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生,养生之道

2009-05-07 05:48
老同志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和为贵调理身心

延 河

现任国家卫生部卫生行业养生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著名养生专家刘逢军教授,提出了中医调理的“八字方针”和“辨证四条”。八字方针是:“化繁为简,以简制繁。”辨证四条是:“中医养生不治病,只调阴阳平衡,平衡释放潜能,潜能自愈百病。”

前不久,记者专程采访了刘逢军教授。

记者:刘教授,我知道你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你认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如浩瀚的大海,在这海里面有一条龙,它变幻莫测,驰骋于天地之间,揭示出宇宙变化之规律.你并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结集出版了《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调理平衡,和谐人生》等著作。那么,你对于养生之道有何独到的见解?

刘教授:我对养生之道的见解归纳起来一句话:和谐人生是健康的人生,和谐人生重要的是要调理好身心的平衡。

记者:你这个见解倒是挺新鲜的,我们过去常说“和气生财”“和为贵”等等,却较少将和谐与健康联系起来,那么和谐的人生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

刘教授:和谐是一种状态,它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结果。和谐的人生,也就是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的旅程。人的一生是由此岸达到彼岸,这一生是漫长的一生,也是非常短暂的一生。人生的旅程:关键是和谐还是不和谐。要和谐就应该保持平衡。老子讲圣人是顺其自然的,他永远保持着平衡,所以就终身无险。那么如何保持平衡呢?无非就是三大平衡,或者叫三种和谐。即: 人要与自然保持和谐,人的身心要保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

记者:你所说的三种和谐,具体内容有哪些?

刘教授: 三种和谐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人要与自然保持和谐。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的身体带有自然给我们的一切特征。当我们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健康的、长寿的,而违反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衰病的,或者导致过早死亡。例如: 人们在21点睡觉是正常的, 不能够保证晚上正常睡觉的人,与自然不保持和谐,身体是不会健康的。

自然是一种什么状况呢?自然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天高地阔、轻松宁静,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天地的这种宽阔和宁静,能够少一点私心,少一点欲望,那么自然就有利于长寿。在我们周围会经常看到,那些胸怀很宽的人,那些深居简出的人,身心往往是健康的。而斤斤计较的人却是多病的。要想身体好,就得顺应自然,把心放宽,把心放静。

第二,身心要保持和谐。

人自身的和谐首先是身体内部的和谐.人违反了自然,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会出现九窍内闭,哪是九窍呢?就是两耳、两眼、鼻和口,上面是七窍,下面的是二窍,加起来是九窍,九个窟窿眼,如果违反了自然,叫内闭九窍,什么意思呢?眼睛不好使了,白内障了,视神经炎了;耳鸣、耳聋,鼻子闻不到味道了,鼻敏感了;舌头不好使了,什么味都尝不出来了,不能说话了,这叫上七窍内闭。下两窍的内闭,大小便失禁了,或者是便秘了,或者是前列腺,或者是小便不出,那么这些情况都是人违反了自然的结果,导致身体内部不平衡,脏腑的不和谐。

第三、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

记者:中国有一句俗话:“和为贵”,是否也可以理解方方面面的和谐?是否也可以把它与和谐人生,健康人生联系起来?

刘教授:你说的很对, “和为贵”,说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社会关系。这里包括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等等。如果说家庭中矛盾重重,同事间关系紧张,反过来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的身心失去平衡,从而导致人的生病。比如:文革中人与人之间斗争不息,许多人因此患病而夭折。

人与人之间应当以德报怨,不要针尖对麦芒似的以怨报怨.心积旧怨,何谈养生?所以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先调身体,平衡的身体产生平衡的精神状态,才能产生平和的社会关系。

三种和谐的观点是一种创新的养生理念,它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核是一致的。如果人能够保持这三种和谐,他的一生才是真正快活的、健康的、长寿的。

当前,一些期刊的发行数据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此也高度重视,正在酝酿引入第三方数据认证。为此,我们特请沈阳市第一公证处对《老同志之友》今年三月份的发行量予以公证,明确了当月发行60.3万份的数据的真实性。在此,也请本刊广大读者及各家广告客户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猜你喜欢
和为贵调理身心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和为贵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好好先生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