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9-05-06 03:35关春燕李和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梗塞康复

关春燕 李和平

【摘要】 目的 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 46例、康复训练组(B组)46例2个研究组。用Fugl 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巴氏)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后FMA、巴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方法;康复

随着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的患者中度致残。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知障碍、预言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灯,但最常见的该是运动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笔者收集2008年1~11月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中医科病房:入选对象为脑血管病早期恢复期患者。82例患者均采用简单随机法(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A组)49例,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58.35±7.96)岁,病程(7.45±4.6)d,开始针灸时间,(12.3±4.5)d,最终脱落3例治疗组患者,最终治疗组患者为46例。对照组(B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57.36.83±8.59)岁,病程(7.23±3.9)d,开始针灸时间,(11.9±5.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神经缺损程度方面,经统计学χ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A组与B组开始针灸时间及疗程相同)。

1.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51~75岁之间;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进行诊断;有脑CT或MRI结果的支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③选中风恢复期14 d~1个月患者: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在0~Ⅱ级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并且≤2级。④住院患者愿意参加本课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不符合上述标准;②双侧瘫者、痉挛性瘫痪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者;④有严重的心肾及感染性疾病者;⑤不愿合作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针刺治疗软瘫期(BrunnstromⅠ-Ⅱ):针刺治疗主要以背腧穴和夹脊穴为主,斜刺深度约1~1.5寸,每次施针穴位患侧约十五穴位,以电针中强刺激量,时间30 min。每次针刺完毕即刻做左右翻身康复训练,对其疗效不佳者可采用刺而再刺,加大针刺刺激量。针刺完毕即刻进行躯干肌的康复训练。

痉挛期(BrunnstromⅢ-Ⅳ):以头针和颈项穴位治疗为主,并针刺背部五脏腧穴和督脉大椎、穴位,配合腹针隔日治疗一次,局部则以上下肢阳经穴位。严防针刺后出现肌痉挛。

恢复期(Ⅴ-Ⅵ):在针刺过程中根据针刺疗效的反应以寻找最佳有效穴位,并调定针刺量的大小,紧密结合肢体康复锻炼(在患肢能微动的条件下);进行针刺后运动、再针刺、再运动的方法。

1.4.2 康复组。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如Bobath、Brunnstrom、Rood技术、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软瘫期:加强护理,使患肢处于正确位置,采用床上抗痉体位,定时变换体位,同时鼓励患者利用健肢在床上进行主动的被动运动,如桥式运动、夹腿运动、自助上肢伸展和伸屈肘训练。

痉挛期:采用抗痉挛手法和诱发分离运动的训练,配合中医的康复按摩,缓解关节、肌肉的痉挛,以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更具选择性的主动运动和速度运动的训练,如三级坐位、站位平衡训练和步行、上下楼梯训练;同时继续控制肌肉痉挛。

注:两组康复训练方法相同,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观察

1.5.1 疗效评价标准

1.5.1.1 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即运动评分<50分为Ⅰ级,为严重运动障碍;运动评分在50-84分为Ⅱ级,为明显运动障碍;运动评分在85-95分为Ⅲ级,为中度运动障碍;运动评分在96-100分为Ⅳ级,为轻度运动障碍。[3]

1.5.1.2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采用Barthel氏ADL指数法,≤40分为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41-60分为部分依赖他人;≥61分为生活自理[4]。

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构成比),推断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个样本间的率用x检验。数据库的建立及统计分析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包上实现。

2 结果

运动功能采用较多使用的Fugl-Meyer(FMA)评分系统,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MI)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2次。

治疗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各组FMA与治疗前相对比,评分都有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A、B两组均有有显著性差异。巴氏评分也呈现了上述规律。提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较仅有康复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一种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的常见病。在许多地区,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是高居首位。大力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治疗水平,最大限度恢复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首要任务。现代医学主张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处理应当与急性期的医学处理同步开始,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按脑卒中康复分期进行不同的针刺法,是现代康复治疗与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相结合的一项探索[5],相得益彰。脑卒中在急性期就应接受针刺治疗,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发病6 h内针药并用[6]。因为急性期病灶在脑的病位较浅,出现的肢体症状完全由脑部病灶引起,这时治疗的重点在脑部,以醒脑开窍为主。华佗夹脊能调整躯体神经功能,加强了刺激能量的激发和信息传递,加快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神经反射通路,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通过72例患者的观察,运用Fugl meyer(FMA)评分系统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治疗前后评价,运用Barthel指数(BM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发现运用祖国传统的针刺处方配合现代康复医学肢体功能训练,显著增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脑卒中患者错误运动模式,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与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相比,本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3] 王新德.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4] 沈甜.针灸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甘肃中医,2003,16(10):6.

[5] 郭元琦,陈丽仪,张洪来.分期整体针灸法-脑卒中偏瘫现代康复的新途径.现代康复,2001,5(3):124.

[6] 孙茂斌.浅谈脑血管病的针刺治疗时机及治疗体会.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35.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脑梗塞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