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控制思想探析

2009-05-18 02:41陈小兵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

陈小兵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为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一定程度的社会控制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控制的概念在社会学产生以后才提出来,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发生源头可以追溯到自然氏族社会,因此,一些思想家针对现实和统治阶级的需要,提出了一些社会控制的思想,如:以“信”为基础的社会教化说,最直接的政治控制说以及建立在伦理道德准则基础上的社会控制等等。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因此,本文将对近代以前思想家关于社会控制思想的内容、特点作一叙述和评析,这对当前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社会控制;社会教化;伦理道德;政治控制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40-02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

关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控制,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其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来。社会控制的目的在于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而狭义的社会控制是相对于社会问题而言的,当出现社会问题时并且当它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人们才会想到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这就是社会控制。而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其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根据以上概念和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出中国社会控制思想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二、中国社会控制思想的基本内容

1、以“德治”为基础,以社会教化为手段所进行的社会控制。孔子把德治作为社会控制的核心,并且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社会文化控制论以及“为仁由己,有教无类”说的社会教育方法。孔子虽然承认社会规范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东西,但他认为通过社会教育和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就可以建立一种人们与规范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这里要说明的是孔子强调的一种外在的控制系统,即德礼的重要性,但也有反对硬性的政治法令控制和刑法的控制,因而从根本上体现了软控制的特征。而李觏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他认为进行社会控制、保证社会良性运行之道是“立人以善,成善以教”,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教以开其前,如得大路,终日行而弗迷失;刑以策其后,使不敢反顾”,人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也不懂得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情,那么社会控制也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其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社会教化进行的社会控制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是常见的,只要在人们的内心中输入一系列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价值价念,那社会控制就容易的多了。

2、借用天志,建立统一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的社会控制思想。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以人治为其明显特征的社会,而在此前提之下,利用“君权神授”即天命的概念来控制人们的行为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这就是以天威为基础,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社会规范。酋当其冲,墨子首先提出了运用天志进行社会控制的观念。他认为不明天意将会产生社会动乱,人们只有顺应天意,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墨子所谓的天意,其实就是统治阶级借用其权威来使人们能够按统治阶级所设计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规范去做。

张载在他的社会控制论中完善了这种思想,提出了天理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伦理规范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把“仁、义、礼、智、信”五常关系作为天理的主要内容。第二,提出了“礼”与“诚”的关系。张载认为,人们行事只有有诚意,才能有始有终,因此,它是人们实行礼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的保证。而且,诚和礼不可分割,诚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因此,“成就其身者须在礼,而成礼须至诚也”,礼和诚必须兼备,才能取得成功。通过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张载所确定的这些伦理准则,是想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社会规范网,把每个人都牢牢地套在这个无形的网络之中,以严密的思想控制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3、以“法”为手段所进行的社会控制。把“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并不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手段,法治永远是处于统治阶级人治的支配与掌控之下。但是思想家们也从法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社会控制的思想,虽然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首先,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严格地讲,他的社会控制思想其实就是政治控制思想。韩非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最直接最有效地控制民众以方便当政者的统治,因此,他否认内在控制的作用,他认为严刑峻法能够起到威慑的作用,这使犯法者得不偿失。他希望制定出一套严密的、有利于统治者的法律,把民众的一切行为都限制在法律的界限内。韩非的社会控制思想明显地作为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分层的体现。在维持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并没有发挥一种持久的积极作用,秦国的灭亡就是最好的例证。相比于韩非,黄宗羲的社会控制思想可谓是一大进步。他认为。现实中的社会控制都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发展的,以此而形成了诸多非法之法,他不同意“有治人无法治法”,而是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但是这里所强调的法,是指社会控制的所有方法、措施和规范制度。虽然如此,但是他明确强调社会规范和契约的重要性,否认了人治的可靠性,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治理才有可能实现。

以上关于古代社会控制思想的几点说明,虽然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古代社会控制思想的全部内容,但以上对几种典型的社会控制模式的分析,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控制思想的特征,以便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三、中国社会控制思想的基本特征

1、从发展的方向上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控制思想具有明显的早熟性。中国社会控制思想的许多基本观点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如孔子的“仁、礼、信”的主张,以韩非为代表的“法治”思想,墨子的“天志论”,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此后的思想家在进一步探讨社会控制思想时,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种阐释与创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秦时期所形成的社会控制思想作为一种思想源泉,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思想的早熟性。

2、从类型上来说,许多社会思想家在社会控制方面更多的是注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大多数思想家的观念都无法超越统治阶级的人治框架,这就使得他们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更加侧重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认为非制度化的社会控制包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仰等在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伦理道德调整的是那些与社会生活关系更加紧密的社会行为,通过它能够进行更严密的思想控制。伦理道德借助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的关系和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将伦理准则灌输给社会成员,引导人们在内心产生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信念,并指导其今后的行为选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相比,更为严格,社会思想家们根据时代的

需要,不断提出庞杂的伦理道德准则。孔子围绕诚信提出了社会整合的功能,这种信心植根于人们内心,成为社会群体和谐运行的关键。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取得正统地位的同时还提出复杂的伦理道德准则,即“三纲五常说”,其控制思想与统治阶级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这一封建纲常说教,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许多思想家都是以此为基础而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仅仅依靠法律等制度化的社会控制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能够很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还需要一种软控制,而古代思想家提出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要保证当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能光靠技术,还要在传统中寻根。

3、从目标取向上来说,大多数思想家的社会控制思想都是在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分层基础上提出来的。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严重不平等的社会分层,一种社会控制思想只有被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人士接受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很多思想家受到自己所处时代的限制,其间接或直接的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自己的社会控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学派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张载的“天理”思想。都是把统治阶级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永远都存在着阶级压迫、阶级剥削。思想家们不可能超越时代所赋予的这种阶级观念。去提出一种没有烙有阶级意识形态的、真正符合人们需要的社会控制思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允许的。

总的来说,古代社会中关于社会控制的思想并不能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控制相提并论,但是要明确一点: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评价过去,而应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来寻求传统社会中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之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本文对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思想的探析,就是要做到这一点,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去挖掘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观点。尤其在市场化的今天,社会控制的方式、手段更加多样化,但是非制度化的社会控制即软控制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这种不足,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挖掘古代社会控制思想好的部分,以此来建构一个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体系。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
黄河文化对眷村文学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探讨图像时代视觉传播的“冲击力”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
针对现代科技伦理道德问题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建设如何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