。这些人往往都是从外地来流窜行骗,骗一次换一个地方,而且不留任何线索,因此受了骗的老人很难维权。

记者在社区采访中与多名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老人接触发现,受骗老人往往总想用省下的钱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希望达到既省事又少花钱或不花钱就可治病强身的目的,减轻儿女的负担。但由于对新事物、新知识不了解,防范意识差,随众心理强,因此容易上当受骗。另外,人年纪大了,更容易产生怜悯心,骗子的种种骗术和勾当,有时就被其可怜的假象所迷惑。

而行骗的人利用了老年人的这些弱点,想出各种伎俩让老人们钻进设好的圈套:一是与老人套近乎,甜言蜜语加免费接送、免费午餐服务,让人感到盛情难却,再作“今日有、明日无”的优惠报价,一旦成功,便紧随老人回家收取现金,不开发票;二是打着“绿色、环保、健康、高科技”等幌子,吹嘘保健品或药品“包治百病”;三是产品价格高昂,但宣称有赠品等优惠,使老人们觉得有利可图;四是合同含糊其词,产生纠纷令老人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五是卷款潜逃,让老人投诉无门。

□药品、保健食品老年人易混淆

经家人辨认,刘一民老人发现购买回来的不是药品后,老两口对着一万多元三大包的“药”不知所措,

不知该不该吃,吃了会不会有害,同时两位老人年纪大行动不方便,于是求助媒体。记者于2008年12月8日拿着老人高价买回去的“欣脂宁胶囊”前往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咨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管科赵颖副科长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老人购买的“欣脂宁胶囊”并不是药品,而是国产保健食品,老人可以食用,但这个产品没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只有一些养生、保健的功效,更没有所谓专家声称的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药效。

赵颖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保健食品在作宣传的时候,往往是打着药品旗号,使很多消费者蒙受损失。对此,她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或随意滋补保健。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到有合法行医资格的医院、门诊部、卫生所或诊所就诊。在使用药品时,要认清其批准文号,如果是药品,一定会有国药准字号;如果是保健食品,一定会有国食健字号,同时要注意其服务对象及其作用,不能乱用或混用,以免延误病情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

□提前预防胜于事后维权

据呼和浩特市工商管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范莉主任介绍,12315也接到过不少老年人关于有人假借免费体检等名义变相卖药的投诉,这类活动的组织者对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进行的销售诱导。范莉告诉记者,当老年人受骗后拨打12315进行投诉时,因为这类活动的组织人员往往不是本地人,活动时也没有固定场所,更不会有营业执照和行医执照等必要的证件,而且是活动一结束就马上卷款逃跑,因此消费者维权很困难。与其事后维权,不如提前防范。

她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一、免费体检的真正目的是销售药品、保健品,并且经常会出现价高的情况。二、不要盲目参加不明身份人员打着各种组织名义进行的免费体检、免费讲座等活动。如果确定想参加,一定要事先认真核实活动组织者的真实身份,避免上当受骗。三、弄清活动组织者的办公地点或卖药地点,保留好购货凭证、宣传单、体检报告单和活动组织者的电话号码等证据和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投诉、举报和举证。

猜你喜欢
忽悠保健食品老伴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伴,幸福相伴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最适合胖人去脂减肥的保健食品
直销保健食品业务迎来利好环境
爱“多事”的老伴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
“同居”养老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