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编(七)

2009-05-06 03:35刘国辉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写文章叶圣陶习惯

刘国辉

三、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

(一)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像有一派心理学者所说,思想的根据是语言,脱离语言就无从思想。就咱们的经验来考察,这种说法大概是不错的。咱们坐在那儿闷声不响,心里在想心思,转念头,的确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语言——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咱们心里也有不思不想的时候,那就是心里不说话的时候。思想所根据的语言当然是从小学会的最熟悉的口语。现在咱们想心思,转念头,都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口语。这也是作文该写口语的一个理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出来,当然最为亲切,不但达意,而且传神传情。

——《讲解》,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12页

●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有人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用来表达的语言好不好无所谓。有些人甚至认为语文是雕虫小技,细枝末节,不必多注意。既然这样,看书无妨随随便便,写文章无妨随随便便。文章写出来半通不通,不认为不对,反而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写得差些没有关系。实际上,看书,马马虎虎地看,书上的语言还不甚了然,怎么能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写文章,马马虎虎地写,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怎么能说思想内容好?文章写不通,主要由于没有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工夫。这个想法也不对。……既要在语文方面下工夫,也要在实践方面下工夫。两方面的工夫都要认真地做,切实地做。

——《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139页

●人从会说话起就开始动脑筋,想心思,能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不尽。如果我们通过语文课,训练学生从小就好好动脑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有极大的好处。我们常说某人的语文水平跟不上知识水平,就是指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跟不上。

——《怎样教语文》,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59页

●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各门功课都和思维的训练有关,特别是语文课是着重训练思维的。语言是和思维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固定形式。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我常说某人说话写文章没有条理。没有条理,就因为他没有养成很好的思维习惯,乱七八糟地想了,也就乱七八糟地说了写了。所以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材料就是课文。一篇篇的课文都是作者动了脑筋写出来的。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教师一方面给学生指点和引导,一方面督促学生练习,这就是训练。语言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领会,去比较,这从小学阶段起就应注意。小孩从小就学会说话,说一些简单的话是不会违反语法的,但是说一些复杂的话,就不免要犯语法上的的错误。我们给学生一些语法训练,目的就在使他们由不自觉达到自觉,即使说复杂的话也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不犯语法错误。

——《怎样教语文课》,见《重读叶圣陶·走入新课标》第63——64页

●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须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源泉,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

——《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页

(二)端正态度,说老实话(修辞立其诚)。

●写作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事,好比说话一样。

——《中学国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6页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5页

●说话作文必须老实,又必须说得明白,写得明白,如果说虚假的话,那是不道德。如果说些不明不白的话,词不达意,人家没法领会你的意思,说就等于白说,写也是白写。

——《作文必须老实》,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226页

●吟诗作文,原是胸中有所得,才提起笔来。现在先由若干要嵌入的字,然后就那些字找话来说,即使说得很像一番话,与“修辞立其诚”差得太远了,无论如何只能认它为游戏文字。

——《国文常识试题》,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10页

●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没意思,没需要,硬找些话写出来,这会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而且影响到思想方面。

——《中学国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6页

●真诚的作者写一篇文章,决不是使花巧,玩公式,他的功力全在使情意与文字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使情意圆融周至,毫无遗憾,而所用文字又恰正传达出那个情意。如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末句原作“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李泰伯看了,教他把“德”字改为“风”字;又如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开头历叙滁州的许多山,后来完全不要,只作“环滁皆山也”五字历来传为写作技能方面的美谈。(用心遣词造句)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词逐句讲解》,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2页

(三)要端正文风。

●今后必得认真改造思想,认真锻炼思想方法。即使不为写文章,只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做个具有积极作用的人,这些努力也必不可少,何况要写文章给公众看?……今后必得切切实实改变态度和作风,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公众。写文章时任何事情里的一件事情,当然要对得起读者。经过再三考虑,确然是由衷的,是自己的真知灼见,才写下来贡献给读者。否则宁可暂时搁笔,决不勉强好对付。……今后必得在实践中特别注意,无论一个词,一句话,一大段,都拿是不是非写不可来衡量。……写文章,就是凭语言跟人家打交道,语言是咱们能够使用的惟一的工具,所以丝毫马虎不得。

——《怎样改进文风》,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07-708页

●写文章,运用的是语言,惟一的工具是语言,固然不错。但是为什么运用这样的一些语言,不运用那样的一些语言,那决定于思想和认识,那是根本。根本方面对头了,又在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等方面留意,才会形成好文风。换句话说,光在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等方面下工夫,却忽略了根本方面的思想和认识,那么好文风会不会形成就很难说。因此,咱们要改进文风,第一要着眼在咱们的思想和认识,其次是端正咱们的语言习惯——就是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等方面的习惯。这就不是动笔的时候注点儿意就办得了的,非联系到平时的一切实践不可。动笔的时候当然要注意,而且要郑重地注意,但是素养不够,积蓄不丰富,随你怎样注意,成绩总不会好到哪儿。惟有平时的素养够,平时的积蓄丰富,再加上临时的注意,才会有比较好的成绩。

现在大家知道,要写得好,形成好文风,须使文章具有正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就拿这三个“性”来谈谈吧。要是平时的思想和认识,在立场、观点上有错误,在观察、理解上有确切不周密处,临到动笔的时候会突然变得正确、确切、周密吗?不会的。要是平时不善于逻辑思维,意念零零乱乱,思路曲曲弯弯,造成一团晦涩,一片朦胧,临到动笔的时候会突然变得鲜明吗?不会的。要是平时习惯于普普通通,呆呆板板,应有尽有,抓不住中心,打不中要害,临到动笔的时候会突然变得生动吗?不会的。可见文章要具有三个“性”,工夫还在于平时。有平时的工夫做底子,做准备,再加上动笔的时候的斟酌推敲,三个“性”才会在文章里表现出来。

——《改进文风》,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09-710页

(四)认真做好写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写前: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真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拿起笔来之前》,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58页

●平常经常留意,则敏感自然练成。何谓敏感?即不假思索,而自然来条件反射,孰精当,孰生动,乃至朱文叔先生所举之词之符合真实与否,搭配之合理与符合习惯与否,皆可一望而知。敏感养成,乃可随时应用。否则临时研求,非常吃力,吃力而又不讨好。

——《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见《重读叶圣陶·走入新课标》第118页

●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接触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

——《作文论》,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61页

●从前的人学作文章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这话好像含有神秘性,说穿了道理也很平常,原来这就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意思。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19页

●听人家的语言,读人家的文章,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只是要特地留意,如果只大概了解了人家的意思就算数,对于锻炼我们的语言就不会有什么帮助了。必须特地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留意考察怎样把一篇长长的语言顺次地说下去。这样,就能得到有用的资料,人家的长处我们可以汲取,人家的短处我们可以避免。

——《怎样写作》,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19页

●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我们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的词硬凑在语言里。

——《怎样写作》,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18页

2.写中:

●写之前要多想想,不要动笔就写。想得差不多了,有了个轮廓了,就拟个提纲。提纲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记在脑子里。总之,想得差不多了然后写。写好以后,念几遍,至少两三遍,念给自己听,或者念给朋友听。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

——《认真学习语文序》,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45页

●动笔之前,想定个简要的提纲,写在纸上也好,记在头脑里也好,这是一种习惯。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订,这也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8页

●写之情形,初朦胧,次见明确。朦胧之阶段不宜写。逐渐明确,即思想条理逐渐安排好,同时即语句之次序与用词及词序逐渐抓住之过程。及夫完篇,即是所想的东西定了型,一方面说是这样一个内容,另一方面说是这样一篇文章。

——《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见《重读叶圣陶·走入新课标》第119页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拿起笔来之前》,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58页

●什么叫做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想心思本来非凭借语言不可,心思想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当了,这就是一致。所谓不违背语言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

——《拿起笔来之前》,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59页

●要写得像样,除了审查材料之外,并得在语言文字上用心,这才可以表达出那选定的材料,实际也是极容易的事,试列举若干项:(一)所用的词要熟悉的,懂得他的意义和用法的。似懂非懂的词宁可不用,换一个熟悉的来用。(二)就一句句子说,那说法要通行的,也就是人家会这么说,常常这么说的。一句话固然可以有几样说法,作者有自由挑选那最相宜的使用,可是决不能独造一种教人家莫名其妙的说法。(三)就一节一段说,前后要连贯,第二句接得上第一句,第三句接得上第二句。必须注意连词的运用,语气的承接,观点的转换不转换。一个“所以”一个“然而”都不可随便乱用。陈述、判断、反诘、疑问等的语气都不可有一点含糊。观点如须转换,不可不特别点明。(四)如果用比喻,要问所用的比喻是否恰当明白。用不好的比喻还不如不用比喻。(五)如果说些夸张话,要问那夸张话是否必要。不必要的夸张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毛病,也是思想上修养上的毛病。(六)不用一些套语滥调如“时代的巨轮”“紧张的心弦”之类。这些词语第一个人用来见得新鲜,大家都用就只有讨厌。(七)运用成语以不改原样为原则,如“削足适履”不宜作“削足凑鞋”,“怒发冲冠”不宜作“怒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八)用标点符号必须要审慎。宜多用句号,把一句句话交代清楚。宜少用感叹号,如“以为很好”“他怕极了”都不是感叹语气,用不着感叹号。用问号也得想一想。询问和反诘的语气才用问号,并不是含有疑问词的语句都要用问号。如“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我问他老张哪一天到的”都不是问句,用不着问号。

——《中学国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7-128页

3.写后:

●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7页

●批改固教师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

——《语文教育书简》之十二,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4页

●学生作文,不惟不自知其缺点,亦不尽自知其优点。而教学之最终目的,则在学生能自知其文之优缺点,自知则能辨认所作之文何处必须修改,何处确然说对,如是则不待依赖他人,而能心中有数,自为修改。教师积年累月,为学生批改作文,固在使学生终于能自改也。

——《叶圣陶写给上海县小学教师陈益堂的信》

●再说改。改是养成想得更精密更周到的习惯的重要途径。改学生的作文,只要帮他们把意思弄清楚了就算,缺漏的地方至多给指点一下就算。改自己的东西,那东西又是预备给人家读的,自当把所说的内容说完全,说正确,再从读者方面着想,看他们能否很顺当地领会,毫无困难与障碍。

——《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见《重读叶圣陶·走入新课标》第120页

猜你喜欢
写文章叶圣陶习惯
霜的工作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