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地说明中国”

2009-04-27 10:42
新闻与写作 2009年4期
关键词:受众国家

李 蕾

曾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掌门人,而后担纲高等学府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可谓身经百战。今年他又受命出任中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有媒体评论,发言人原本是为新闻服务的,而赵启正以个人魅力展现出的才华、胸怀受到记者的关注,自己也成为了新闻人物。

两会落幕后,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采访到了被国际媒体誉为“中国形象大师”的赵启正。

我给自己打80分

记者:在来采访之前,我们看到中国青年报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对全国15195名公众调查显示,91.9%的人对两会新闻发言人打分在80分或以上,这与您在首场政协新闻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给自己打80分不谋而合。两会结束后,您给自己的整体表现还是打80分吗?

赵启正:我还是打80分,我的意思有两个:第一,的确不是那么完美,不完美的理由是有的地方回答得啰嗦了一点,有的问题回答长了;第二,不是每个问题都精彩,一定要问得好答得好。这部分记者也应该负一点责任,有的相似的问题前后提了两三次,这样耽误了一些时间。

如何判定问题好与不好呢,好的问题应该是受众关心的,或者是受众原来不知道,现在通过你的提问和回答使他们知道了,并且他觉得应当知道,知道了觉得很有收获。这里面也包括外国受众,由受众打分是最好的。但是这个调查结果我估计可能是年轻人打分居多,因为是网络调查。这只能反映一部分人的意见,应该再问问行家。二者综合起来可能更准确。

打分主要说明我们还有要努力的方向,它也没有那么精确,只是大致的评估。

赵启正的“三怕”

记者:政协发言人对您而言是个全新的角色,从“国新办发言人”转型为“政协发言人”,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赵启正:最大的挑战,之前有媒体采访我,我概括成“三怕”。

一是怕记者问的我不知道,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协商会议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我必须学习。另外,对于我不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情我要知道,不知道的事情我无法作出回答。

第二是怕角色摆错了,第三是怕关键词汇难翻译。最难表达的,是外国没有的事情。比如大多数国家没有政治协商会议,因此我们要向外国记者解释中国的政协是什么。

记者:您所说的“摆错角色”具体指什么?

赵启正:记者问我的时候拿我当国家发言人,但我是政协发言人,有时候记者问的不是政协的问题。政协既不是立法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我只能说政协委员们认为,一些委员们认为。所以我的角色容易错位,我不能替别的部门发言。我们是政治协商机构。

我只能够表达政协的观点,这些观点表现在政协的视察结果,提案的内容,参政议政的观点。我是政协发言人,这是我的角色,但是不小心我会错位,所以我时刻记住我代表政协和政协委员的意见,而多数的事情不是我能够去定义的。

发言人更重在平时的积累

记者:会前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赵启正:一是我和李肇星一起和中央各部门进行了交流,他们介绍了工作中的成就、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敏感性问题。为什么我说交流而不是汇报呢?因为他们介绍了,我们也请教了。

另外,我自己随时关注每天国内外的新闻,关注新的热点和敏感性问题,这是我做的功课。临阵磨枪是补不了的。比如记者问我关于兽首的问题,我正好在2005年看过那本书。但是,巧合也在必然当中,如果我平时不爱看书呢?

记者:这其实也是一个积累和储备的过程。

赵启正:发言人更重在平时的积累,应该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内知国情是第一。国情包括很多,除了一般性的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则应该知道得特别多。如果是卫生部的发言人,应该知道中国的医疗政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如果是教育部门的发言人,应该知道中国教育的情况。

第二,外知世界。如果不知道世界,尺度就难把握。很多事情不能轻易地称为“中国第一”,所以具有较好的知识背景,才能把握好表达的尺度。

立场最重要 幽默是“陪衬”

记者:本届“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一个半小时内,您回答了21个问题,每个回答平均2-3分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呢?

赵启正:回答的问题较少,但说的周全;回答的问题较多,但说的简单,是不同的风格。要在短时间内要说清楚,表达就要扼要,千万不要用次要的话掩盖了主要的话。就像你去读一篇很长的文章,重要的话用红笔画出来,得提炼。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要有新闻性。

记者:除了能在短时间内说明自己的观点外,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赵启正: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立场,应该实事求是。一个勉强的修饰不能实现长远的效果,不管代表哪个部门,你是属于中国的发言人,你得是中国立场;正因为如此,要说的正确,要说实话,才有国家的尊严,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表达应当清晰。

总的来说,就是正确是第一,清晰是第二,简洁和生动是第三。

老有人以为幽默很重要,那可不是,你看我说的笑话都很短,就一句,那是提提神,激励一下气氛。我决不会把笑话展开了,展开了就失去了主题。

朴素地说明真实的中国

记者:“两会”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始于1983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至今26年。您认为这期间我国的新闻发布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赵启正:中国的新闻发布在进步中,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新闻发布会的质量提高了;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新闻发布也日益受到国际的重视,以前未必有那么高的关注度。

这次“两会”的新闻发布中外媒体都有相当多的报道,报道要选定重大主题,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才好。但是现在表达的不如我们实际的情况好,这方面记者也要用功、要努力。如果我是记者,“两会”那几天我会像准备高考一样,好好地挖掘问题,不是准备一个两个问题,至少得准备十个问题。

记者:您曾经说过一句话“传播的是形象,塑造的是国家”,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赵启正:对,我说过这句话。塑造国家形象,或营造国家形象,我把它解释为两句话:塑造的是国家,传播的是形象。如果国家贫苦,我们塑造不成一个富裕的国家,这不等于说传播工作者没有工作了。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新闻人传播水平有高低。国家营造好了,就有了传播的资源。如果只说营造的是形象,而不是营造国家,那就变成涂脂抹粉了。我理解,塑造国家形象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国家建设好,二是把形象表达好。

我觉得解释对外宣传的任务,最好的一句话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是主动的,如果说“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就不够清楚。说明中国,不是粉饰中国。说明中国是说明中国的今天和明天,说明中国的进步,说明外国人对中国不理解的地方。

人有“人缘”,国有“国缘”,创造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就容易有应当属于她的“国缘”。人缘好,就有威信,就被信任,国家也一样。

记者:您刚才提到“传播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那么您认为新闻发言人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赵启正:我觉得要实事求是,比较准确地表达中国的实际情况。要避免夸张,遇到不懂、不知道的问题,决不靠猜想去答,否则就不能达到说明中国的目的。说不对的话,是很吃亏的,人家会认为这个发言人不诚实。

要如实地说明、朴素地说明真实的中国,包括某些不足也要承认,这样才能取得国内外受众的理解。

猜你喜欢
受众国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返璞归真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