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理论与大学英语作文离题现象的分析

2009-05-04 10:15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离题主位语篇

张 晗

对于学生来说,用英语作文就是一个独立创造语篇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乎在每次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些偏离了主题的“自由发挥”式文章,它们或是部分偏离主题,或是完全偏离主题。因此,本文试图以主位结构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英语作文中的离题现象,探讨主位结构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价值。

一、主位结构理论概述

作为功能语法中篇章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位结构分析是检验句子序列能否构成语篇的重要方法之一。系统功能语法对主位结构在语篇发展中的作用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主位与述位

什么是主位?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最早提出了主位、述位的概念: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是对主位的叙述、描写和说明,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而韩礼德则认为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展开的出发点。如:

(1)Different people(主位)Ⅱ havedif-ferent go alsintheirlife(述位),

(2)Inaword(主位),Ⅱ ahappyfamilv is no wond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述位),

(3)Quietly(主位),Ⅱ he came into the office(述位),

韩礼德根据主位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把主位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单项主位、复项主位(或叫多重主位)和句项主位。单项主位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只体现一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中的一种,它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其表现形式通常是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词组。如以上三例中主位分别为名词词组、介词词组和副词词组。

复项或多重主位是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它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意义的成分(概念主位),另外还可能含有表示语篇意义(语篇主位)和人际意义(人际主位)的成分。如果这三种成分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主位中的话,其排列顺序为‘语篇成分+人际成分+概念成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概念成分即主题主位都是复项主位中的最后—个成分,其后的任何成分都是述位的组成部分。

句项主位是指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关系或从属关系的小旬时,首先出现的整个小句构成主位,因此称为句项主位。因为句项主位只包含概念成分,胡壮麟认为其在本质上属于单项主位。

2.主位推进

当句子单独存在时,其主位和述位是确定的。在大多数语篇数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有其内在规律性,即主位不仅要起照应前文,保持连贯的作用,还要充当后面句子的出发点,推动话语的发展。

对于具体的主位推进模式,国内外不少学者曾总结出不同的划分模式,最常见的有以下4种:

1,放射型:句子主位相同,述位不同。如(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

(4)I(T1)Ⅱ was born of a decent mid-die-class family,and had my education atWinchester and Oxford(R1),I (T2)Ⅱ thought ofbecoming a missionary。but was offered a post in the Board ofTrade,which I accepted (R2),(选自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三册“Mr.Andrews”)

2,聚合型:句子主位各不相同,述位—致。如:(5)John (T1)Ⅱ likes foothall(R1),Jim-my(T2)Ⅱ likesfootball(R2),Every man(T3)Ⅱlikes football(R3)Ⅱ.

3.阶梯型:后一个句子的主位是前一个句子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如:

(6)For me (T1),Ⅱ teaching is a red-eye,sweaty-palm,sinklng-stomach profession(R1),Red-eye (T2),Ⅱ becanse I neverfeel ready to teach no matter how late I stay up prepanng(R2),Sweaty-palm (T3),Ⅱ because Im always nervous before I enter theclassroom...(R3),Sinking-stomach(T4), I L because I leave the classroom an hour later convinced that I Was even more boring than usual(R4),(选自旧版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Why I Teach”)

4.交叉型:后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与前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相互交叉或部分交叉。如:

(7)Mary (T1)Ⅱ bought a carpet(R1),It (T2)Ⅱ was very expensive(R2),Mary (T3)Ⅱliked expensive things(R3).

需要指出的是,在语篇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多种模式混合使用的情况,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对主位模式的推进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位推进模式和信息流动有密切的关系,胡壮麟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主位所表达的信息是已知信息,述位所表达的信息是新信息。”因此,通过正确划分某个语篇各个小句与小句复合体的主位和述位,就可以知道讲话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二、大学英语作文离题现象的探讨

1.语料选择

下文的分析中所选的语料是笔者本科一年级某班的学生的作文“What I Consider Important in Life”,作文提纲如下:①人生有不同的目标:富有、名气、地位、幸福家庭……;②其中我认为重要的是……,理由是……;③我的观点。要求字数在150字左右。

共收作文35份,其中存在离题现象的作文有7份,占总数的20%。下文是其中的一篇,语料中还存在许多语法错误,这里将只从主位角度分析探讨。

2,文章分析

在分析该篇文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提纲。从文章的提纲不难看出,文章第一段要简单说明一下人生的目标有哪些,第二段论述“我”认为重要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原因,后者是论述的重点,第三段得出结论。根据韩礼德的观点,一

段话的主题句就是该段的主位。从这个角度看,第一段的主位应该为“人生有不同的目标”,第二段的主位应该为“其中我认为重要(人生目标)的是……,理由是……”。这两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加上结论(第三段)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提纲规定的很明确,需要着重论述的是“……人生目标”这一主题主位,特别是要分析为什么所选目标重要,而不是简单描写这一目标或如何获取这一目标。上文被判为离题作文是因为其一作者没有按照提纲要求写了篇“三段式”作文,而直接进入了其主题“What I consider important in life is wisdom.”,而且没有得出结论。因此虽然其形式上也有三个自然段,实际上是只写了一段。其二是在论述其主题时,作者提供的论据相当不充分,全文只有第三句是“理由”,其他的句子均不能作为论据。文章的大部分篇幅写的是如何获得“wisdom”,而这并不是提纲所要求的。

从主位的角度看,全文共有主位13个,其中有7个主位为“we”,其中T7到T11以及T13虽然都是标记性主位,但其后都是移位主位“we”,连同T2(Human-beings)和T12共有9个主位与其主题主位即“wisdom”不相关,占全文主位总数的69.2%。而T4和T12后的移位主位虽然形式上和主题主位一致,但其述位所描述的是新的信息,与主位所需要的原因相差甚远,这样本文中无关主位共占84.6%。全文只有T3是有效的主位,仅占15.4%。根据韩礼德的“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的定义,这篇文章84.6%的信息的出发点和小句所关心的成分都是“wisdom”以外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文章显然已经偏离了其主题。

从主位推进的角度看。第一段可以大概分析为是阶梯型主位推进模式:第一句的述位和第二句述位的一部分是第三句的主位。然而,第二句的主位T3是一个全新的主位,没有在文章中以任何主位推进的模式发展,而其述位所传达的也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和第一句的主述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从这里开始,文章就开始离题了。而第三句又转回了其主题,并和第一句构成了阶梯型推进模式(R1=T3)。因此第一段可以看成是“部分离题”。

第二段第一句虽然形式上和上一句构成了放射型推进模式,但其述位所传达的是“智慧是神秘的,因为从老师那里学不来”这一新信息,而不是文章所需要的“理由”。因此,它再一次偏离了主题,而这一次则是“完全离题”:下面的句子再也没有转回到主题。下一句用一个强势主位交代了智慧的来源,即“生活”,也与“理由”相去甚远。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段,形式上其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分析为放射型,即主位相同,述位不同。该段文章共有7处放射型主位推进,占全文的53.8%。其中T7到T11以及T13为移位主位。由此可见,该段文章是以“we”为主要主位,放射型主位推进模式为主要模式发展的。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这一推进模式时,文中的主位均为“we”。从其述位可以明显看出,该段主要谈的是“wisdom”如何产生和积累的,而这完全就是游离在主题之外的。

分析至此,这篇文章离题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全文只有第三句和最后一句和主题相关,但最后一句话的主述位和第三句话的主述位基本相同,是语义的重复。因此本质上整篇文章只有一句话的主位推进模式是有效的,仅占全文的7.69%。

3.学生作文离题原因探讨

下面我们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大学生英语作文时出现这种“离题”现象的原因。通过分析比较此次学生的离题作文(共7份),并与高分作文相对比,笔者发现下面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主位转换错误导致文章离题。在这7篇作文中,有4篇是完全或几乎完全离题的(包括上面的例文):没有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主位,或者在主题主位出现以后,话题又转到了其他主位上。其余3篇部分离题:在主位推进的过程中,主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离之后又转回到了主题主位。

其二,段落主位(一段话的主位,即主题句)问题导致离题。在这几篇文章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段落主位问题:或者缺少段落主位,或者选用了错误的段落主位。7篇文章中,4篇中存在偏离主题的段落主位,2篇缺少段落主位。因为“出发点”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的述位就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结果就出现了离题现象。

总之,学生作文时如果不懂得正确使用主位结构理论,就往往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这一理论构建语篇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这正是减少甚至避免学生作文离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贯彻使用主位结构理论。

三、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位结构理论在写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把这一理论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呢?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下列方法:

1.把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有人认为在精读课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是矛盾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语法和词汇教学,而忽视了从整体上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而后者恰恰对学生创造语篇(写作文)有很大帮助。所以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的主位分布规律和主位推进模式,培养其“语篇”意识,为其自己写作打好理论基础。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扩大阅读量,比如优秀的四六级作文、英文报纸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

2.在练习中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在对文章的主位结构和推进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了课文“Why I Teach”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一个主题如“Why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等让学生仿写一段甚至是一篇文章,通过模仿,切实掌握这种体裁的主位结构和推进模式。其次,在讲评完某篇作文后,要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低分作文的学生重写或改写自己的文章,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提高目的。再次,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段落主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是否会离题,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写主题句(段落主位)的能力,比如可以给出一段话让学生选择或者写出其主题句。学生写主题句的意识有了以后,就可能在更大程度上作文扣题,避免离题。

3.运用主位理论进行作文讲评

教师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可以利用主位理论进行分析,找出哪一或哪些句子的主位与前面的主位特别是段落主位不相关,分析哪些句子的述位所传达的信息与提纲要求的信息不一致,从而帮助学生切实理解作文离题的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比较分析高分作文的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通过对比,给作文离题的学生以借鉴和榜样。

猜你喜欢
离题主位语篇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解释式纪录片“离题”及其运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六类卷:36分以下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