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思品课教学重难点

2009-05-11 08:52何玉梅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中学生概念

何玉梅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这些教学难点往往潜伏在教材的各个环节中,大到一章一节,小至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对此,教师不能随便逃避和应付,必须认真对待。对这些教学难点处理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如何正确认定和顺利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一、 教学难点的认定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的认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 内容抽象

教材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表述较为抽象笼统,所例举的事例或数据没有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分析说明,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和生活情感上的体验,教与学都有一定困难,这就构成了教学难点。例如初中七年级的教材中的《未成年人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教材都没有从概念上进行解释,仅仅是简单地叙述内容,学生难以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一内容,教师必须对此作必要的补充完善。

2. 理论深奥

教材中有些内容涉及的知识较深、较多,有一定的理论难度,教材仅做要点式叙述,点到为止,没有具体展开论述和说明。限于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教师不易把握和讲清,学生也难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接受,这样的问题就是典型的教学难点。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涉及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的权利、未成年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等,但没有具体展开讲述,而且内容上有一定的理论难度,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相当的难度。

3. 概念易混

教材中有些概念和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一知半解,往往易与文字相近的知识和问题混淆起来,从而产生错觉或形成模糊认识,常常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例如宗教信仰自由与封建思想、公有制与国有制、公民与人民、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友谊与江湖义气等,学生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不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 观点排斥

教材中有些问题理论上讲起来可能并不难,但要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观点和理论,或在行动上去实践课文中提出的行为要求,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中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具有一定的抵触或懒惰性。

事实上,只要具备以上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构成了教学难点。而且,同样的教学难点,其教学难度也有轻重之分,有的教学难度大一些,有的教学难度小一些。同时,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中学生来说,其教学难度也是有差异的。如对实验班的学生或对城市的中学生来说,可能不成问题;而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或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学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应该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了解分析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实际,正确认定和确立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从生活中感悟教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他们积极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

二、 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他们思考、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且知识视野和认识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和接受这些知识。

1. 比较鉴别法

俗话说得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平时容易混淆或搞错的概念和问题放在一起,认真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相互间的区别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地将两者区分开来。例如,对初中七年级的教材中“他律与自律”这两个概念,就可以利用下面的表格进行比较:

2. 形象比喻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一些比喻,既化解教学难点,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都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仍像雾里看花一样,模模糊糊,一片混沌。可如果教师能就此打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说明,学生就可能豁然开朗,心领神会,恍然大悟,使问题迎刃而解,不但省力而且有效,做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 分解综合法

对那些概念中套概念、问题中含问题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运用分解综合法将其突破。具体做法是:先将教学难点按内容要求划分几个层次,然后逐层进行剖析,搞清每一层次的含义,最后再综合起来讲解。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关于承担责任的内容是一个教学难点,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选择一些名人典型材料加以例证,但由于远离学生生活与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没有亲身体验,也就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因此,笔者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激发学生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成语典故法

成语典故经过千锤百炼,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教育性。如果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用一些恰当的成语典故,对化解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当然,处理疑难问题的方法很多,除了上面列举的几种方法以外,还可用讨论法、参观访问法、实物演示法、电脑模拟法等多种方法。总之,疑难问题多种多样,化解疑难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认真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品德课中学生概念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