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迷眼乱花 憾说多媒体音乐教学

2009-05-13 08:1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米粒动画课件

周 波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对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所言:“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与各种学科有机整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种感觉器官获取相关的信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以达到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多媒体教学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盛开”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研课中。这似乎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风景。

笔者近日参加了一次市级音乐教研活动,观摩了多堂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课,看到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也遗憾地发现许多教师在实际应用中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一些误区。于是想撩开那些“迷眼乱花”,谈谈对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过于直观的音画结合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吗?

教学片断一:音乐欣赏《喜洋洋》

在音乐的伴奏下,课件中反复展现的是敲锣打鼓过新年的画面。播放完毕,教师分析每个乐段,要求学生想象表现内容。结果,学生的思路全局限于“过新年”这一主题之中。

不确定性是音乐的一大特色。同一段音乐在不同的聆听者脑海中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但为何全班学生都齐刷刷感受为“过新年”?罪魁祸首当属这个多媒体课件。这种过于直观的情景展示无形当中强加给学生一种认识,即《喜洋洋》表现的是过新年的场面。给学生的感受和想象造成定势,粗暴地侵占了学生的再创造空间。音乐欣赏教学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色彩了。

因此笔者认为,设计音乐欣赏课课件时背景画面的选择应恰到好处。如果把音乐定位于一种内容、一种形象,那只能是音乐欣赏的悲哀了。

思考二:动画效果有利无弊吗?

教学片断二:歌曲教学《下蛋啰》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教师是这样设计课件的:在展示歌曲曲谱的同时,还在画面的右下角设计了一个母鸡生出一个个鸡蛋的动画。笔者观察了身边的一些学生,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都紧紧地盯着那下蛋的母鸡。

或许设计者是为了渲染画面气氛或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下蛋啰》的歌词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动画上,哪还顾得上节奏、音准,让我先把好玩的、好看的看完再说。那么试问,你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是让学生从各方面人手学好这首歌曲呢?还是让他们懂得母鸡如何下蛋呢?

这种现象在许多课件中都能发现:文字出现时花样百出,飞来的、水平推开的、螺旋式展开的;一会儿右上角进入,一会儿左下角移入。一段文字用一、二种方式还行。用上几种岂不眼花缭乱了。欣赏音乐时画面上出现播放器、乐器机械演奏、音符自由跳动等和音乐形象毫不相关的动画,除了分散学生注意力外,其他的作用可能就是体现教师动画制作技术的高深了。

笔者认为,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确是多媒体课件的拿手好戏,通过动态的展示,能将原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该把动画效果主要应用在重点的、需强调的知识点上。如果不分主次地过多过滥地使用动画,动静处理错位,学生无意注意增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就越大,以致渲宾夺主、画蛇添足也就在所难免。

思考三:多媒体无所不能吗?

教学片断三:感受音的高低

有一个教《小青蛙找家》的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一个青蛙一蹦一跳地出来,用跳跃的高低让学生体会音的高低。如果此时配上钢琴声,每一个音高让青蛙按高低相应地跳一下可能效果就好了。遗憾的是这位教师配上的音高与青蛙跳的不配套,造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教学片断四:感受音的强弱

同样是感受音的变化,一位教《鼓上的小米粒》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在一只小鼓上撒了一小把米粒,用力敲,米粒跳得高,轻轻敲,米粒跳得低。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随着鼓声的变化,孩子们学着米粒忽高忽低地跳动着。学得兴高采烈,也学得形象生动。

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尤其是公开课非得有多媒体课件不可。一支粉笔、一架钢琴上音乐课已成为历史。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无所不能的,它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来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听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电脑给它加上华丽的包装。

这两个教学片断给我们一个启示:不管是哪一类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标。落后的如此,先进的也如此。如果先进的教学手段反而遏制了教学目标的落实,那么先进的也就不能称之为先进了。何必为了追求形式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呢?

思考四:课随多媒体“走”?

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顾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脱离教师而单纯和电脑交互学习,应运用课件的新颖性,跨越时空充分发挥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使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潜能。但有些课件设计过于古板,如果教学过程都按照课件的程序展开,一旦某个教学环节出现意外,而课件程序又无法改变,那么,教师学生都将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好多音乐欣赏课件易犯的错误。一个欣赏任务只安排一遍音乐,这就得保证学生必须听一遍就能完成任务。

多媒体设备操作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要操作多媒体设备,教师仿佛像一个放映师一样,呆板而又无可奈何地站在多媒体设备前。学生就好像在观看电视录像一样枯燥乏味。这样一来无形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事实证明,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应用中必须体现三个利于: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正确传递。撩开“迷眼的乱花”,合理摆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位置,努力为教学改革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才能使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从热点走向制高点,从低层次徘徊向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米粒动画课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米粒很怕黑
第十章 米粒的错误
第十章 米粒的错误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动画总动员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