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方法150例

2009-05-19 07:16周顺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配合剖宫产切口

周顺娟

【摘要】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产妇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方法。方法:术中用腰-硬外麻联合麻醉,改进子宫切口、加强术者与助手配合等方法娩头的78例为研究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7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8例,占11.1%;研究组2例,占2.6%,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取头时间研究组55 s,对照组105 s;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较常规娩头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胎头高浮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取头;切口;配合

【中图分类号】 R719.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08-01

随着高危妊娠和社会因素所致择期剖宫产术的增多,术中碰到的胎头高浮致娩头困难的情况亦越来越多。胎头高浮是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常见原因,为了较顺利地取出胎儿,避免新生儿窒息及产妇损伤,我院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月~2009年5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胎头高浮产妇150例(初产妇125例、经产妇25例), 选无妊娠并发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疤痕子宫及无胎儿窘迫者,手术指征为社会因素127例,巨大儿15例、头盆不称8例。将1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8例,年龄20~38岁,平均(27±2)岁;对照组72例,年龄21~40岁,平均(29±3)岁。两组孕妇胖瘦、年龄、产次、胎儿大小等无明显差异,P均>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取新式剖宫产术按照马彦彦〔1〕的手术方法与步骤打开腹壁进入腹腔,全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子宫切口尽量选择子宫下段高位,根据胎头高浮程度,在距胎头下缘上方8~9 cm处做子宫下段横切口,此位置常在膀胱腹膜反折以上2~3 cm,一般不超过4 cm,切开子宫下段浆肌层约1~2 cm,破膜后吸尽羊水,钝性向两侧弧形延长子宫切口10~11cm,若胎头的先露部位于子宫切缘上,则取先摇高手术床头20°左右,助手以适当力量向下推压宫底,以固定胎儿使胎头不回缩,当胎头下降至子宫切口时(如推宫底胎头下降困难,助手可按压相当于胎肩的部位,胎头翘起双顶径达切缘时,再改推宫底),右手伸入胎头下方,手掌达到枕额周径平面,徒手将胎头翘起,利用屈肘上托力将胎头托向子宫切口,同时术者左手向上牵拉子宫切口上缘,减少切缘对胎头娩出时的阻力,以扩大胎头娩出空间,在助手于宫底向下、向后推压帮助下,利用力学杠杆原理很容易使胎头娩出。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1〕。

2 结果

两组在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子宫切口裂伤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切开子宫肌层至胎儿全部娩出的时间间隔最短为35 s,最长2 min,平均时间为(55±21) s;对照组则为最短70 s,最长8 min,平均(105±32) s;研究组仅一例新生儿窒息,对照组有7例新生儿窒息,研究组无子宫切口裂伤,对照组则有5例子宫切口裂伤。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为研究组2例,占2.6%,对照组8例占11.1%。据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胎头高浮是造成剖宫产取头困难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胎头高浮剖宫产者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娩头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我的体会是1麻醉要求严格:如果术中肌松欠佳,限制子宫切口暴露,取头时易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并娩头困难〔2〕。本研究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麻醉起效快,阻滞效果及肌松效果好,利于手术操作〔3〕,缩短胎儿娩出及手术时间,对麻醉效果欠佳者,如时间允许,可等至满意时再手术。2子宫切口的改进:对于胎头高浮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如果仍采用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则因胎头位置高,活动范围较大,胎头容易回缩,缺乏支点,造成娩头困难,导致胎儿娩出时间延长。本研究在切开子宫浆肌层前先判断胎头高浮情况,选择切口比常规切口稍高,最佳切口位置是位于胎儿耳朵位置〔4〕有利于托出胎头,且此切口远离膀胱,不必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及下推膀胱,减少手术步骤,缩短胎头娩出时间,而且子宫切口直接暴露于腹壁切口下,操作容易,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加强术者与助手的配合:这在胎头娩出中是至关重要的,切开子宫浆肌层吸羊水时,助手按压宫底,使胎头下降并固定之,必要可按压相当于胎肩的部位待胎头双顶径达切缘再改推压宫底;术者右手托胎头,同时左手牵拉切口上缘助胎头娩出,这样减少切口上缘对胎头的阻力,增大了胎头娩出空间,胎头以子宫切口上缘为支点,利用力学杠杆原理很容易使胎头仰伸,继而娩出胎头及胎身。研究组从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赵宏等报道〔5〕,从切开子宫至胎头娩出时间超过150 s,可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150 s时脐血pH值和PO2明显下降, PCO2显著升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与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呈负相关。本研究从多方面改进胎头高浮者剖宫产的娩头方法,缩短了取胎头时间,减少了剖宫产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剖宫产的质量,方法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4~51

[2] 莫 云.新式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70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1): 45

[3] 赵金玉,韩 萍,王冬梅.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齐鲁医学杂志, 2002, 17 (1): 41~42

猜你喜欢
配合剖宫产切口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