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与生物信息学的关系辨析

2009-05-12 02:34郝艳芝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郝艳芝

摘要从医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中西医学具有一致性,只是它们各自的研究方法有区别而已。虽然中医学主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揭示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等诸多非线性规律;而西医科学主要用分析还原方法阐明机体生命活动物质结构基础。但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人的健康服务,从这一点出发两者应该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人体生物钟 天干 生物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1 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与生物信息学的联系简述

1.1 什么是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而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它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的一门科学。它主要分为基因组信息学(是其核心),另外还包含结构生物信息学、功能生物信息学等内容。

1.2 中医理论与生物信息学

既然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研究人类生命现象的交叉科学,那么在它的研究过程中就不要将同样是研究人类生命现象的中医学排除在外。这是因为目前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已测定完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记录人体生命现象的一部“天书”,将来这部天书会变成人类信息的“活字典”。我们认为用干支历记录人个体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不同干支组合,以及该组合运行规律的认识以及以中医运气学说为指导来分析其组合特征、运行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也同样是一部“天书”,虽然说“天书”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可以用中医基础理论包括运气学说等理论解读的“天书”。

简单地说,解读的主要方法就是按上一章介绍的中式人体生物钟组成干支中以日干的阴阳五行不同属性及与代表主运主气的月支的生克关系等所分析出日干的强弱或合化情况,将组成的中式人体生物钟分为5种大的类别,针对不同类别进一步确定出组成中式人体生物钟不同干支的利害属性,并进一步根据这些利害干支的力量强弱、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出所对应的人体不同脏腑的功能状况。

2 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与生物信息学的

(1)组成中式人体生物钟干支组合的六十甲子的基本单位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与人体细胞内控制人类遗传、代谢、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的22对染色体应有对应的关系,但22个天干地支不等于23对染色体。关于性染色体可因基因组合:XY组合、XX组合的不同,其外显性别性状有所不同,性染色体生理功能的表达是与常染色体共同完成的,如人的皮肤上的遗传性状乳房,男女均有该显性遗传性状,但其生理功能表达,如泌乳功能则需要性染色体XX的组合基因型才能表达,也就是进一步提示不同性别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存在着一定联系。

(2)基因的表达时序,如个体在某一年龄阶段健康或在某一年龄阶段发生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况,这与不同性别的个体生物干支组合直接相关,其表达时间还与外界环境气候环境的外因表现条件,不同干支历反映的年月日时的外界环境运气特征相关。外界气候环境的变迁在较长时间范围内的规律应该是从一个历元到另一个干支历元为一循环周期,较短的相似周期从干支历中干支组合角度看约在200-300年之间。

(3)人类的疾病构成应该以多基因病为主。 如疾病的种类应该以五脏六腑的疾病分类为基础,如心(脑)小肠系统、肝胆系统、脾胃(消化)系统、肾膀胱系统为分类基础,因为这五大分类与干支与脏腑直接有对应关系,如果细分就要进一步分析干支历记录的中式人体生物钟干支的理论组合,不考虑性别因子的话理论上应为51.84万种,但这个理论值在60年一周期的甲子纪年过程中是达不到的,只达一半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同时代出生的人群其阳阳五行之气的先天禀赋应该存在差别,也就是说一些多基因病并不是以60年为一周期就能全部出现,而是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周期内才会全部出现在人类面前。这与前面提到的六气大司天理论密切相关。

3 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与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探讨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加深人们对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认识,有助于解决生物信息学目前还不能很好回答的大量问题。这些如果从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研究内容相结合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人类基因组计划除已完成的染色体序列图外,对另外的遗传图、转录图、物理图的完成是有帮助的。 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是有必要的,两者的结合是有现实基础的。我们认为中西医学理论在产生的初期虽然其理论体系不同,但起因是相同的,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因而有理由认为中西医在各自走过一段路后,在相互借鉴取长互补的基础上必将重新走在一起。走在一起的表现之一,我们认为就是在细胞染色体水平上用中医运气学说的推演工具十天干十二地支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22对常染体和性染色体对应联系的结合研究,这将有助于揭示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成龙.易学原理与生物全息关系初探.河南中医,1992:24.

[2]张成龙.中式人体生物钟论与人体易患疾病的联系探讨,河南中医.2001:21.

猜你喜欢
生物信息学
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PBL+E—learning”教学模式探索
移动教学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中医大数据下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教育模式浅析
生物信息学课堂危机及对策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论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及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农学类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生物二元网络作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