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09-05-06 03:35盖永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

孙 岩 盖永鸿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的60例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轻重程度分成三组:中西医结合组20例(观察组)口服颇得斯安与中药灌肠治疗相结合;西药组20例(对照组)口服颇得斯安;中药组20例(对照组)中药灌肠治疗,以上3组疗程均为两个月,对3组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或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腹痛、腹泻、黏膜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病程漫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1]。本研究采用口服颇得斯安与中药灌肠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临床研究60例观察对象,均是自2003-2008年门诊就诊的患者,属于UC轻度或中度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组20例(观察组)口服颇得斯安及中药灌肠治疗相结合;西药组20例(对照组)口服颇得斯安治疗;中药组20例(对照组)中药灌肠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对以上3组同时观察临床疗效。

1.2 病历入选标准 根据文献[2]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所见,及(或)黏膜活检支持,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隆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参照文献[2]标准:①轻度:患者腹泻4次/d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②中度:介于轻度重度之间;③重度:腹泻6次/d以上,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至少3~4 d;血红蛋白>75 g/L,红细胞沉降率>30 mm/h,病变范围多为全结肠。

结肠镜检查UC病变特点参考文献[3]①病变连续,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加重;②肠黏膜有多发性溃疡,形态各异大小不等,上附脓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水肿,病变呈弥漫分布;③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地脆,触之易出血;④在慢性炎症期,可见形态和色泽各异的假息肉或称炎性息肉。肠黏膜活检组织学可见浸润、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上皮增生和杯状细胞减少等变化。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给予颇得斯安4.0 g/d口服,配以中药煎汤灌肠治疗。中药基本组方:黄芪20 g,白术15 g,白头翁20 g,苍术15 g,黄连15 g,黄柏15 g,秦皮15 g,败酱20 g,苦参10 g,甘草15 g。每次取上述灌肠液40~60 ml,在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d。各组均是两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以后进行疗效评价。 西药组20例(对照组)给予颇得斯安4.0 g/d口服;中药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其基本方及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4 观察方法 治疗以前及治疗第1、4、8周记录患者有关症状、体征;观察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参照文献[2-3]对主要症状及结肠镜检情况所见黏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5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3]确定疗效的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2 结果

疗效对比:中西医结合组20例中,完全缓解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西药组20例,完全缓解16例,有效1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85%;中药组20例,完全缓解15例,有效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三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

3 讨论

3.1 西医现代研究 UC经常存在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导致抗原进入,免疫过度加强,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UC发病与感染有密切关系,而感染因素引发疾病多属于中医热毒范畴.UC患者肠黏膜有微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活化后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相关因子被激活,出现一系列损伤表现[4]。

3.2 中医临床观察 UC属中医便血、泄泻、痢疾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脾虚是发病的基础:患者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多具有脾虚的基础;②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UC患者素体脾虚,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脾虚湿盛,郁而化热;③病理产物是瘀血阻络所致:脾虚不运,导致络脉不通,日久成瘀,瘀血阻络,血不循经出现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颇得斯安是美沙拉嗪的控释剂,美沙拉嗪的原型主要在近端胃肠道吸收,因此无法作用于远端胃肠道。其控释剂型外被PH值敏感的甲基丙烯酸盐,通过调节甲基丙烯酸盐溶解的酸度,使美沙拉嗪在空肠、回肠或近端结肠内释放,发挥抗炎作用[3]。

依据中医病因病机,确立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反复实践组成基本方,其中黄芪、白术、肉桂、炮姜、苍术益气健脾;黄连、黄柏清化湿毒;秦皮清热燥湿;白头翁、苦参、败酱有凉血解毒;丹参化瘀通络;甘草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之功效。在晚睡前以保留灌肠方式给药,既有利于药物的直接吸收,又有加强颇得斯安,对于远端胃肠道的作用。

UC的病因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此种疗法采用中西药物相结合治疗,互相弥补不足。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或中药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52.

[2] 王伟岸,岳恒志.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新概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4.

[3] 项平,保志军.大肠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85.

[4] 陆宇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2):91.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结肠炎的小常识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针灸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
健脾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