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思考

2009-05-11 08:52戴丽萍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过程

戴丽萍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学习和全身心地投入与付出。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成为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思考与总结,有许多困惑也有不少收获。

一、 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改的新理念要求我们摆脱原有的旧教学观念,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高中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符合语用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等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困难。

首先,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来看,我们容易将重心放在知识与能力上,而忽视了后两者。原因有两点:(1)由于受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习惯性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以高考为纲,以答题得分为重,怎样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就怎样组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理念还在左右着教学思维。(2)由于受到客观实际的限制,班级中往往有相当大一部分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这种情况相当普遍。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与他们交流起来有困难,许多课堂活动也因此而难以进行,更不要说什么过程与方法,所以,教师只能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来。

其次,新课程的理念并未彻底地深入人心。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理念的不同。旧课程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在许多老师和学生当中是根深蒂固的,老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孜孜不倦地接受这些现成的东西,这显然是与课改背道而驰的。

二、 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

我们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快改革的步伐,走出误区,真正把新课程的精神落实到英语教学当中。 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把学生当作主体,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发言,发言的内容可以是讲一个小故事,发布一则新闻,提出社会热点供大家讨论,说一则笑话,或仅仅是找到一个漂亮的英语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内容自选,题材不限。这样的活动不但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同时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以学生为主体”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课堂上,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应当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情境、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自主地总结归纳。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比如,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举例让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思考、总结,最后再由教师归纳,如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体现。以必修1第一单元的语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为例,课堂导入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句话,并写在黑板上,再让另一个同学转述他的话,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告诉学生,什么叫做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了。明白了这一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改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教师可先在黑板上举几个例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允许学生讨论,最后请学生起来总结,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最后,教师再对这个语法现象进行系统地归纳。这样一来,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重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交际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设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必修3第三单元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当中Reading一课,在完成本课内容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 给学生一个广泛的遐想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没有对与错。另外,也可以设计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给学生一些用于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如:innocent、 honest、hard-working、clever、careless …… 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可以采用教师所提供的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词,只要能自圆其说,就符合要求,这样的答案是多彩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在实践中发展了语言能力。根据教材安排学生表演话剧,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还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

三、 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 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决定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意义非同寻常。在读前,笔者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理解文章,然后小组讨论、代表陈述,再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归纳,找出课文的语言点。整个过程我只在旁适当加以点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若遇到较为偏难或一些目前学生还比较陌生的文章时,我一般是在练习前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图片或相关信息,尽可能地创造情境,加强背景知识的引导,以此来降低难度,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 话——让学生自己说

学生由不敢开口到敢说,由不善说到善说,既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反复冲突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而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教师必须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答问是说,交流评价是说,辨析研讨是说,体会想象是说,复述讲演是说……这些说,往往构成激活课堂思维的灵魂,构成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关键。只有突破为教而说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桎梏,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有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学生一旦走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迁移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发展与提高。

(三) 问——让学生自己提

学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让学生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讨论活动,去解决自己能懂的内容,梳理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学习状态。教师则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提问。

(四) 果——让学生自己摘

任何学习成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一刹那间发生。比如:Unit One,有关借书这一环节,笔者先让学生到图书馆借书,让学生在实践中轻而易举地掌握、理解文中的内容。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使学生恍然大悟。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坚持让学生这样摘“果子”,从而使他们达到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他们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大大增强。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提高,把起点、进度、训练量定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身上,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特别注意给原来不及格的学生多一些跳一跳的机会。尖子学生要从速度和分量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也感到摘果子并不那么容易。对于学生的点滴成绩与进步都进行积极的随机评价。

(五) 学——让学生自己评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评悟、评组成学习过程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评是全方位的,既强调互评,也强调自评,还可以评老师、评教材(品析精彩,挑剔欠缺)。通过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促进学生认识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力,使学生更主动驾驭并掌握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目光、积淀、经验、认识、智慧去认识美、感受美、提示美和完善美,并实现表现自我的欲望与意愿。学生的“会评”是在不断的“学评”过程中发展而得来的。让学生拥有评的权力,不仅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六) 情——让学生自己抒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多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由此可见,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情是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总之,二期课程改革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对于一项改革来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人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对于笔者而言,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对课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才可能很快适应和成熟起来。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新课程英语教学过程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