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

2009-04-30 06:04宋献中
财会学习 2009年3期
关键词:相关者责任报告

宋献中

作者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会计系系主任,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审计学会理事,广州市审计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专家委员会常任专家,智富财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天证券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参与过多家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企业资产重组、买壳上市等实践活动和专项研究。于1983年工作以来,一直在大学从事财务、会计的教学与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先后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和其他著作8部。

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至今300多年的工业发展给地球上存在了35亿年的生态环境带了巨大的损害。20世纪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故,产生了第一次环境革命,促成了环境经济学的形成。随着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经济增长发展观”进行了广泛思考和批驳,最终促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的活动带来的任何程度的生态资源的减少,都意味着他们自身潜在的生存能力的下降。即便是为了创造自身最大化的财富,企业也需要健康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支持。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的生存机会与挑战共存。

消费者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增强使得只有那些能够通过提供具有可持续的不同优点的商品的企业,才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更多的对可持续活动的需要,从而实现利润。即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最终会获得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另外,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以低水平的投入,换来高水平的产出,产生极少的废弃物,同时满足低成本的战略需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和责任的企业,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减少未来活动的不确定性,降低环境的风险。即只有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才有可能真正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全面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建立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要求整个系统中的任何个体或群体都对此承担责任。企业处于社会系统之中,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不能仅关心其经济利益的实现,忽视社会及公众效益,其对生态环境等全部利益相关者都应该负起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价值目标和环境目标应该是并行不悖的。

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其特定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看,社会责任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社会责任按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广义的社会责任和狭义的社会责任。广义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法律的和道德的责任。狭义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对社会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社会责任按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对自然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2)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具体包括招募录用、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和提升、工薪水平的提高、职工福利的改进、劳动条件的保护、企业环境的美化、增进职工与管理人员的相互信任以及促进职工与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等。(3)对所在社区的贡献。主要包括:在本社区为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游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以及慈善事业的捐赠;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并对失业者、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等就业方面提供服务和方便;向税务机关及时缴纳税款等。(4)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提供服务和捐赠。(5)产品安全和维修服务的贡献。

我们认为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并把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其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1)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如果企业不负责任,那么利益相关者就会将隐性的要求转化为显性的,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2)在企业的战略中,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更易于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从而获得战略上的优势,财务业绩提高。(3)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好的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管理技能,较高的管理技能可以降低显性成本,从而表现出较好的财务业绩。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应该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绩效进行评价,这就涉及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传统的会计方法能比较好的解决财务信息的计量、披露、财务业绩评价等问题。国内外早期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信息会计计量方面,试图使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像普通经济业务一样进行货币计量,为企业建立诸如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损益表之类的会计报表,但后来因为计量困难和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对社会责任活动的货币计量被绝大多数学者放弃。学术界开始转向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和质量,试图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般框架,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际组织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框架的建立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如CEPAA(标准和认可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组织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A8000),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国际劳工标准,英国Accounting Ability研究院制定了社会责任报告审核标准AA1000。特别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社会责任披露提供了全面可操作的参考框架。独立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常见形式。根据社会责任报告在线收录网站CorporateRegister的数据,截至到2008年9月28日,该网站已经收录全球4609家公司18299份社会责任报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公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大约有50%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以《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参考依据。

在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包括非政府组织(NGO)、政府、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多方主体博弈的结果。像我国这样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处于兴起阶段,特大矿难、黑砖窑、三鹿奶粉等社会责任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

太多残酷的社会责任案例表明,我国企业缺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经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洗礼,企业赚钱、盈利的意识大大增强,但企业社会责任反而被长期忽视;其二,代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不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无法产生根本影响。笔者认为,在大多数企业存在认识误区,公民权利意识无法短期培育的情况下,政府和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可通过引导企业建立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媒体可通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报道,监督企业的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包括三种: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大众媒体披露形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低下,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价值极低。上市公司年报很少有独立章节公布社会责任信息,定性内容过多,而且只是散见于年报中。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比重截至到2008年9月也不足7%。只有中国远洋、宝钢股份依据相关国际标准(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写了社会责任报告,也只有中国远洋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审计,其余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比较散乱,定性描述过多,报告存在相互抄袭、语言修饰等现象,披露质量低下。大众媒体缺乏客观、独立精神,以至于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把关不严,监督力度不够。笔者认为,准确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应对不同的企业区别对待。对于上市公司,通过引入可操作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南和独立的第三方社会责任审计机构,建立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考虑到报告发布的成本因素,可通过加强大众媒体的监督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正在取得不断进展,通过建立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有利于建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有效互动机制,有利于企业认识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企业社会意识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意识,对克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相关者责任报告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报告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报告
报告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