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是“读书日”

2009-04-28 07:48本刊编辑部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勤学好书书香

本刊编辑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作为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连续6年在两会上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中如是说。

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一个国家来说,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就一个民族来说,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就一个人来说,读书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就“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不仅可以使自己丰富阅读,还能让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在给某教师一封信中说:“老师既然要引导学生看书读书,自己就得比较地善于看善于读,不然怎么能引导呢?看看参考资料,只能起辅助的作用。真的自力更生,还在于自己教育自己,培养真功夫。”为了学生能自求得之,教师首先要能自求得之,进而渐渐营造出一个“书香校园”的气氛。

其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读书的传统也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深处。读书使我们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国家的道统……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我们阅读传统强调读书为学的首要意义就是修身弘道,以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强调读书须求广博,为学须求通达;强调读书为学须“思”“习”“行”相结合,正如《中庸》中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勤学苦读,在中国阅读史上,勤学苦读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这些故事数千年来曾激励过读书人发愤读书,积极进取,其影响至今犹存。但同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也是阅读传统和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可惊叹者,我们的祖先曾设计出一整套完备而行之久远的制度,让读书成为国人治国安邦的进阶。读书之兴衰实与我们个体与民族的命运转折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

而个体与民族之未来在哪里?读书才有未来。借助“世界读书日”这样的好形式,我们在本期特刊发“世界读书日专题”活动组稿——“书·倡议、书·万象、书·情缘”——从多角度立体展示书中百味,从而激发我们读书的兴趣。推广读书活动,开展全民读书,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的风气,营造读书的氛围,提高读书的水平,养成读书的习惯。要逐步使阅读成为生命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风尚和文化。只有文化才是不可战胜的,才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在这个春天的好时节,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找本好书,静下心来读一读,让透着墨香的文字,净化我们心里的浮躁吧。虽然“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为书香的渐渐消散,担着一份责任。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翻开书页,在浓浓的墨香中,体验读书的喜悦,丰富心灵的世界,涵养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

读书吧!不仅在“世界读书日”,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天,天天都是“读书日”。

猜你喜欢
勤学好书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推荐一本好书
传承革命精神,立志勤学成长
蹁跹
杨愔勤学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好书共享
书香何来
勤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