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老师

2009-04-27 10:03赵庆泉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09年3期
关键词:徐老盆景艺术

赵庆泉

2006年5月25日,徐晓白先生离开我们远行。在他渐行渐远的今天,许多人提起他时还是深情地肃然起敬,他的精神、品格、艺术及文化修养已深深地刻进人们的记忆。他为中国盆景留下的市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今年3月20日,是徐晓白先生100周年诞辰,笔者曾师从徐老30余年,许多往事记忆犹新。徐老虽然已经离去,但感觉仍然还在身边。为了怀念这位恩师,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学习、总结、传承他的思想和精神,这里再次回顾一下他的盆景人生。

现代盆景的推动者

徐晓白先生于1909年3月出生于江苏南通市,1937年毕业于南通学院农科农艺系。历任南通学院、苏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

徐晓白先生是现当代中国盆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在中国盆景艺术历经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低落,又从低落走向复兴的过程中,以毕生精力推动盆景艺术并为之作出了突出贡献。

早在抗战时期,徐晓白先生随南通学院迁往上海租界复课,后又兼任上海农林试验场场长。出于对自然和艺术的酷爱,授课之余常喜爱参观盆景展览并自己动手制作,颇有心得。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刚刚经过长期的战乱,国内尚甚少有人接触盆景,徐晓白先生即开始提倡弘扬盆景艺术并致力于盆景的创作与研究,在江苏南通专区首届农展会上层出了他创作的瀑布水旱盆景。1952年,徐晓白先生因高校院系调整来到扬州,参与创建苏北农学院,此后多次在瘦西湖公园和市政协礼堂展出他的盆景。当时的作品以表现祖国锦绣河山为主要题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省首届花卉盆景展在南京玄武湖举办,其中的盆景作品多由他所作。

1961年,徐晓白先生担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盆景香花工作组的技术指导,由他提议在苏州举办了盆景艺术展览,并得到当地文化名人、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先生的鼎力相助。徐、周二人作品共辟一室,又邀请上海的知名盆景艺术家参加。展览颇获成功,对当吋江、浙、沪一带的盆景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旧时代许多人都将作盆景看成是工匠的事。徐晓白先生则认为,盆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同艺知识才能做出好作品。上世纪50年代在沈阳召开的首次全国花卉会议上,徐晓白先生就提出“盆景艺术”一词,将盆景与艺术在概念上连在了一起。以后又在多种场合表述他的这种观点,并作有《盆景艺术》五绝一首:“要知盆景妙,画意与诗情。神似超形似,无声胜有声。”这种观点为大众所认可,对中国盆景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十年动乱期间,盆景艺术被打成了“封、资、修”,但徐晓白先生并没有停止其追求,他不但创作了许多好作品,还撰写了一些有关盆景的书稿。他将自己的作品在家中举办小型展览,邀请爱好者参观交流。

多年来,徐晓白先生热心参加各种盆景活动。1991年春担任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主席,提出以“和平、友好、交流、提高”八字为大会宗旨。1992年秋,首届中国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他再次担任大会主席。

由于对我国盆景事业的突出贡献,徐晓白先生受到全国盆景界的爱戴和敬仰,被推选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第一、二届会长,并获得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评定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和国家建设部城建司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盆景理论的带头人

徐晓白先生是我国盆景理论研究的带头人。上世纪60年代初即撰写了专著《盆景艺术》。经过对大量史料的考证研究,提出了中国盆景“滥觞于汉晋,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复兴”,以及“古代由中国传至日本,近代由日本传至欧美”的观点。1981年,他担任了国家城建总局主持的“中国盆景艺术研究”科研项目评议组组长,对广州、上海、成都、苏州、扬州五千园林局合编的《中国盆景艺术》一书作了审议。1982年又为在扬州举行的全国盆景老艺人座谈会作了有关盆景艺术创作的发言。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盆景论文数十篇,还先后主编了《盆景》、《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制作技艺》等书。其中,《盆景》一书系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实用性盆景专著,该书除了叙述中国盆景的历史、类别、形式、风格以外,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树木盆景的培育、造型、养护管理,以及山水盆景的选材、加工、布局等技艺,并列举了39种盆景常用树种的习性、栽培、管理等知识。当时国内有关盆景的资料奇缺,该书的出版受到了盆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欢迎,先后四次印刷,总印数超过24万册。

盆景技艺的创新者

徐晓白先生非常重视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在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成立大会上,他作了“论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的讲话,号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新技法,开发新材料,要使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作者个性。他根据创新的实践,提出树木盆景“三结合和三为主”的方针,即“人工与自然结合,以自然为主:扎与剪结合,以剪为主,棕丝与金属丝结合,以金属丝为主”。对山水盆景提出“四个适当”,即“布局适当、配置适当、组合适当和选石适当”。他总结盆景的创作,应达到“线条流畅,配合默契,造型完善,意境深远”,以“富有诗情画意”为最高标准。

徐晓白先生不仅提出创新的理论,同时也是身体力行。其创作的《春江水暖》、《两岸猿声》、《疏林晨曦》等作品,无不充满了新意和书卷气。其中根据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所作的盆景于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首次全同盆景艺术展览序馆展出。直至80高龄以后,他还创作了《枫桥夜泊》、《北国春回》、《青云直上》等一批盆景作品。

盆景教育的先行者

徐晓白先生也是我国盆景艺术教育的先行者。他一贯注重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在国内高校从未开设盆景课的情况下,第一个将本属于民间的盆景搬上了高校讲坛,培养了许多青年学生。他还无偿地培养了一些校外的学生,并给予精心的指导。笔者即是其中之一。

笔者的父亲与徐老是多年的挚友,对盆景都有着共同的爱好。由父亲的几个朋友提议,1974年春天的一天,在家中举行了一个象征性的拜师仪式,从此笔者就成为徐老的第一个校外学生。当时尚处于文革时期,拜师仪式非常简朴。记得徐老郑重地拿出两册线装的《诗韵》,并说:“我送《诗韵》给你,不是要你必须学会做诗,而是要你在盆景中表现出诗情画意,那才是最高境界。”几十年来,笔者一直牢记徐老的这番话,在盆景艺术上不断探索,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诗的意境,并把这种理念传给他人,带向世界。

徐老对学生的许多教诲和鼓励常常用诗的形式来表达。在他的指导下,笔者在盆景创作和研究上取得了一点成绩,1980年春被派赴日本出席首次世界盆栽会议。徐老得知后非常高兴,特意作诗鼓励:“积年愿望莫相违,无限前程奋翅飞。美妙青春多努力,定将盆艺放光辉。”

徐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谆谆教诲,对于年轻人则尤为关怀,凡有所求,均尽力相助。徐老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经常有仰慕者求其墨宝,徐老不仅从不推拒,而且都尽快完成。现今国内很多盆景园里都有徐老的题字。

“迎来山花烂漫,留得松柏长青”。这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金荪先生十年前赠徐老的题字,这也正是徐老一生的事业和精神的写照。

猜你喜欢
徐老盆景艺术
“红雪缤纷”忆徐老
纸的艺术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徐家亮:人生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