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奥运时代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04-29 07:17杨庆舟
管理观察 2009年10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志愿者高校

苏 欢 杨庆舟

摘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乃至中国都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志愿者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探索了如何在后奥运时代建立高校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其通过创建长效机制使高校志愿工作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后奥运 高校 志愿者 长效机制

百年奥运, 中华圆梦。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 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广大志愿者在服务奥运赛会的同时, 也推动了奥运举办国和城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展示了民众尤其是年青一代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 2008 年奥运会成为了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如何认识和把握奥运会的历史机遇, 以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为契机, 努力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要认真思考并着力破解的重点理论和实践课题。

1.我校在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奥运会筹办举办的各个阶段,学校各类志愿者在北京奥组委的统一指挥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但是,在圆满完成志愿者任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管理主要以学院为主,随着志愿者工作由阶段性向长期性转化,对志愿者专业化要求更强,现有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志愿者培训要求,每个学院、每个年级都有各类志愿者(工作人员),条块分割,信息沟通困难,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统筹协调效率低下。以现行管理方式难以对志愿者展开系统有效的培训,形成志愿者团队的战斗力。

1.2 志愿者激励

学校到目前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志愿者激励文件,使得志愿者存在较多的困惑,难以全身心的投入,不利于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影响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影响工作效率。志愿者主要的困惑在于:志愿者缺课影响平时成绩;志愿者培训占用大量时间;志愿者缺考影响推免保研、学年评优;志愿服务与教学实习、军训相冲突;参与志愿服务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崇,缺乏足够的成就感;志愿者必要的成本支出没有得到体现。

1.3 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

把奥林匹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没有形成,许多教职工对志愿服务关心不够,重视不够,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奥林匹克教育充分有机结合,大学生开展志愿者工作目前还停留在应付上级交待工作的层面,缺乏主导理念、氛围环境,造成志愿者荣誉感、归属感不强,志愿者的精神状态不是特别理想,志愿者流失存在较大的隐忧。

2. 我校在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中的经验及做法

在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中,我校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一些经验,这些相关经验做法对后奥运时代高校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

2.1 统筹规划

与其它高校不同的是,学校志愿者工作是人数比重高,志愿者任务下达战线长,志愿者任务的主体部分下达严重滞后。由于学校统筹规划,科学分析志愿者工作形势、合理调度配置团学干部和志愿者骨干,合理动员志愿者,使得学校学生在各类志愿者中的素质相对均衡,管理队伍水平相对均衡,避免了在部分高校出现的志愿者管理干部分配头重脚轻的现象。在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把那些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青年吸纳到志愿者队伍中来,通过业务培训和实践交流不断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整体素质。

2.2 全面动员

学校承担的志愿者任务与在校本科生人数的比例较大,超过50%,为保证志愿者工作有效,我们积极争取学校党委的支持,动员了全部的团干部和近90%的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参与到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工作中,在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的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均为志愿者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学校每一类志愿者团队均有带队教师志愿者,其中,交通志愿者团队中带队教师志愿者达10人,是交通场站团队中唯一有老师带队的高校,有力地保证了工作的稳步推进。而在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把那些热心志愿者活动,熟悉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才能的学生干部选拔到管理、指导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岗位上来,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管理者方面的综合培训以形成志愿者行动的骨干力量,使志愿者行动更加有序健康发展。

2.3 制度健全

学校党委先后以文件形式发布志愿者工作指令和政策十余项,形成了明确、完善的志愿者工作规范,明确了志愿者工作方向,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团队运行、志愿者管理等文件在北京高校中率先推出,成为许多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参考文件。高校今后的志愿者工作也需要一整套关于青年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的社会化的工作制度,通过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不断加强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考核与激励,使得广大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较为正确、规范地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同时又能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同与肯定。

2.4 管理科学

学校建立了矩阵式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在志愿者工作业务开展方面,以团队为主,服从团队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加强志愿者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调控,确保志愿者工作的有效性;在日常行为管理方面,以学院为主,学院负有教育、管理、引导的责任,遵循既有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规律,确保志愿者工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在团队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团队统筹和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保证了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高校志愿者工作的长期发展需要依靠一定数量的合格的志愿者,而只有完善科学的管理才能造就一支优秀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3.建立后奥运时代高校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想法

3.1 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强化志愿服务动机

把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在服务奥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精神风貌,总结凝练成可见、可感、可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举行报告会等各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使之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志愿者的认同感,激励学校各界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志愿者转变传统观念,不断丰富志愿者理念,大力倡导主流价值手段,寻求志愿服务理念同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使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习惯和社会时尚。积极把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把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使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

3.2 依托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组织体系,建立高校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

积极借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模式,构建由学校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校团委协调推动的全校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决定重要政策性问题,确定重大工作事项,统筹推进全校志愿服务工作。完善校、院、班级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立上下衔接、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在校团委的领导下设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机构管理工作,统一协调学校各级志愿者工作,延伸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领域,拓展服务形式,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地方各级团组织的联系,与社团服务团体的合作;建立具有广泛覆盖面的服务网络,将高校所能与社会所需相结合,将临时活动与长期服务相结合,“一助一”模式与群体辅助形式相结合;加大与校外团体的联系,积极与政府、企业、兄弟院校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各类基金会的专项资金,争取企业、社会、个人的资金捐赠,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更多支持与帮助。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志愿者高校
志愿者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我是志愿者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