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举措

2009-05-13 06:00郝军亮
群文天地 2009年21期
关键词:科举考试进士儒学

张 丽 郝军亮

洪武十五年二月,云南平定。至此,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历程上,明王朝完全实现了对云南的整体统一,并为西南边疆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明王朝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举措及经济开发活动的进行,必然从思想上加强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儒学渗透,使少数民族“归顺”、“同化”,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一般比中原地区汉族要低,生产方式也与中原汉族很不相同,这就使得:一方面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难以按照中原地区的方式进行统治;另一方面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人民生活困难,也不利于中央王朝的统治。

鉴于此,明王朝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化政策主要表现在:建立地方儒学,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子弟入国子监,以及为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开方便之门,最终使得儒学教育的范围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得以扩张,科举考试人数也快速地增长起来。

在元代之前,整个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历了南诏、大理五百余年的统治,文化带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受教育权被土酋、土官们垄断,教育只培养土酋、土官世袭子弟,普通土民是没有受教育权利的。元代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虽也大力提倡儒学,延事占元年设立云南行省儒学提举司,使儒学在云南的传播出现了汉唐以来新的高潮,所谓“北人鳞集、爨僰循礼,渐有承平之风,是以达官君子,绍述成轨,乘馹内地,请给经籍,虽穷边蛮僚之乡,咸建庠序矣”。但是,元代所设云南儒学教育机构仅分布在中庆路(今昆明)、大理等靠内地区;通观整个元代,云南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者仅6人”。

明初,明太祖在一次给广西左、右江溪峒管民的谕文中说到:“朕惟武功以定天下,文德以化远人,此古先哲王威德兼施,遐迩咸服者也”。随府、州、县的相继建制而先后恢复和设立了一些学校,委派学官,设馆授徒,学习经史。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复置大理府及蒙化等州儒学;洪武十七年重建云南、楚雄二府的儒学。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谕礼部日:“边夷土官皆世袭其职,鲜知礼义,治之则激,纵之则玩,不预教之,何由能化?其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孙弟侄之俊秀者以教之,使之知君臣父子之义,而无悖礼争斗之事”,“永乐十年,‘武定、寻甸、广西三府居民繁庶,设学校,‘学校,风化所系,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随后,儒学的重建、创设由腹里靠内地区向边疆民族地区迅速的扩展开来。“‘迄明,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盖无地而不设学校,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徭,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明廷还令各地土司选派子弟到京师入监读书,“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儒学受教育的范围在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面貌,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因而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除此之外,明廷也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生员额数予以照顾,“成化十年,……‘人才淹滞,教官亦难迁转,乞量增额数,增云南乡试举人五名”。与此同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量增加。整个明朝期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中,中进士者达261人”,这是历代所没有的。“以云南回族为例,仅保山闪氏一族,有举人、贡生、进士21人;蒙自沙甸一村有13人;玉溪龙门附近三个回族村有11人。在壮、白等族中,进士、举人也不少。”

与此同时,明政府在一些府、县设有社学等,“永乐元年,设云南楚雄府楚雄县儒学,‘所述人民……不知礼仪……府、州设学教养,其县学未设,今楚雄县所辖六里……立学置官训诲”,“永乐十二年,云南临安府嶍峨县丞周成言‘境内夷民焚人、哕哕、百夷、普蜡、和泥,……其类不一,而焚人子弟多有俊秀,宜建学教之,使习诗书,知礼义,从之”。自此,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风气因之发生很大变化,如寻甸府自“改土归流”设立学校以后“其俗渐改,人文可睹”;彝族聚居“俗尚强悍难治”的武定府,建学后。“士民勤业,有省会之风”;大理地区,“少工商而多士类,悦其经史,隆重师友,开科之年,举子恒胜于他郡”。领导阶层当中一部分土官儒文化造诣颇高,“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云”;蒙化彝族土知府左正,“能文翰,工诗画,有魏晋风”。

纵观整个明王朝,云南儒学学校及社学和进士出身等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如附表):

资料来源:《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六《历代贡举征辟表》(注:自嘉靖至崇祯年间,出自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武进士共三十四人,但由于史料年长的原因,只能看到这个时间段内来自临安府共23人、寻甸1人、剑川3人、新兴3人、昆明1人、云南右卫1人、河阳1人、嵩明1人,至于具体在哪朝中的武进士,则未加详细记录。所以笔者上表未将这三十四人统计在内。)

如云南府、大理府、临安府创设学校最多,而广南府仅有社学,镇沅、永宁二府则无办学的记载。与此相一致的是文人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腹里地区。“至崇祯时,全省共产生举人2732名、进士261名,另有武进士47名,武举人103名”,其中75%以上的进士出在云南府、临安府、大理府和永昌府。大理府太和县由于地处洱海发达区的中心,在整个明朝期间即出“文进士35名”。其他的县诸如元江府、永宁府、景东府、广南府等远离中心发达地区的边远府州,整个明朝期间进士的出现则为零记录。

(作者简介:张丽(1985—)女,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辅导员。郝军亮(1985—)男,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进士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四进士(上)
“科举考试”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进士桥
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