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 数码影像艺术是混血儿

2009-05-11 03:59Latte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4期
关键词:佳能数码艺术

Latte

北京初春的下午,天气晴好风却很大。步入中央美术学院灰黑的建筑群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在一栋教学楼的B1层,一扇窄小的门上电子滚屏闪烁着“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穿过窄门,才发现别有洞天。工业感的设计使这里既像—个小型展区又像一座艺术迷城。而遍布在工作室各个角落的苹果电脑设备,则让人深刻地感觉到在这里求学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老师陈卓

初见陈卓,和想象中大致一样,一名很年轻的大学老师。而他的自我介绍也是简单而直接“我是湖南长沙人。15岁的时候考到中央美院附中,然后考入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再然后在央美读研而后留校任教。”虽然艺术是相通的,但是陈卓从研究建筑设计的艺术到痴迷于数码影像与艺术的结合还是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建筑设计专业的学制是五年,到了大三的时候,由于兴趣,陈卓开始自己做影像。所以本科毕业的时候,他选择到数码媒体工作室读研究生。从此他的手里又多了一支“画笔”——数码影像。

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的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虽然叫做工作室但其实等于一个系。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摄影和数码媒体这两个部分已经分开。目前在数码媒体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大致分成三个专业数字视频交互(跟互动有关的艺术形式)和娱乐设计(动画,游戏设计)。陈卓老师主要负责数字视频专业的教学任务,他向笔者介绍“数字视频专业的课程从纯艺术类角度有影像艺术的创作等课程,商业一点的有电视,电影的片头制作,栏目包装广告/MTV的制作等等都会涉及到。”而都有哪些学生可以进入到数码媒体工作室进行学习。陈卓进一步介绍“工作室隶属于央美设计学院,设计学院在招生时是不分专业的。大一的时候新生会统一进行基础课的学习,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志愿进入不同的专业工作室。目前数码媒体工作室每一届的学生大致有30名左右。刚进入工作室的这一年还是统一学习,到大三的时候再进入小工作室,也就是刚才介绍的视频方向或者娱乐方向等。”进入工作室的学生的课程包括了技术课程、创作课程以及意识观念等几个方面。

开放的专业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数码媒体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每一年的课程安排也会根据上一年的教学情况进行修改。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说哪些课是必须上的,都会根据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变化,但是老师们会直把它定义为一个开放的专业。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数码媒体专业可能会更侧重于艺术表达,在教学中既不能丢掉传统的电影语言的教学也不能忽视艺术创作意识形态。陈卓介绍说:“我们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方向而培养他们。并不是说所有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一定会成为艺术家,或者一定会去电视台工作。目前毕业的学生有去做电影/MTV的:有出国继续深造的:也有自己单干做艺术家的。”当然,目前此专业的教学对于学生在控制力上还有待加强。陈老师也介绍说一些比较有灵气的学生在毕业后很快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学生学习完这个专业也会有迷茫的时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动画还是做影像,还是拍电影还是去电视台……我倒并不觉得这种迷茫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困扰因为如果个人能力培养已经足够的话,胜任哪一行的工作只是个实践的问题。

说到专业里的技术课程,陈卓介绍说:“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以后还要学习很庞杂的视频技术知识,包括理论剪辑技术编辑技术后期合成技术三维技术如何把三维影像替换到实拍影像中去广告/商业片片头制作等这些课程都会有。而到高年级以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着重发展。”

独特的优势

在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可能真得算是一门新兴专业。但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这个专业又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陈卓告诉记者“在我们学校学习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这里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包括你可以接触到纯绘画类的课程和讲座,设计类的公开课也可以去听。在这个氛围里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陶冶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并不拘泥于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有的学校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可能技术能力很强,可以去机房专门做剪辑或者后期,但我们的学生出去后就业的选择应该更宽广。所以我总是对他们说,从广泛意义上的艺术层面而言你的见识应该是比别人多。

随着2006年数码媒体工作室的扩建,学校在这个专业上的投资还是比较大的。包括电脑等硬件设备,算是学院重点新兴专业的试点。去年,学校又新购进一套flame的后期设备,可以说,很多学生是看到数码媒体工作室优良的软硬件环境才来到这个专业的。

设备情况

说到工作室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陈卓给我们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以前,工作室里用的摄像机以索尼品牌居多,而去年学院耗资五百万购入的设备有一大部分是佳能的设备。因为以前大家认识佳能可能是照相机这方面更多一些,所以工作室里的照相设备都是佳能的。而近年来,由于佳能在专业摄像产品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学院购买了佳能的摄像产品。陈卓说:“这一次我们购买了大概三台佳能H1S三台佳能A1,还有一些佳能的单反相机。”记者在数码媒体工作室里参观的时候,也看到有同学正在申领摄像设备。陈卓说,这些设备学生都可以申请使用。只要他们有相关课程,需要做一些作业,就可以填一张申请单,很方便的借出设备来使用。不光是前期设备,学校还购进了一些辅助设备包括轨道摇臂等等。在工作室所在教学楼的地下二层,学院还为工作室搭建了一个蓝屏抠像影棚和动态捕捉设备。按照陈老师的话说:“只要学生们想接触到什么,学校都会尽力提供相关设备。”

艺术家陈卓

陈卓的办公室里除了电脑和各类文件还散落羞魔方,遥控飞机、纸牌等等吸引年轻人眼球的物品。按照他的话说,从小兴趣爱好太多了喜欢什么都尝试一下。研究每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唤起内心的一种认同感。

玩影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正如当年他学习建筑设计时很有感觉,但玩起影像来亦痴迷其中。大三的时候,陈卓开始玩DV。他回忆说:“那时候我的那部mini DV还是标清的我自己拍一些东西,然后再剪出来,并且拿去参加一些比赛。2002年到2005年间,DV这种影像创作方式在国内的逐渐升温使得很多年轻人都开始投身到这场影像风暴当中来,各类DV比赛也是层出不穷。陈卓在DV影像创作的擂台上小试牛刀后,对于数码影像的兴趣越发浓厚,而在DV比赛频频获奖后,这种对影像的驾驭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直接换了专业。陈卓拍过的作品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有无主题、无意识创作的实验作品,也有写剧本、找演员来拍的剧情片:还有一些手绘和三维技术结合起来的

动画作品。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而今又在美院任教的老师来说,陈卓对于影像和美术动画的结合和理解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一直没有刻意去区分我的作品里哪些是纯粹的DV影像而哪些是动画。就像学生们拍的作业一样,有时候是实拍的,而有时候又会突然插一段动画进去揉合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只要是用影像这种形式表达出来的艺术都是影像艺术。至于是像电影那种传统的影像语言表达,还是新的一种影像语言,哪怕借助于其他的一些后期手段或者电脑手段其实都可以。”

从《中国嘉年华》说开去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可以说陈卓拥有着很多“职业艺术家所羡慕的工作和相当稳定的生活,虽然创作时间有时会受到教学时间的影响,但大可不必担心经济危机对现代艺术收藏的影响。2008年与搭档黄可最新创作的《中国嘉年华》是一组由九张观念摄影照片和一段视频组成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种心态和生活状杰,陈卓和搭档感觉到在中国当下社会里有很多混杂的社会元素和审美趣味,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环境背景,然后有很多人在这个氛围里狂欢。”这部作品里的照片大部分是用了实拍加后期合成的方式,我们把在影棚里拍摄的模特合成到一个场景里面而后再加上些电脑后期的元素。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新的摄影的手段。这种方式现在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商业摄影里面这也是数码技术给艺术创作带来的一种改变。它会给摄影师在表达观念上带来更多的空间。陈卓介绍说:“这个作品里的那一段视频组成部分,素材是在北京的欢乐谷拍的,但是我们把所有的游乐设施都处理成了红色。因为红色代表兴奋,也可以代表中国。之后进行一些后期合成,将环境声融入其中,制作出一部五分钟的小短片。表现所有人在狂欢和尖叫的感觉。”

《羿》是陈卓在2004年底制作的一部动画片,这部作品在很多影像比赛中获了奖。陈卓介绍说“这是一部纯手绘的作品,取材是把后羿射日和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改编而成。加入了一些现代社会的元素。”这部作品充满着中国传统动画片的元素,但又可以找到很多现代的元素。陈卓对记者说,作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小时候非常喜欢看中国传统动画片。而中国传统动画片里都会有个说教的中心思想。加之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玩游戏机,所以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把中国传统动画片里的手法,音乐感觉都用上,但是摒弃掉说教的东西,最后再加入一点娱乐元素电子游戏的感觉,最后就构成了这部作品,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看过陈卓的作品后不难发现,他并不拘泥于用一种形式来表现中心思想。就像他的影像作品里充斥着中国传统美术的元素而他的摄影作品里又大量运用到数码后期的技术。陈卓坦言,下一部作品里会运用到摄影、油画和视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把这些表现形式揉合在一起,让他们形成一部作品,便是赋予了它们一个统一的生命,也会给观众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猜你喜欢
佳能数码艺术
佳能EOS 4000D
佳能EOS 2000D
佳能EOS M50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纸的艺术
迟来的更新 佳能EOS 6D Mark II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