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铸币时代的通货膨胀

2009-05-12 09:47聂亦娴
商情 2009年14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

聂亦娴

[摘要]通货膨胀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金属铸币时代所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出发,分析金属铸币时代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而推及当前信用货币时代的通货膨胀。

[关键词]通货膨胀 金属铸币 商品流通 内在价值

一、金属铸币时代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因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时代特有的现象,中国历史上铜、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币时代,也都出现过通货膨胀现象。赵宁夫在他的《通货膨胀不是纸币特有的经济现象》一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各种社会科学词典、教科书、其他有关书籍中,在解释通货膨胀这一概念时,都把通货膨胀说成是纸币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完全排除了金属货币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即使是在金属铸币时代,由于货币发行政策不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突发事件等原因,金属铸币时代的通货膨胀也较为常见。

二、金属货币时代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最一般的说法是:当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从金属铸币的特征上进行分析,中国古代长期行用的铜铸币具有实价货币的性质,货币流通规律对铜铸币的金属重量及其允许的浮动幅度均有质的规定。但如果铸币重量、成色低于规定指标过多,就成为贬值货币,如中国历史上的劣币、滥恶钱等;发行这样的贬值货币,就会导致货币贬值。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属铸币内在价值的降低

金属铸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根据马克思商品交换原理,价值相等的商品相交换。金属铸币的价值降低直接导致等量货币只能换取较少的商品。作为货币的金属过剩,其自身价值变动会使货币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购买力。如14~16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成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开展了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从海外搜刮了大量黄金积聚到欧洲市场。这种海外殖民活动获取黄金的成本十分低廉,造成了黄金价值的急剧下跌。而金属铸币价值降低又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

从自然方面来看:由于自然的磨损,侵蚀等造成铸币本身价值的下降;同时又由于生产力的逐渐发展,采掘及冶炼技术的进步,导致某些金属储备量增多,因而其本身价值存在下降趋势。等量的货币只能换取较少的商品。

从人为方面来说:人为减重、消减铸币尺寸、或者再铸币中添加贱金属材料,扩大单枚面额等使金属铸币所包含金属材料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名义价值,大钱的币面价格大大高于其价值含量,从而扩大了货币内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使大钱成为价值极低而价格甚高的劣币。这就造成了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例如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重5.97克,只有开元钱的1.6倍,却一文当开元通宝钱十文。次年又铸重轮乾元钱,重11.94克,其重量为开元钱的3.52倍、乾元钱的2.2倍,价格则为开元钱50倍、乾元钱的5倍。

2.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增大

由于统治阶级的敛财、战争等财政收入增长的需要,统治者在削减铸币尺寸的同时,增大了货币的投放量。原来同一单位重量的货币,一钱变成五钱,就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四倍。比如假设原来1斤铜可铸500文铜钱,全部投放到流通中,可买20石米;现在将铜钱含铜量减少一半,即每1斤铜铸1000文铜钱,则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一倍,在商品数量并未增加的基础上,买20石米需要1000文铜钱,物价相应上涨一倍。这与信用货币下的通货膨胀类似。而越是在这种时期,人们越千方百计搜刮铜料,铸成钱币投入流通,使通货越来越多。唐代通货膨胀时“长安城中,竞为盗铸”(《旧唐书》卷48《食货志》)。

3.物资匮乏,流通中的商品量不足

除了货币投放量及货币本身价值的原因外,流通中的商品量不足也是导致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生产力下降,物资匮乏,商品量不足导致囤积居奇,物价上涨。

三、由金属铸币时代通货膨胀看当前社会的通货膨胀

从前面的描述和分析可知,引起金属铸币时代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很大成分是统治阶级的货币政策运用不当,在面临财政危机时或出于统治阶级自身的奢侈与享受需要,统治者企图以铸造大钱,发行新币等来满足需求,违背经济运行规律,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自吞苦果。另外,由于对货币的管制不严,在中国古代广泛存在着民间私铸货币的现象,劣币、假币横行,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货币市场秩序,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因此,加强对货币这一经济发展中重要要素的管理和控制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对当前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通常说来,通货膨胀的发生大致由于以下几种情况:1.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量不变,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商品缺乏,进而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2.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由于某种原因之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大量增加,进而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3.商品价格总额增加,而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增加得更多,大大超过了商品价格总额需要的上升比例,进而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4.商品价格总额减少,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也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大大小于商品价格总额减少的幅度,进而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5.商品价格总额减少,而通货量增加,进而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然这其中也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

上述几种情况不论是对于历史上的金属铸币还是对于目前的信用货币来说都是适用的。流动性过剩,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是近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问题,中央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已迫在眉睫,而其在近年来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也正是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通货膨胀的表现。

从金属铸币时代出现的通货膨胀及其出现原因看来,从货币供给上控制通货膨胀以及从商品供给上防范通货膨胀是历史不变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赵宁夫.通货膨胀不是纸币特有的经济现象.中州学刊,1984,06.

[2]钟义盛.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社会科学,1998,03.

[3]孙文泱.中国古代铜铸币货币贬值的特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05.

[4]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01.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
浅谈通货膨胀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