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英文报替列强说话

2009-04-24 13:03
环球时报 2009-04-24
关键词:外文报纸英文

胡 琼

一百多年前,由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中国新闻界曾先后涌现出数十种外文报纸,其中又以英文报纸最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报纸为在中国做贸易的外国商人提供商业信息,也为本国进行情报搜集,同时以其新闻报道影响近代中国的思想和舆论。

商业活动催生外文报纸

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为了在中国传教和从事商业活动,便尝试在沿海的澳门、广州等地创办外文报纸。1822年9月,一家名为《蜜蜂华报》的葡萄牙文报纸就在澳门问世了。随后,前来中国寻求贸易的英美商人又先后创办了好几种英文报纸。1827年11月,英国有名的鸦片贩子马地臣创办了《广州记录报》,这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家英文报刊。1840年后,随着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在华外文报纸迅速发展。至1894年,新出版的外文报刊竟累计达100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英文报,出版地点也向上海、天津和内地城市扩展。著名的英文报刊有在香港出版的《德臣报》、《南华早报》,在上海出版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以及在天津出版的《京津泰晤士报》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英文报纸刚刚创刊时往往发行量很小,覆盖面也非常有限,其内容仅限于在部分外国人当中通报一些简单的商务情况和人事消息。例如1850年8月3日《北华捷报》创刊号,就只登载了住在上海的157个外国人的名单、美国商船“望海”号到岸和新近开辟了供外国人使用的公园等消息。不过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渗透和外文报刊发行圈的扩大,这些报纸也把它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其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制造舆论的特点越来越明显。1896年,当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时,大多数英文报纸极力主张联合出兵干涉中国,宣称“不入中国之境则已,既入其境,则长驱直进,随意要求,无有不如愿以偿者”。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报人王韬曾义正词严地指责他们说:“其所言论,往往抑中而扬外,甚至黑白混淆,是非倒置。”更重要的是,许多在华英文报纸还是其本国政府的中国情报搜集者。例如在义和团时期,外报记者就极为活跃,他们通过外交与报务渠道向本国政府提供情报,利用新闻工具捏造情报制造舆论,参与本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

《字林西报》影响中国上百年

1850年8月3日,一份名为《北华捷报》的英文周刊在上海诞生。《北华捷报》的创办人是英国商人奚安门,在创刊号的《致读者书》中,他宣称自己的办报宗旨是唤起英国人的热情,支持同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政治联系,扩大对华贸易,“并看到这个巨大帝国拥有惊人的丰富资源”。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因此《北华捷报》曾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年7月,《北华捷报》的一份副刊改名《字林西报》独立发行,从此这家英文日报进入了辉煌时期。由于财力雄厚,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字林西报》在中国内陆许多边远地区都派驻有通讯员,常常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资料,新闻覆盖面非常广,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字林西报》长期拥有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因而其他报纸都无法与其竞争,后来的《申报》等中文报纸也常摘译引述《字林西报》的新闻及时事评论。鉴于其内容丰富,甚至不少中国要员如李鸿章等,都非常注意《字林西报》的报道和言论动向。据说在《字林西报》鼎盛时期,其最高发行量曾达7817份,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数字。那时在上海,大到工部局和英国领事馆的公告,小到外商企业的遗失声明,都必须在《字林西报》上刊登才算生效。1901年,上海大地产商马立斯以外滩17号地块为资本入股《字林西报》,占有全部股份的47%,担任董事长。1921年,为适应业务的迅猛发展,《字林西报》投入巨资,将原有三层砖木结构房屋拆除,重建为九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于1924年2月启用,当时曾是上海最高建筑。

在其存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字林西报》一方面较完整地记载了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社会,但另一方面由于浓厚的英国背景,该报往往极力维护与扩大英国的在华利益,对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斗争持敌视态度。太平天国运动处于高潮时,《字林西报》的前身《北华捷报》曾将太平军描绘成一群暴徒,并替“洋枪队”等外国武装屠杀太平军的罪行祝捷论功。由于在报道中歪曲得过于离谱,就连参与镇压太平军的戈登也在信中劝家人不要读《北华捷报》,不要相信它的报道。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字林西报》又发布各种虚假消息扰乱人心,称“长江口外恐已有水雷”。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宣告停刊。至此,这家中国境内出版时间最长、发行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些英文报纸报道中国社会进步

西方人在中国主办的英文报纸大多带有偏见,不过这些英文报纸毕竟不是西方国家的官方报纸,因此在言论自由的理念指导下,有些报纸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进行了正面报道,甚至敢于对西方政府某些外交政策进行批评。1856年,马克思在谴责英国的侵华战争时,曾援引《中国之友》关于英国蓄意挑起侵华战争借口的“亚罗”号事件的报道。《中国之友》创刊于澳门,1850年曾第一个报道了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消息,并始终站在太平军一边,对太平天国作了系统的报道。

《京津泰晤士报》是英国建筑师裴令汉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支持下于1894年创办的英文报,由于影响巨大,曾被誉为中国北方外国人的“圣经”。1915年,该报刊载系列长文,强烈反对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1919年,反对“巴黎和会”把山东转让给日本的决议;谴责鸦片贸易,刊登在中国北方从事鸦片贸易的黑名单,引起国际震动等等。所有这些举动,都赢得了中国舆论界的好评。另外,在香港出版的《德臣报》也是一份“亲中国”的英文报纸。该报由英国资深出版商肖锐德和德臣于1845年创办,是香港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50年,该报副主编德臣开始展开对港英政府的弊端与腐败的调查,并在报上曝光。尽管1873年后,该报转而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大肆鼓吹对中国采取干预政策,但《德臣报》也曾支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该报主笔黎德曾参加起草对外英文宣言。

西方人在中国办的英文报纸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但也时常暴露出与中国人民的尖锐矛盾。▲

猜你喜欢
外文报纸英文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确实不容易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非常魔典
餐馆就餐
旧报纸·巧存放
外文局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