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永远有春天

2009-05-11 03:59
玩具 2009年1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制造业信息化

2009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外部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弱,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危机。面对困局,一些人在疑惑,依靠出口为主的中国制造业究竟能否挺过难关。另一些人却认为,中国毕竟是全球制造大国,优势不容忽视,目前的危机不过是一次小寒流。经过专家的一番探讨,结论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很强,中国制造业永远有春天。

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中国制造在十几年间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无可置疑、无法撼动——全世界70%的鞋、玩具和空调,50%以上的PC、手机和彩电,40%的纺织品,25%的家具都在中国生产。然而,金融危机与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相叠加,令中国制造的前景似乎变得有些不明朗。在2009年以及未来,中国制造业又会出现哪些趋势和变化呢?

一、虽然面临很多深层次问题,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还很强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多种层次的需求。考虑到综合配套成本,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还很强。

同时,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虽然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有所上升,但比发达国家仍低很多,中国制造的优势并没有消失。“中国的劳动力也许已经不是最便宜的了,但是,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在东南亚或者非洲,要找到像中国如此大量的熟练技工,基本不可能。劳动力的性价比是这样,产品的性价比也一样。”一位长期在世界各地市场游走的采购商说。

二、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进行转型和产业升级

随着出口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粗放经营的中小企业必然会入不敷出,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制造企业就必须进行转型和产业升级。对于东莞等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地区而言,如何实现转型和产业升级,仍然是一个战略课题。

首先,要创立自主品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对于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必须从现在做起,不断创新;第二,实现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供应链管理、强化成本控制、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显著提升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抗风险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实现精细化管理,显得更加紧迫,也更容易取得效果,第三,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企业的营销和服务模式,赢得更大商机,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

要保持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产品研发、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信息化。

比如有些企业之间出现侵权仿制、压价抢客的不良现象,究其原因,与信息渠道狭窄、研发能力薄弱相关。几个企业几乎同时获得同一信息,造成开发产品“撞车”,或者一个企业先开发的某种产品在市场热销,左邻右合的企业马上竞相仿效;又由于产品销区趋同,引发压价竞销,抢客交易。这样,不仅造成利润大跌,本可用于提高企业实力的资金大量流失,而且伤害彼此的分工合作的情谊,搅乱了良好经营秩序。其教训颇深。

所谓企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力、产品竞争力、企业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价值的过程。一般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夯实企业自身基础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第二步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第三步实施对供货商和销售商的供应链整合;最后步入完整的电子商务运作。

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投入比例在企业营业额和利润中的比例仍然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软件和咨询服务在其信息化投入中的比例,也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更组建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因此,中国制造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与信息化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

四、国外制造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的趋势减缓,但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不可能成为主流趋势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与东南亚、非洲相比,中国拥有更加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已经从战略上选择了成为全球的生产制造中心,也已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正因为如此,已经转移到中国的外企,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并不可能轻易转移到越南和东南亚的低成本国家。同时,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而要在其它国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尚需时日。

五、中国内销市场潜力巨大,将支撑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国内需求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另一大发动机。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潜力的消费市场。

第一,中国消费市场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这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二,中国消费市场空间很大。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2456美元,国内消费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中国的消费率还偏低,2007年,最终消费率还不到50%,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28个百分点,提升的空间很大。

第三,中国农村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农村消费市场体现出来的前景令人鼓舞。

而且,国家目前实行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这些政策一方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为企业打开了市场。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国家的政策支持都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制造业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助推宁德经济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对策
对快时尚服饰的下游价值链及消费市场反馈的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鸡蛋消费市场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