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教育迎接云南教育振兴的未来

2009-05-12 05:58张惟祎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昭通市昭通建设

张惟祎

8月20日,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结束了在昭通市镇雄县的调研工作,一早就驱车前往昭通市昭阳区。在那里,罗厅长将与昭通市及各县(区)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就如何发展云南、发展昭通的现代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颠簸着,随着车子的上下起伏,罗崇敏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与基层的教育主管领导干部做一个什么样的交流呢?结合前一天的调研情况,他作出决定,就围绕现代教育这个大题目与昭通的同志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下午4点,经过8小时的旅程,罗崇敏一行终于来到了昭阳区,而此时他身边的人无不感到全身酸疼,一天的山路可真不好赶。“确实累,还好这把老骨头还受得住。”他的话逗乐了大伙儿,疲劳也似乎减轻了。其实,厅长嘴上说累,可在临时决定去调研的昭通市实验中学和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场,他那炯炯的目光,疾行的步伐,有力的话语,又哪能让人感到疲倦呢?

在校园即将竣工的昭通市实验中学,罗崇敏兴奋地问这问那,当他得知这是一所新修建的占地246亩,投资2.4亿元,招生规模5 000人的现代化中学时,赞许地点着头说:“这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兴办现代昭通教育的集中体现啊,这就是我常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集中度啊。”在昭通师专占地1 000余亩的新校区内,他率领大家爬上了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学校行政办公大楼的天台。在这里,校园建设全景尽收眼底,一幢幢气势不凡的楼宇拔地而起。罗崇敏对学校的建设速度表示赞赏,师专校领导不失时机地请求罗厅长对学校提高办学层次的专升本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此,罗崇敏说:“这是好事,现在学校硬件上来了,再将软件抓好,两手都要硬,我们共同努力,就算有再大的困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昭通师专多年来专升本的夙愿终究会实现。”

下午4点半,罗崇敏一行准时来到了昭通市教育工作汇报会的会场。昭通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敏正同志率相关市领导及11个县(区)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参加汇报会,昭通市副市长韩梅主持汇报会。会议开始不久,应罗厅长要求,专程从昆明赶来参加汇报会的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同志也克服了严重的交通堵塞驱车赶到了会场。

在认真听取王敏正市长对昭通市近年来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介绍、罗嘉福副厅长对昭通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随行调研的各处(室)负责人对昭通教育的感想后,罗崇敏指出:短短两天调研时间虽不长,但昭通教育在许多方面让人印象深刻,让人振奋,使人感动。有几个突出印象:一是教育资源总量加快扩张。二是全民教育进程加快,特别是“普九”的力度加大,成就显著。三是教育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不断加强。以镇雄县为例,作为一个贫困、边远山区人口大县,去之前绝没想到那里的学校管理水平有那么高。像镇雄一小,3 033名学生,87名教师,条件虽然有限,但师生的精神风貌却令人欣喜,尤其是孩子们在学校的那股子高兴劲儿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特别地感人,他们不怕生,大大方方的,有着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学校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四是教育领导不断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教育,对所辖地区的教育情况都了如指掌,教育意识、教育责任感不断增强,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感不断增强。总之,昭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云南教育的部署和任务,结合市情走出一条加快昭通教育发展的可行路子。由于各级领导在教育思维上的毫不懈怠,千方百计发展教育,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昭通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全面振兴的未来。

随后,围绕如何建设、发展云南现代教育,罗崇敏厅长作了即兴演讲,深入浅出地就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重点工作、奋斗目标进行了阐释。

一、关于形势、任务的认识

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也是在办发展中国家最高水平的教育,目前,我们整个国家的教育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大希望的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在普及化上大大加强,在大众化上大大推进,全民化在不断地加快(普及化指义务教育,大众化指高等教育,全民化指继续教育)。在这样一个阶段,承担起教育的领导职责对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白书记、秦省长对云南教育高度重视。特别是现在,我们整个社会处在一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变革的时期,教育越来越受整个社会的关注,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重视,成为各级领导任期内的重要工作。

教育是一种最高等级的消费,是为人的发展而进行的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地位必将愈发突出,因为教育使人智慧,因为智慧使圆的地球成为平的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云南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在普及化加强、大众化推进、全民化加快过程中教育价值的流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能力教育薄弱,往往一次考试、一个分数、一个志愿就决定了学生的一生,而教育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发展能力培养和创造能力培养却往往被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就是“教真育爱”,核心就是对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

认清当前教育的形势和任务,就要认识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它体现在人民群众对教育机构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的需求与我们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教育机会之间的矛盾,这一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它集中反映出我们教育资源总量的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太高,很难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很难满足家庭的需求,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一来,我们教育的压力就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适应知识社会、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制度教育为保障,教真育爱,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又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教育。

发展现代教育,首先,教育领导者就要加强现代教育思维训练,要有全球化意识,有全国意识、全省意识,以此来考量、分析、研究我们的教育。其次,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充现代教育的资源总量。第三,要加强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师队伍。第四,要加强现代教育体制的建设。第五,要加强现代教育评估机制的建设。第六,要加强领导干部现代教育领导能力建设。教育是可以超越时空的、跨越世纪的事业,借用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念,我提出,有教无类体现社会公平,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学生。

二、关于重点工作的推进

第一是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这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汶川大地震后推动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云南在全国来说都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大户”,我们承担着相当繁重的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程,成立了以秦光荣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推动这一工作。教育部也要求云南在实施这一重大工程上要走在全国的前列,要求云南在两年内完成这一任务。在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的情况下,如果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不直接来抓,这项工作就无法落实。各地一要加快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工作。二要加快普查鉴定工作,在9月30日前完成这一工作,将全省普查鉴定结果上报中央,中央批复后建设资金才能下拨。普查鉴定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三要认真规划设计,要与学校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规划设计一定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需求,顺应教育规律,一定要提高集中度,提高开放度,提高现代化水平、大众化水平。同时,规划设计还应体现“三功能”统一。“三功能”一是适用功能,二是空间和谐功能,三是外立面审美功能。做到学校建设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真正做到教育是领导干部挥之不去的情感,校园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四要全面展开建设,规划设计后要打一场歼灭战,攻坚战,该贷款的贷,建设以后资金会有保证的。五要全面加强监管,特别是质量监管,做到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任务能够按质按量、高标准克期完成。《论语》有句话说得好:不患无位,只患无为。将它延伸到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就是:不患无钱,只患无人;不患无人,只患无为。

第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进程。当前,从中央到省到各州市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都非常重视。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抓规划,二要抓政策,三要抓融资,四要抓建设,尤其是州市级的职教中心建设,五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千方百计扩大招生规模。今年,全省高中毛入学率将提高到58%,通过不断努力尽快缩短与全国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第三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昭通市在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取得很大成绩,但任务仍十分繁重。像这次去到的镇雄县一小,有限的校园承载着3 033名学生,学校里百人大班是普遍现象。与昭通一样,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民很繁重。现在,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把优质教育资源做大,而这就涉及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办学集中度的问题。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大大加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必然趋势,再像以往那样单纯要求城市教师去农村支教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因为要求城市教师长期在乡村是不现实的,而教育又必须有稳定性,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效益则不甚理想。与其这样,不如换个思路,逆向思维,顺应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国情、省情,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吸引各方资金投入教育,吸纳更多农村孩子前来就读,这才是顺应教育规律,将义务教育从低端推向高端的有效办法。

第四,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在云南,如果高等教育这个龙头起不来,则高中阶段教育就会受到制约,向下又使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难以巩固。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推动云南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昭通市为例,一方面要将已有高校规模扩大,提高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另一方面,要结合市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办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等职业专科学校。

三、关于学校的现代管理

学校实现现代管理,要做到“三个三”。

第一,抓三项改革。首先要抓招生制度改革。省教育厅将在职权范围内以中考改革作为招生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使原来的一次性考试变为过程考核,变一张试卷录取为多张试卷录取,变单一的评价模式为综合素质评价。其次,抓紧抓好高中课程改革。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省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纳入改革。学生、家长、社会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转变观念,全力支持学校做好此项改革。通过改革,学生将由“一考定终身”为全过程考核。改革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加强考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让学生有多次机会实现成功。在全省范围内全面进行这样的改革,云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再次,要抓评价体制改革,出台新的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和人性化的综合评价,分数绝不再是也不应当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第二,抓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抓三网建设。一是校舍管理网络建设。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建设校舍管理网,全面推行学校校舍网络管理。二是教育信息网络建设。通过这一建设推进现代教育发展,推进现代教育管理,利用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三是学籍管理网建设。目前,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今后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在这方面工作的建设。最终通过三网建设,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现代管理。

会心的微笑,共鸣的心声不时在会场出现,不知不觉间,时针已指向晚上7点半,然而与会的领导干部仍沉浸在罗崇敏厅长激情的演讲当中。他们认真记着,写着,思索着如何向着现代教育的方向奋进……

◇责任编辑矣 勇◇

猜你喜欢
昭通市昭通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昨天
亲人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亲人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
昭通文学的步伐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