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动画片看文化转换现象

2009-05-13 08:09田永江
电影评介 2009年9期
关键词:花木兰木兰形式

田永江

摘要目前文化转换现象无论在影视文学中还是在各种戏剧形式中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体现,不管是文化的全球化还是文化的本土化都是对当前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发展和促进的一种积极方式,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承接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透过动画片可以很容易看到文化的转换现象。

关键词文化转换动画片《花木兰》

从古至今,关于“文化”的解释俯拾即是,莫衷一致,笔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有史以来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它内化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凝聚的黏合剂,文化通过一个国家、民族的言行举止、社会制度、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有形的方式显现出来。

所谓文化转换(transculturation)。是“指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吸收、改造、更新成为新文化形式的过程,”此中涉及到原文化内容或文化形式的改变。是目的性很强的一个渐变过程。文化转换者,尤其是那些电影电视娱乐公司。他们进行的文化转换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利益和一些政治目的。此外,也不能否认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所作的文化转换,如杨沫翻译的《唐·吉诃德》,就是本着传播文化的目的。

文化转换包括两个方面: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本土化。这是文化转换的两种表现形式。文化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种地域性文化被加工改造进而被全球不同文化所接受的过程。相对的,弱势文化学习借鉴优势文化的内容或形式,来改造自身文化的过程就是文化本土化(localization)。

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简单流程如下所示:

优势文化吸收弱势文化——文化转换\文化杂交——文化杂交体(如影院动画《花木兰》《埃及王子》文化全球化

弱势文化学习优势文化——文化转文化杂交——文化杂交体(如宝莲灯、盗版浮士德、图兰朵)——文化本土化

文化转化的过程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去情景化,本质化,再情景化”,以《花木兰》为例。在把中国故事美国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不同的需要把故事中的一些文化情景去除,例如去除木兰身上中国人特有的“孝”。第二步是确定故事的核心要素,把故事进行本质化(一个女子传奇故事)。第三步往文化文本中注入新的情景和元素——电影制作者把木兰故事放置在一个有长城、柳树、佛洞新环境里,但同时也有摇滚乐、报纸、牛奶早餐,赋予木兰美国精神,独立、勇敢而又追求个性的解放。把木兰放在这样一种新的文化背景中去的过程就是“再情景化”。我们不得不赞叹影片创作人员对于中华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十足的中国文化气息从影片的开篇就做到了极致。

文化转换的产物是文化杂交体(Hv—bridization),它是一个跨文化的新文本——新旧两种文化文本既在内容方面,又在形式方面进行了融合,最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对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而言,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国文化,也不是纯美国文化。它是一个文化杂交混合体。《花木兰》的副导演说:“我们不会把它拍成一部中国片子,因为我不是中国人,我们有不同的感性和不同的叙事风格”。可见,迪斯尼公司改编电影的原则是“给影片加入足够的异域文化元素来表达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在形式方面,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一方面保留了迪斯尼、梦工场动画影片的制作形式、剪接风格,另一方面也借鉴了中国美术和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形式:在内容方面,故事的本身改动比较大:融会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当然更加突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把美国式的叛逆和诙谐幽默的精神力量融入影片中,从而使原有的故事精神内涵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国式。例如我们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行事言谈典型的美国风的熊猫肥波,翻阅当代报纸的木须。和着摇滚乐起舞的祖先神灵……

另外。文化转换既可以包括不同文化间的横向空间转换,又可以在同一文化内部开展纵向时间转换。在横向空间方面,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可以对原文化加工改造,进行文化转换。迪斯尼制造出的木兰,虽然国人有一种“面目全非”的感觉,但是得到了全球更广泛社会受众的认可。原产于丹麦的白雪公主也是类似的情况。目前在大陆、香港、台湾存在着多个版本的木兰故事,可见对于中国人自己也难达成一致。这样就出现了在同一文化内部进行纵向文化转换的条件和必要。由于受到美国动画电影MULAN的影响,前几年上映的台湾版电视连续剧《新花木兰传》也做出了一些改动,出现了一些传统木兰影视文学所不具备的风格和理念。

文化转化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文化转换者方面,原文化的丰满程度、态度,原文化与本土文化差异性的大小,也包括受众文化消费过程中的诸多因素。

首先,文化转化的方式和程度的大小受到原文化的现实存在形式的影响:是一个最近发生的真实故事呢,还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传奇故事:是小说、戏剧呢,还是电影、话剧,等等。由于木兰故事是一个缺乏细节描写的历史传奇故事,这就给迪斯尼很大的想象和改造空间。

其次,“文化成品的存在形式可以影响文化转化的范围和力度”。文化成品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歌曲、小说、戏剧,也可以是电影、电视剧。可以是新闻、纪录片,也可以是科幻片、童话片。迪斯尼采用动画片这种特殊形式,就可以不必严格的“反映现实”。影片即使出现一些逗乐场合或与现实冲突的情节,观众也可以接受。

第三,跨国文化产品在文化消费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障碍,如观众理解的多义性导致不同的理解方式,而民族主义意识会使当地受众对此文化产品产生排斥性,意识形态的不同也有可能会导致文化对抗《功夫熊猫》公映时就引发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反对派和支持派就影片所带有的文化内在延伸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此外,文化转换者对原文化的态度也可以影响这个转化的保真程度。影响文化转换难度和幅度还有,是否采用跨文化参考机制——田野考察法,原文化与本土文化兼容性的强弱性如何等等。

那么。文化真实性与故事娱乐性孰轻孰重?对于任何一部商业影视剧来说,不对原故事作改变,不作现代化诠释是不可能赢得观众的。对于花木兰,原本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故事人物,而DISNEY公司从商业营销角度出发,将其改造成一个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为一身,独立、勇敢、聪慧而又具备西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女英雄。当年李安用《卧虎藏龙》给中国的电影人指出了一条道路,用西方化的商业手段包装东方的内容进而推广,这样才能让西方观众更快更好地接受东方文化。西方电影制作人的学习能力是恐怖的,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个东方化的外衣包裹西方的文化内核,把《功夫熊猫》进行整合包装,公映后结果东西方通吃达到多赢,让无数观众为之兴奋,也许这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猜你喜欢
花木兰木兰形式
木兰剧片段展示
花木兰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木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若是木兰能网购
安阳有个“花木兰”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