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科学使用多媒体

2009-05-13 08:10陈爱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詹天佑语文课家乡

陈爱春

多媒体教学手段,因其融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颇受小学语文老师的青睐。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误区,致使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误用多媒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语文课只见音像,不品文章,令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成了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演播课”。学生的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笔者听了一堂人教版第九册的语文课,课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上课伊始,老师就播放一组汶川地震中的一些画面和视频,足足花了近8分钟的时间,这8分钟,对于只有35分钟的课堂,是那样的珍贵。这些影像的确是震撼人心,但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什么效果呢?事实证明,这8分钟时间,并没有帮助学生领悟父亲对儿子那伟大而无私的爱。无疑,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

首先,要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服务。多媒体教学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内35分钟的限制,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大脑,引发学生想象,为学生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其次,扩大信息容量,增强学习热情。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

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这一组课文时,由于本组课文中《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所涉及到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比较生疏,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我给他们提供了几个网站,指导他们浏览相关的网页。这样,他们对祖国多元的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甚至学到了书上未有的知识,扩大了视野,也为本组课文的教学做了铺垫。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

华师大叶澜教授创导的“新基础教育”理念,非常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课堂中不应局限于老师的讲解,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比如上口语交际课《夸家乡》,要求学生夸夸家乡优美的风景,介绍家乡的特产。我打开浙江省的电子地图,教他们看家乡的地理位置,再带他们来一次网上游家乡。雁荡山、楠溪江、玉苍山如画的风景,令学生们忍不住惊叹:“哇!真美啊!”我再让他们当导游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学生说:“我们家乡的雁荡山是国家级的风景区,那里有‘大小龙湫,好像是两条飞到人间的龙;还有‘夫妻峰、‘天柱峰,可壮观了。”有学生指着楠溪江的视频介绍:“你看,楠溪江的水可真清啊,可以看见小鱼在游动,坐在竹筏上漂流欣赏两岸的风景,是多么悠闲自在啊!”还有学生说:“我们苍南第一高峰‘玉苍山的雪景才叫美呢!”通过相关的链接,他们还了解了家乡的许多小吃、特产,像“敲鱼”、“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县前头汤圆”等等。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就这样像聊天似的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这就是巧用多媒体,优化了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创造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具有想象力的人才有新的创举,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恐怕很难谈得上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时遇到了困难,却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了不同的工作方法。一个是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另一个采用“中部凿井法”。我打开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两幅图形,我边解说边在箭头处闪动光标,使学生对詹天佑这一做法有了直观感受。有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詹天佑真了不起,他真聪明!”我把握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我们在平时生活、学习当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要你能像詹天佑那样勤于思考,勤于动脑,你不仅能解决困难,而且也能像詹天佑这位工程师一样杰出。”

我们要铭记,多媒体永远只是为教学提供更好服务的手段,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有时,凭着教师自身的魅力,凭着语言本身的魅力,凭着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同样可以带领学生去品味蕴藏于字里行间那至纯至美的境界。因此,要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构建新的平台,提升语文教学创新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彰显浓郁的人文气息。

猜你喜欢
詹天佑语文课家乡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火车自动挂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